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复制链接]
查看3388 | 回复11 | 2004-1-28 11: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网上讨论中医为什么衰落的文章并不少,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讨论中医的衰落原因,首先需要搞清楚医学是干什么的。当然,医学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治病救人”这句话也说明了医学面对的是人,是为“人”提供某种服务(“治病”)用的,这种服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商业行为,如同服装业、家电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因而它们都遵循同样的商业规则,分析中医的衰落原因,就应该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
    先看中医与西医两者的用户群。西医的用户群是哪些人呢?主要是高收入的人群以及高文化层次的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中医呢?主要是低收入阶层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这样,西医就占据了高端市场,而中医则主要在低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尽管低端市场在人数上很可能会多于高端市场,但根据市场上的20/80定律,20%的人占有社会80%的资源,中医把这部分市场给丢失了,只能采用低价的市场营销策略,其实很无奈。
    再看两者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先说诊断技术,数千年以来,中医一直靠着四诊合参过日子,而西医呢,这一二百年来X光、血检、CT、B超、磁共振纷纷亮相登场,这初看起来是增加了西医诊断的成本,但事实上它们大大降低了西医误诊的概率,极大地增强了西医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中医由于诊断技术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始终依靠临床中医师赤手空拳、孤军奋战,误诊概率居高不下,使许多潜在的用户丧失了对中医的信任――试想一下,在生死关头,你愿意把自己交给能明确告诉你是什么病的人,还是愿意找没把握说清楚你是什么病的人呢?慢性病患者愿意找中医来看,那是因为慢性病中医有试错的机会,发现药不对症的时候可以再换一种试试,急性病能行吗?仅此一项,中医就又丧失了很多市场。再说治疗技术,西医这方面进步非常快,仅药物疗法,就有抗病原微生物药、中枢神经药、循环系统药等等,种类很多,经常更新换代,非药物疗法,也有器官移植技术、吸氧疗法、高压氧疗法、血液光量子疗法等等,晃得人眼睛都花了,而中医呢?公平地讲,中医自建国以来,其治疗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中成药种类繁多,电针、磁疗等基于穴位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再加上频谱仪、505等野路子治疗方法,不能说中医只是躺在祖宗的坟里打滚,我个人甚至认为最近的几十年是中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和同期的西医的发展相比,发展速度还是慢的太多,你要有兴趣去查查中医和西医治疗仪器的专利的数量,不用我说你也能看出两者的差异来。
    还有中医院的数量、中医师的人数,和西医相比都相差很远,网上可以查到很具体的数据,有兴趣你可以自己查查看。
    实际情况就是:在与西医的商业竞争中,中医居于下风。那么中医为什么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会输了呢?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中医会丧失了知识分子阶层?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从中学开始,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都告诉他们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除了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从来不告诉他们世界是由阴和阳组成的,他们也不知道五行是什么东西,他们长大了会相信西医还是会相信中医呢?我想你自己能判断得出来。要是这么持续两三代人下来,中医还能找到几个知音呢?
    其次是中医自身人才的培养。在西医里培养专业人才,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有一大好处,每年都能“克隆”出大批具有相同知识的人才,所以西医医生“繁殖”速度很快,而中医呢?历史上中医一直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徒弟,一个老中医一辈子能带几十个徒弟出来那是非常了不起,带这些徒弟需要化数十年的时间,平均每年出不来一两个,更何况好的医生未必是好的老师,虎师犬徒的大有人在,到了现代,中医也开始用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可学校用来让学生背背经典学学古文很有成效,中医里最核心的“辨证”技术很快就变形走样,不知所云了,我看古代医案,对每一个症状都要给出解释,现代的医案嘛,哈哈哈哈,引用化验单的数据比古人多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和两种医学的思维方式有关,西医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这种思维方式很适合按部就班地学习,而且能够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中医呢?中医的思维方式是类比推理,或者说是取象比类,她要求你看到病人的症状时,要联想到水、火、风,为什么要这样联想而不能那样联想,你只能靠“悟性”来理解,逻辑只有在你“悟”明白了以后才能起作用,这就使中医辨证的技术掌握起来难度非常大,非言传身教不可。一个偷懒的解决办法是撇开取象比类不理,用症来换掉证,我看很多现代中医书籍都这么干,见什么症状用什么药,不再关心证了,但我要说,这样做与中医的内在规律有很大的冲突,因为不同的证有很多症状相同,区别的地方往往很细微,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能依证使用,否则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绝不仅仅是传说。
    再说中医的诊断方式。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想开发中医用的诊断仪器,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结果一无所获,脉诊仪、舌诊仪至今不知道长什么样子。没有仪器的帮助,也没有人纠正你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地球上没出生过),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误诊率能降下来吗?我看过一些脉诊、舌诊模型研究的文章,竟然要考虑十几种因素的作用,天呐,我实在懒得和这帮书呆子们穷耗了,这帮人竟然连一点儿变通都不会,非要把诊断结果和古书上的说法弄得一摸一样才肯罢手。
    经过上述分析,我想导致中医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就已经找到了,那就是中医许多人引以为豪的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理论存在重大的缺陷,她不能吸引作为社会中坚的知识分子阶层,不能大规模“克隆”中医师,甚至不能用于指导开发中医辅助诊断仪器,她只适应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力水平,在走方郎中的时代,这种方式很适应,但当她面对适应大工业化的西医的冲击时,其弱点就暴露无遗。这就像手工纺织业与机器纺织业之间的竞争,手工纺织在市场上肯定会败给机器纺织,这是市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怎么办?
    有人认为,只要固守传统,中医就能走向昌盛。这等于说,生产电视机的厂家永远只生产黑白电视机,因为黑白电视机是她的传统,她未来就一定能够走向繁荣昌盛。哈哈哈哈,不倒闭才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完全有机会可以实行维新变法,可是她坚定不移地固守满清的传统,她做到了,代价是大清帝国很快玩完,不知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们是该对她夹道欢迎还是该把她踹成烂泥。
    有人说,阴阳五行是能够解释万物规律的最先进的知识,因而一定能够带领中医走出困境。我知道阴阳五行是很古老的知识,但说她是最先进的知识则没有任何根据,能够“解释万物规律”的知识多了,比如有人认为“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并控制着”,它也能“解释万物的规律”,这是“最先进”的知识吗?古希腊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它同样能“解释万物的规律”,这也是“最先进”的知识吗?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结果是:阴阳五行学说被大多数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抛弃了,这证明它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最先进”的知识。
    一百多年来,中医界的人士前仆后继,希望能够在保留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理论的条件下使中医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和西医并驾齐驱,其中才华横溢的人物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过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我现在拒绝考虑再钻这个牛角尖,不管这看上去让人多么失望。前人已经碰了N次避,我再去碰第N+1次,那叫傻;从西安到北京,可以徒步走,可以骑自行车去,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坐飞机去,要是我认定只有徒步这一种走法,那叫笨。
    要解放中医的生产力,必须使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中医理论来取代基于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的古典中医理论。
    我不知道这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中医理论”会有多少种,但我手中有一种这样的理论,她用全息胚学说、信息流学说和功能态学说取代了古典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理论,我管她叫++中医。++中医的有关内容,我已经在“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框架”、“气功理论”、“疾病的分类”和“走下神坛的经络”中陆陆续续介绍了很多,和古典中医一样,她也含有经络、穴位、五藏等概念,也有六经辩证、三焦辨证等等,除了阴阳五行外,古典中医的许多概念都被改进以后保留了下来,古典中医的各种经典治疗方法如针灸、导引、药物等在++中医中也都将被继承过来,成为++中医的治病方法。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医的主要概念、思想都是中国人提出的,无论从“血统”还是内容来看,++中医称得上是“中医”,我自己是把++中医当作一种新的中医流派看待的,她与古典中医之间的继承关系是一目了然的,她与古典中医之间是中医内部两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之争罢了。
    全息胚学说是细胞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流学说和功能态学说也都和现代科学没有什么不融洽的地方,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理解这些理论并不十分困难,因而在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方面,++中医要比古典中医优越多了,和西医比较起来至少两者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医的所有知识都严格地按照逻辑关系进行了整理,这很方便学生学习,不需要学生学习取象比类技术就能掌握辨证技术,这就使大规模培养高水平中医师成为可能。
    再看诊断技术,古典中医的辅助诊断仪器数十年不见进展,但对++中医来说,尽管目前++中医还处在理论草创阶段,但从其理论上看,辅助诊断仪器的开发根本不是问题。我现在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的诊断仪器开发理论。
    有一种说法想必大家听说过,就是“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这话不完全正确,但确有几分正确的地方,它反映了一个规律,中医治疗时,并不一定在病灶部位施治。其实这个规律在中医诊断时更明显,比如脉诊,脉诊绝不是为了诊断手腕部位是否有病变,而是为了诊断离腕部很远的内脏是否有病变,从西医的角度看,这两个部位根本风牛马不相及。在++中医里,有一个全息感应的概念,它是指当一个部位(全息胚)发生病变时,通过人体内信息流,引起另外一个部位(全息胚)的生理活动出现异常,脉诊、舌诊其实都是利用了全息感应现象。你可以这么理解全息感应:人体其实是一台非常精密的诊断仪器,当某个部位发生病变时,它能够诊断出出现了哪种类型的病变,有的病变会引起人体发热、有的则引起发冷;有的病变引起脉象宏大,有的病变引起脉象细弱,不同的疾病引起的效应不一样,那是因为人体这个诊断仪器对疾病性质的诊断结果不一样。西医是直接判断疾病,中医不这么做,中医关心的是人体这个诊断仪器对疾病作出了什么样的诊断结果,并依据这个诊断结果来拟定治疗方案。高血压在西医中是一种疾病,但在中医里,如果它不引起人体出现任何反常的现象,那就根本不是病。中西医之间疾病诊断理论的根本差异就在这里。
    ++中医诊断的理论基础就是全息感应现象,以及一种我称之为异态感应的现象,异态感应是我在研究人体功能态学说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人体各机能器官之间活动状态不协调导致的异常现象,本文中我不打算讨论它的性质,当时机成熟时,我会把有关的理论介绍给大家。++中医的诊断仪器的开发,也同样应该立足于全息感应和异态感应。
    首先++中医的诊断仪器应该在一个健康的部位上进行,因为患病的部位的信号不但包含人体自身反映的信号,也包括病理信号,很难区分。
    其次,诊断仪器的开发手段主要是利用人体健康部位对疾病的响应,这种响应可以是声、光、磁、电等物理信号,也可以是酸碱、信息素等化学信号;可以是强度方面的变化,也可以是频率方面的变化,只要这种响应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就可以用来开发诊断仪器。
    其三,为了避免在命名方面出现混乱,我看还是先制定一个命名规则为好。病灶本身的病变类型命名为某病,而疾病引起的信息流异常称之为某证,其他部位(全息胚)活动异常称为某诊证,治疗本身所引起的信息流变化称之为某方证。例如某部类型的肺炎病,引起信息流异常类型为痰热结胸证,脉诊为弦而数,称为脉弦而数诊证,柴胡陷胸汤主之,称为柴胡陷胸汤方证。
    其四,辨证诊断仪器的开发,首先应该根据分析建立诊证的集合,比如舌诊的苔厚和苔薄组成的集合;穴位处电阻升高、电阻不变和电阻降低组成的集合,等等,集合中的诊证类型应该尽可能地完备,以免将来临床应用时出现意外。
    其五,从理论上讲,某一个证所引起的诊证对不同的人都是相同的,因而不同的诊证一定对应不同的证,开发辨证诊断仪器时应该首先考虑++中医的仪器诊证与古典中医中证的关联关系,如果确实有困难,也可以考虑诊证与方证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可以考虑研究耳穴电阻的升降与针刺穴位的关系,以此来指导针灸的应用,当然如果有条件,研究研究经方与外经络电阻之间关系应该是个好主意。
    其六,从++中医的信息流学说来分析,人体信息流根据信道的不同,可以分为神经基信息流、血液基信息流和经络基信息流3种,开发诊断仪器的另外一个思路就是直接监控这3种信息流,我们可以监控神经电信号是否正常、血液中的组分是否有异常以及沿经络方向紧邻病灶的部位生理活动的异常方式来判定证的类型,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按这种方式确立的证很可能与古典中医的证不能完全吻合,比如人体对某病毒产生了抗体,在古典中医里不认为抗体是一种证,但在++中医里,它是人体对疾病作出的一种反应,那就是一种血液基信息流卫分的证。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的处理办法是:一切从事实出发,走自己的路,别管书本怎么说。
    总之,开发中医诊断仪器是一项前人从未进行过的工作,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锲而不舍、灵活处置才能成功。在研究的初期,不要追求高大全,不要追求理论完善,只要能够证实这种仪器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有帮助,能够降低误诊率,它就有生存权,即使它只能够使误诊率降低1%,那就救了很多人,功德无量呀。
    ++中医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理论研究阶段,要想走向临床,配套的诊断仪器开发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我希望我国的企业界、科技界尽快介入到这个领域的研发当中,最好能够形成一个产业,想想中国有那么多中医院,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可以预见,在这个领域的研发过程中会产生一批专利,我希望这些专利能够留在中国,否则++中医后继的发展将会遇到很多困难。
    最后我再来谈谈我对中医未来发展的看法。
    任何一个新的理论都需要同行们进行检验后才能让公众接受,因而++中医的理论首先应该是在医学界与别的理论进行竞争,考虑到++中医的理论体系与古典中医有很强的继承性,++中医未来的诊断技术恐怕就是古典中医的四诊合参加上仪器辅助诊断成为五诊合参,而且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中医的治疗理论还不能走上临床应用,++中医的治疗技术还是依靠传统的中医治疗技术,而熟悉这些诊疗技术的是哪些人呢?就是中医师和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医师,这可是古典中医传统的支持者,因而争取这些医生们的支持是++中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中医现代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前面已经分析过的原因,古典中医理论的生产力水平不适应工业化时代将退出中医的主流,而++中医由于其理论和实践都容易掌握,能够获得企业界、科技界的支持将必然逐渐成为中医的主流。
    中医现代化完成以后,医学界将形成依病诊治和依证诊治两大流派,传统西医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中医将成为后者的主要代表。这两大流派谁想消灭对方都是不可能的,各有各的长处,我倒是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好的地方,有竞争才能有发展,对患者也有好处,哈哈哈哈,我怎么瞅自己都是穷人,为了是不是该买房子唉声叹气了两年,还是下不了决心,现在西医治病费用飞涨,比杨利伟飞得还高,要是中医成了气候,我才不相信它还能那么跋扈。
[/watermark]
匿名| 2004-1-28 12:07:20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昨晚还和stoneboy讨论这个问题到深夜,他说了这么一句:要是中医能这样的话,就不再是中医了。是西医(现代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飞龙对此怎么看?
大黄(中药) | 2004-1-29 13: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我也觉得是。
飞龙戏水 | 2004-1-29 15: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为什么大家的思维这么局限呢?网上有人讲中医西化,我一直感到这个名词不可思议,我觉得中医根本就不存在东化、西化的问题,就像西医,西医进入中国,应该说是东化了吧,它的很多中文名词都是借鉴中医的,可你打算把它叫做中医吗?名词甚至思维方式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只要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让大家弄明白就行了,它不能决定核心内容。中西医核心的差别在哪里?就在于西医是“依病诊治”而中医是“依证诊治”,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其他都是枝梢末节。
    西医把许多中药改造一下到处应用,它因此变成中医了吗?没有。那么中医吸收一些西医的名词术语,甚至治疗方法,中医就因此能够变成西医了吗?哈哈哈哈,事情要这么容易,中医早灭亡了,还能和西医硬顶了100多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了那么多年都不能把中医变成西医,引进几个名词就能做到了吗?杞人忧天。
    中医要灭亡,一定是由于它丧失了人民的支持,没了市场,跟是不是引进了西医的名词没任何关系。
    我研究得越深,就越意识到中西医在诊断、治疗方面的鸿沟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象++中医,实际上可以把西医病的概念和中医证的概念放在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但同时理论提示了辨病和辨证技术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两者根本就不可能融合到一块儿,我再重复一下: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中医如果坚持辨证技术,要么被西医消灭掉,导致辨证技术的丧失,要么中医就成为西医的强劲对手,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因为辨证技术无法融入到辨病技术中。
    中医要生存,取决于市场,而要争取人民的支持,中医必须科学化,她的理论当中必须要用细胞、神经这些现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词来向他们解释自己的理论,不然的话他们肯定会认为你落后,即使他们不认为你无用,这就注定了在市场竞争中中医要输给西医。改换一下名词就能使中医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何乐而不为呢?
飞龙戏水 | 2004-1-29 18: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中医现代化,要包括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医诊断技术现代化和中医治疗技术现代化,大家把精力都放在中药上,这太偏了吧。中医理论要吸引学生,让学生容易学习、容易掌握,不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评价,++中医的理论与各古典中医经典相对比,吻合程度最多只能得50分左右,那还要评分时手下留情才行,这两种理论有些地方吻合,有些地方不吻合;如论吸收我国近几十年对中医研究成果的能力,++中医至少90分,我差不多把在中医和气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成果都吸收进来了,而古典中医基本上能得10分,这个理论体系太保守了;若论理论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我给++中医打90分,给西医打60分,古典中医我只能给她0分。至于++中医将来与西医竞争时,谁的市场竞争力更强,我的评价是:平分秋色。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西医总是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成为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医一定要把自己的东西推出去,总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呢?孙思邈若活着,一定不这么干。说老实话,我一直想把西医的一些疗法吸收到中医里来,比如那个高压氧舱疗法,这个疗法怎么看都该是一种依证使用的疗法,应该是中医的疗法,为什么不拿来呢?
会联想的风 | 2004-3-2 2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多说无益,要用事实说话。中医发展了这么多年,可曾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没有!当今之计,就是要把中医的高明之处表现出来,让疗效来说话,这样世人的眼睛才会望向中医。
ajun | 2004-9-20 14: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是啊,说得真好!很受启发,谢谢!
军民软件 | 2004-9-21 11: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中医西化是消灭中医的最佳办法
清热解毒 | 2004-9-21 13: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写的好!
军民软件 | 2004-9-21 22: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西医并没有把中医的概念当作自己的概念,相反,西医总是将中医视为不科学而排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