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为溺与气”辨

[复制链接]
查看203 | 回复0 | 2015-11-20 23: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寒为溺与气”辨
时间:2015-09-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祥麟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马元台、张隐庵《合注<素问><灵枢>》注此条曰:“前尿与后气(屁)。”笔者认为,此注不确。


    本节论述寒暑气温变化对人体水液代谢之影响。


    体内水液代谢主要途径有二:一为化汗,从皮肤排泄;一为化尿,从前阴排出。次要渠道亦有二:一者随呼吸而蒸腾,是气中夹水;二者随大便以泻下,为粪中夹湿。


    天热衣厚则腠理开发,故汗液外泄;天寒则腠理密闭,水津不从皮肤外泄而下注膀胱,故多尿。


    膀胱中之津液经肾阳气化,其浊中之浊者从尿道而出,是为尿;其浊中之清者,复假三焦之道而上腾,由肺布达,充实于卫,温分肉、充皮肤以御寒。


    夫气为无形之水,水为有形之气,二者原相偕行。其由肺达于皮肤者,在天热时则为可见之汗,在天寒时则为无形之气。其由肺上出鼻窍者,天热时为不可见之气,天寒时则可见呼出之水气甚为明显。故曰“天寒为溺与气”也。(责任编辑:高继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