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的拔罐疗法

[复制链接]
查看649 | 回复3 | 2015-11-26 11: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痛主要是指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证。一般分为风寒阻络、风热阻络和气虚血瘀3型。
    一、风寒阻络
    (一)症状
    疼痛呈阵发性抽动样痛,痛势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舒,舌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下关、风池、颊车、合谷。
    (2)定位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21-1)。
    图 2-21-1 下关、风池、颊车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见图2-21-1)。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见图2-21-1)。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2)。
    (3)拔罐方法 艾灸法、闪罐法,可用艾条温和灸上述各穴位10~15分钟,以局部红晕为度,然后拔罐(除风池外)后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另嘱患者用热毛巾湿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二、风热阻络
    (一)症状
    疼痛阵作,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痛,痛时面色潮红、目赤、出汗,遇热疼痛更加剧烈,得寒则舒服,舌苔薄黄。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颊车、大迎。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9-6)。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21-2)。
    图 2-21-2 曲池、外关、合谷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21-2)。
    合谷:见前。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见图2-19-10)。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沟形凹陷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10)。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闪罐法:可先用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大椎、曲池穴,然后拔罐,以局部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位采用闪罐法,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气虚血瘀
    (一)症状
    疼痛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发作时抽动样作痛,面色晦滞,甚则毛发脱落,畏风自汗出,自觉呼气不够,不想说话,舌淡苔白,或有瘀点。
oeah6603 | 2017-1-23 08: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淘我乐khv | 2018-3-24 06: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LZ帖子不给力,勉强给回复下吧
hslk4023 | 2019-2-10 03: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以为穿着脏衣服就可以做污点证人;别以为穿着木制拖鞋就可以做木屐证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