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春莲

[复制链接]
查看531 | 回复1 | 2015-11-22 1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àn Chūn Lián
    【别名】半层莲、野苞芦
    【来源】兰科蜻蜓兰属植物小花蜻蜓兰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药。春夏采收,洗净鲜用。
    【性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鹅口疮;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半春莲 《*辞典》
    【出处】《江西草药》
    【拼音名】 Bàn Chūn Lián
    【别名】半层莲、大叶黄龙缠树。
    【来源】为兰科植物小花蜻蜒兰的根茎。春、夏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横生。茎无毛,不分枝。叶互生;近基部叶约3片,叶片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4~18厘米,全缘,无毛,叶脉平行,基部鞘状;茎上部及中部的叶小,披针形,长8~20毫米。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长约1厘米,无毛;花被唇瓣有长距,距细,长6~8毫米。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
    【性味】性凉,味苦辛。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
    【附方】
    ①治鹅口疮:半春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鲜半春莲根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骨折:鲜半春莲根一至二两,捣烂外敷。
    【摘录】《*辞典》
    半春莲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江西草药》
    【拼音名】 Bàn Chūn Lián
    【英文名】 rhizome of Wusuli Dragonflyorchis
    【别名】半层莲、大叶黄龙缠树、野苞芦、蜻蜓兰、龙珠参、山豆芽、狼扇、虎头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花蜻蜒兰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lotis 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Hara [Platanthera tipuloides Lindl. Var. 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 Perularia ussuriensis (Maxim.) Schltr.]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小花蜻蜒兰,多年生草本,高25-50cm。根茎横生,须根较粗,肉质,多少呈指状。茎直立,不分枝,下部具2-3片叶,中上部具3-5枚苞片。叶片椭圆形、狭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cm,宽1.5-7cm,基部渐狭长鞘;总状花序狭长,由多数小花组成;小苞片狭披针形;花淡黄绿色;中萼片卵形,长3-4mm,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狭,斜椭圆状披针形;唇瓣舌状披针形,长约4mm,基部两侧各具1枚三角形的小裂片;距细长弧曲, 几与子房等长。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坡林下、山谷、溪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新疆、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性味】凉;苦;辛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解毒。主虚火牙痛;鹅口疮;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bonefzy | 2018-3-8 0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编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