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的阴与阳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的阴与阳
[复制链接]
496
|
1
|
2015-11-21 2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弄懂阴阳可以避免临床上诊断的错觉诊断。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田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肌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肌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腰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人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养生的目的,是健身防病和延年益寿。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养生,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法于阴阳,以保持肌体内部以及肌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相协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统一,就可以达到防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明代医家
相关帖子
•
阳气失常与受湿为病
•
明代医家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
•
明代医家傅山一个特殊药引
•
五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hxhk33tn0
|
2017-7-6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肝病治疗中心
亦夕醉知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