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活用“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活用“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复制链接]
301
|
0
|
2015-11-20 2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活用“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时间:2015-07-2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姜众会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擅用经方,灵活有章,有胆有识,将风药寓于治口臭、痤疮、脱发之中,效验甚好。笔者有幸跟随成肇仁老师抄方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验案三则,示其一斑,以飧同道。
【验案1】口臭
梁某某,男,13岁,2012年12月2日初诊。
患者自述口臭数年,伴唇红面赤,口渴多饮,尿黄,舌偏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连翘15克,生地15克,玄参30克,麦冬10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怀牛膝15克,白芍15克,山药30克,甘草6克,滑石18克,炒薏苡仁30克,7剂,日1剂,水煎服3次。
2012年12月9日复诊,上症稍减轻,但大便偏稀,日行2次,舌偏红苔白,脉细滑,守上方加石斛15克,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炒二芽各30克,7剂,服法同上。
2013年3月31日三诊,患者诉仍口臭,颜面多发疖肿,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处方易为:
生地15克,玄参30克,麦冬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炒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砂仁6克,赤芍12克,滑石18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藿香10克,甘草6克,7剂。
2013年4月7日四诊,患者诉口臭大减,颜面多发疖肿亦减。效不更方,续进7剂,症状大消,后随证化方,但风药仍保留,进剂21剂,诸多症状基本消失。
按:此案脉症合参,当为脾胃伏火兼阴伤,故以泻脾胃伏火兼滋阴润燥,泻黄散合增液汤治疗。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曰:“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脾胃有积热,循经上攻则口气热臭,面赤唇红,颜面多发疖肿,热注膀胱则尿黄,口渴多饮、舌红、脉细滑,俱为脾胃热盛阴伤之候。患者一诊后虽症状稍减,但终不及三诊用药后之效,为何两次用药看似相同而效果甚异呢?笔者甚是困惑,遂问成肇仁,他重点提到了防风、白芷两药,认为这两味药在该案例中功不可没。吴昆的《医方考》曾曰:“防风者,诸药之卒徒也”,“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防风为所有风药的先导者,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白芷祛风散寒,宣痹止痛,擅解阳明头痛。而口臭所处实为高巅,唯风药可到也。
【验案2】痤疮
林某,女,20岁,2012年12月16日初诊。
患者颜面痤疮5年,多处服药效不甚理想,近5天突发鼻翼及两颊红色皮疹,伴鼻气热。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连翘15克,薄荷6克,石膏30克(先煎),僵蚕10克,蝉衣6克,炒牛蒡子10克,白鲜皮15克,白蒺藜15克,怀牛膝15克,甘草6克,酒军6克,7剂,日1剂,水煎服3次。
2012年12月23日复诊,颜面痤疮减轻,口鼻气热略减,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栀子、薄荷、石膏、炒牛蒡子、白鲜皮,加黄连6克,紫草10克,地肤子15克,徐长卿15克,14剂。
三诊痤疮大减,效不更方,仍以上方加减,21剂后,患者诸症基本消失。
按:此案辨证为表闭里热,治以疏风退热,发汗达表,方以防风通圣散加减。明代医家吴昆《医方考》:“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方中精妙之处在于荆芥、防风、薄荷、僵蚕、蝉衣等一大堆风药的运用。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而面部痤疮又所居属高,唯以风药治之,方能达于巅顶,而收药效。
【验案3】脂溢性脱发
魏某,男,38岁,2012年12月9日初诊。
患者诉脱发十余年,以头顶为显,伴轻度耳鸣,皮肤油脂多,轻度瘙痒,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处方:生地300克,当归120克,川芎100克,白芍120克,制首乌300克,白蒺藜300克,羌活60克,藁本60克,白鲜皮150克,女贞子300克,旱莲草300克,菟丝子150克,枸杞子150克,侧柏叶150克,补骨脂150克,土茯苓300克,透骨草300克,桑椹子150克,麻子仁150克,桑叶150克,怀牛膝150克,炙甘草60克。
炼蜜为膏,1剂,每服1汤匙,日3次,另用透骨草50克,侧柏叶50克,煎水外洗头用。
2013年1月9日复诊,服上方后脱发明显减轻,油脂分泌亦减少,耳鸣减轻,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砂仁60克,阿胶150克,龟胶150克,炼蜜为膏,1剂,另透骨草3000克,水煎外洗头。
后患者续诊两次,仍以上方加减为膏剂。现患者脱发基本痊愈,已长出不少新发。
按:脱发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血不能上荣毛发,毛发失于濡养则易脱落。治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生发,成肇仁以七宝美髯丹加减予以治疗。然脱发虽与头痛异,而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故以藁本、羌活直达巅顶,以风药达病所,又常加以荆芥、防风之品,加强风药之力,皆为“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之义。
三案虽辨证组方各异,但皆有风药灵活运用于方中。所以医者须以广博群书,又须灵活运用;经典必以诵读,又须善于化裁,将其临床应用予以扩大,而不可过分拘泥,盖继承创新之义也,方能窥其全貌。(责任编辑:
高继明
)
中医药
,
中国
,
上风
相关帖子
•
白血病中晚期还能治好吗 白血病有什么食疗方法
•
恶性淋巴瘤晚期传染吗 患者还有救吗
•
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疗效如何
•
淋巴瘤颈部传染吗 怎么治疗呢
•
淋巴瘤的中医疗法是怎么样的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淋巴瘤之家网站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
淋巴瘤哪里治的好 淋巴瘤患者在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好吗
•
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是不是白血病 中药如何治疗
•
血癌是不是常说的白血病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杏林杂谈
尊生保健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