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复制链接]
蒋新民
|
2006-10-19 1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为什么中医会丧失了知识分子阶层?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从中学开始,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都告诉他们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除了动物、植物还有微生物,从来不告诉他们世界是由阴和阳组成的,他们也不知道五行是什么东西,他们长大了会相信西医还是会相信中医呢?我想你自己能判断得出来。要是这么持续两三代人下来,中医还能找到几个知音呢?v)!
其次是中医自身人才的培养。在西医里培养专业人才,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有一大好处,每年都能“克隆”出大批具有相同知识的人才,所以西医医生“繁殖”速度很快,而中医呢?历史上中医一直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徒弟,一个老中医一辈子能带几十个徒弟出来那是非常了不起,带这些徒弟需要化数十年的时间,平均每年出不来一两个,更何况好的医生未必是好的老师,虎师犬徒的大有人在,到了现代,中医也开始用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可学校用来让学生背背经典学学古文很有成效,中医里最核心的“辨证”技术很快就变形走样,不知所云了,我看古代医案,对每一个症状都要给出解释,现代的医案嘛,哈哈哈哈,引用化验单的数据比古人多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和两种医学的思维方式有关,西医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这种思维方式很适合按部就班地学习,而且能够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中医呢?中医的思维方式是类比推理,或者说是取象比类,她要求你看到病人的症状时,要联想到水、火、风,为什么要这样联想而不能那样联想,你只能靠“悟性”来理解,逻辑只有在你“悟”明白了以后才能起作用,这就使中医辨证的技术掌握起来难度非常大,非言传身教不可。一个偷懒的解决办法是撇开取象比类不理,用症来换掉证,我看很多现代中医书籍都这么干,见什么症状用什么药,不再关心证了,但我要说,这样做与中医的内在规律有很大的冲突,因为不同的证有很多症状相同,区别的地方往往很细微,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能依证使用,否则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绝不仅仅是传说。.t;8
再说中医的诊断方式。长期以来,中医界一直想开发中医用的诊断仪器,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结果一无所获,脉诊仪、舌诊仪至今不知道长什么样子。没有仪器的帮助,也没有人纠正你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地球上没出生过),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误诊率能降下来吗?我看过一些脉诊、舌诊模型研究的文章,竟然要考虑十几种因素的作用,天呐,我实在懒得和这帮书呆子们穷耗了,这帮人竟然连一点儿变通都不会,非要把诊断结果和古书上的说法弄得一摸一样才肯罢手。*gc
经过上述分析,我想导致中医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就已经找到了,那就是中医许多人引以为豪的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理论存在重大的缺陷,她不能吸引作为社会中坚的知识分子阶层,不能大规模“克隆”中医师,甚至不能用于指导开发中医辅助诊断仪器,她只适应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力水平,在走方郎中的时代,这种方式很适应,但当她面对适应大工业化的西医的冲击时,其弱点就暴露无遗。这就像手工纺织业与机器纺织业之间的竞争,手工纺织在市场上肯定会败给机器纺织,这是市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Oa
怎么办?Al;x)[
有人认为,只要固守传统,中医就能走向昌盛。这等于说,生产电视机的厂家永远只生产黑白电视机,因为黑白电视机是她的传统,她未来就一定能够走向繁荣昌盛。哈哈哈哈,不倒闭才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完全有机会可以实行维新变法,可是她坚定不移地固守满清的传统,她做到了,代价是大清帝国很快玩完,不知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们是该对她夹道欢迎还是该把她踹成烂泥。/F}v82
有人说,阴阳五行是能够解释万物规律的最先进的知识,因而一定能够带领中医走出困境。我知道阴阳五行是很古老的知识,但说她是最先进的知识则没有任何根据,能够“解释万物规律”的知识多了,比如有人认为“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并控制着”,它也能“解释万物的规律”,这是“最先进”的知识吗?古希腊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它同样能“解释万物的规律”,这也是“最先进”的知识吗?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结果是:阴阳五行学说被大多数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界抛弃了,这证明它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最先进”的知识。Su_Y0{
一百多年来,中医界的人士前仆后继,希望能够在保留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理论的条件下使中医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和西医并驾齐驱,其中才华横溢的人物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试过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我现在拒绝考虑再钻这个牛角尖,不管这看上去让人多么失望。前人已经碰了N次避,我再去碰第N+1次,那叫傻;从西安到北京,可以徒步走,可以骑自行车去,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坐飞机去,要是我认定只有徒步这一种走法,那叫笨。i
要解放中医的生产力,必须使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中医理论来取代基于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的古典中医理论。c|7D<
我认为上文给人以新的启发,也是真心爱中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10-19 18: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辨证诊断仪器的开发,首先应该根据分析建立诊证的集合,比如舌诊的苔厚和苔薄组成的集合;穴位处电阻升高、电阻不变和电阻降低组成的集合,等等,集合中的诊证类型应该尽可能地完备,以免将来临床应用时出现意外。S%
其五,从理论上讲,某一个证所引起的诊证对不同的人都是相同的,因而不同的诊证一定对应不同的证,开发辨证诊断仪器时应该首先考虑++中医的仪器诊证与古典中医中证的关联关系,如果确实有困难,也可以考虑诊证与方证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可以考虑研究耳穴电阻的升降与针刺穴位的关系,以此来指导针灸的应用,当然如果有条件,研究研究经方与外经络电阻之间关系应该是个好主意。
在这点上、你走的路不可偏!古人的验比不可废!我敬佩您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