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邪正相交 发病有三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邪正相交 发病有三
[复制链接]
230
|
0
|
2015-11-20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邪正相交 发病有三
时间:2015-10-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熊继柏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致病因素和机体本身抗病能力两个方面,《内经》把这两个方面概括为“邪”和“正”,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详读《内经》相关理论,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3种情况。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其所谓“两虚”,一指外来的虚邪,即贼风邪气;二指人体内在的正气虚,只有在虚邪与正气虚这“两虚”相逢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伤害人体发生疾病。“虚邪”与正气虚乃是外感发病的两个必备条件,而这两者之间,又以正气虚为发病的关键。
如果人体正气充盛,则正能胜邪而不易发生疾病,即《素问?刺法论》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人体正气虚弱,则邪气乘虚侵袭人体,正不能胜邪而容易受病。所以《素问?评热病论》特别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邪气侵犯人体,人体的正气一定虚。可见正气虚弱乃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而外来邪气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这就是《内经》一再强调的以内因为主的发病学思想,诸如“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闭),烟垢著(形容皮厚体肥),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灵枢?岁露》)等。《难经》所说的五脏“旺者不受邪”;《金匮要略》所说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都贯穿了《内经》这一发病学思想。
此外,《素问?经脉别论》还指出“生病起于过用”,所谓过用,即过度耗用;凡饮食、劳逸、情志、房室等各种因素超过了常度,耗伤了人体,便可以产生疾病。这仍然是从邪正两方面的作用认识发病,仍然是以内在因素为主的发病观思想。
所以高士宗《医学真传》说:“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
【故邪相袭 因加而发】
凡邪气伤人,没有立即发病,而是潜伏体内再由某种诱因触发,这种故邪与新邪相加而发病的情况,《灵枢?贼风》称之为“与故邪相袭”,“因加而发”,此即后世所谓“伏气学说”的理论导源。
《灵枢?贼风》指出:“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必有因加而发焉。……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
这里提出了5个方面的伏邪:一是伤于湿气,久留不去;二是有所堕坠,恶血在内;三是情志不节,气机逆乱;四是饮食不适,脾胃损伤;五是寒温失调,卫气失固。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诱发因素:一为外受寒、热、风邪而触发;二为情志波动如所恶、所慕,使血气内乱而触发。
这些内容,较之后世温病学家的伏气说,其范围要大得多。温病学家所论伏气温病,如春温、伏暑等,均只指外受的六淫邪气,并未涉及情志等诸多因素。其实,临床所见故邪因加而发的情况颇多,远远不止于伏暑和春温。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病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是其例。
【勇怯厚薄 因形而病】
《内经》认为,人体形态的缓急、气血的盛衰、性格的刚柔、体质的强弱都与发病相关。《灵枢?论勇》说:“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答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者,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这就是说,凡薄皮弱肉者,不胜四时之虚风,容易感邪受病;凡皮厚肉坚者,不伤于四时之虚风,不易感邪受病。
《灵枢?五变》还以树木为比喻,说明体质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于人乎?”以人应木,“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一是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故虽同时感受邪气,也会出现“或复还,或留止”,即有的不病,有的发病。
二是由于人体各部都有厚薄差异,邪气乘虚而入,其薄弱部位即为“邪之所舍”,故感受同一邪气,亦可出现“或病此,或病彼”,即所谓“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
三是由于人体质的差异,往往对某种疾病亦有易感性。《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正所谓“因形而生病”也。
(责任编辑:高继明)
中医药
,
中国
,
能力
相关帖子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白血病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
牙龈出血和白血病有联系吗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急性淋巴白血病分类有哪些呢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白血病m4是什么 怎么治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恶性淋巴瘤出现腹水怎么办 如何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中医内科
美容之声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