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论坛>学术沙龙
Linjunming
2006-6-11 03:09 PM
支持。
爱爱医-中国医学论坛 » 中医专业讨论版
ymg2000
2006-6-16 11:12
对于"年轮重生"网友.我是比较佩服.可以说,说出了中医人的很多观点.这样的言论积极有意义.不过对于杨先生我个人不敢恭维.除了两点:一你坚持不屑的精神.对留言处理的公道.本来你是老前辈,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应该的.但是你选择的对象错误,直接导致了你的帖子被封杀.医学不是个开玩笑找乐趣的职业.关乎生命.如果对生命都不尊重.那你的人生意义又是什么?又为什么去不断发帖?引用你自己的话.
帖子被封的情况,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真的有一天杨先生被骂了,那是自找的结果,用不到找别人。
我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文章有文章的中心思想.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吗?能给我一个直接正面的答复吗?
如果真是你所说的老有所乐.那我给你一条建议.到此为止.别到各大论坛去宣传自己的理论了.说实在的,你的理论很空谈.现在你也算一个名人了.相信很多医学论坛的人都认识你.你在自己家博客写写文章不是很好吗?也会有人交流.
但据我估计你不会这么做.也许你有很多理由反驳我.但我还是要奉劝你.尊重生命.也尊重你自己.这个不是马拉松,谁坚持久就光荣.积极的有意义的言论我都支持.但为了个人名利的,虚构的(跟公产主义一样).我无聊的时候就会气你.同理.如果杨先生能在这里发表客观有意义的文章.我照样送花给你.
PS:我这个人比较怪.除了日本猪和政治能让我气坏身体.还没找到第三样能气坏身子的.
凯迪社区 → 凯迪BBS互动区 → 健康社会
民心
2006-6-17 1:36:54
楼主是个有探索精神有正义感的医生,本人曾跟过楼主的帖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7&replyID=102465&id=43348&star=1&skin=0。
凤凰论坛首页 -> 世纪大讲堂
Xianhejushi
2006-6-17 周六, 17:07
看了上面的文章深有感触!咱没那么高水平,只是谈一点看法。学中医如果高中毕业才开始学,那就太晚了。应该从小学开始。也许大家会笑话我是胡说八道。我却是严肃的,认真的提出这个意见的。中医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要理解的东西更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去完成。博大精深,是中医的最大特点。不能半路出家。同样国学也需要走这个路子。没有扎实的基础那能把中华精髓学到家。中医拜师学艺势在必行。否则,中医的发扬光大只能是纸上谈兵。
思想者学术论坛 -> 医学※药学 -> l临床医学综合等
举起地球
论坛版主
2006-06-16 11:51
请勿在此做广告。尊驾在其他学术论坛也做了不少广告。
捌号楼医学论坛 → 学术争论 → 『批判旧医(中医)』
了之一笑
2006-06-15 01:20
建议虎兄删除此帖,中医药是被灭亡的对象,岂容他在这里谈什么中医发展的规划?更何况这位杨先生对现代的中医也可谓是深恶痛绝之,回头来,我也想问问杨先生,他是到底要中医兴旺还是要灭亡呢?怎么看它似乎是两面人呢?
华南虎
2006-06-15 07:29
还有拿来主义,有用的东西都将纳入现代医疗体系。
凤凰论坛首页 -> 世纪大讲堂
zjzyf83531
2006-6-17 周六, 23:56
任何一项科学兴衰都有它的时代环境.
我认为现在是发展中医科学的最好机遇,中医的医学体系是庞大而神秘的,现代中医的医学体系研究要吸收现有公认的医学知识,不排它,不对立.发展中医科学首先要解决目前有潜力能解决的医学难题,用它的业绩来征服世人,那么中医的医学体系研究自然会水到渠成.
爱爱医-中国医学论坛 » 中医专业讨论版
色即空
2006-6-17 21:59
中医学起源于民间还应在民间发扬广大.中医学起源于古代哲学.知常达变.现在中医正反其道而行之.中医是技术行业.能力要高于学历.中医是医生 运筹帷幄用药如用兵.不是让药牵者鼻子走.
求道
2006-6-18 15:59
一,中医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
二。中医的经络 脏象理论不是建立在客观物质上的,中医是一门调控人体信息的科学。
三。经络和脏象是大脑神经元回路中的一组信息。人体器官,身体部位在大脑里都有其对应的部位,这些特定的神经元组有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经络和脏象系统。
四。中医是研究人体各调控信息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
之所以不能还原,是科学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无法对大脑相应的(与躯体对应的)一系列神经元组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或者推翻。
无知是可笑的,你的无知,决定你的可笑。如果你能用你可笑的说法驳倒我,请出招。本人首创中医学认识。中医是一门 调控 人体调控信息 的 科学 。
嘿嘿。中医的验证 ,要脑科学发展到登峰造及的地步,老头,你现在还差远了。
因此,我们在脑科学没有发展到如此地步的时候,只能进一步完善脏象理论,特别研究针灸对人体的影响,完善脏象和经络理论。
从外揣内,是一项苦的很的统计归纳工作。
捌号楼医学论坛 → 学术争论 → 『批判旧医(中医)』
华南虎
2006-06-18 12:00
在讨论中医灭亡的后果时,首先要考虑中医在治病方面有没有作用,中医除了暗示作用之外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作用。中医在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方面有没有帮助。
天下的乌鸦
2006-06-18 22:45
好可怕,被虎兄这么一“呐喊”,我真是担心中医以后可能连“暗示”作用都没了。。。
华南虎
2006-06-18 22:52
用双盲法科学统计。有的疾病暗示有效。有的疾病暗示无效。耶尔森菌感染。中医一点办法也没有。
捌号楼医学论坛 → 学术争论 → 『东北虎vs华南虎』
华南虎
2006-06-18 12:12
拿来主义,要拿得出来。中医认为西医骨科治疗骨折用的是石膏,错了,西医在1876年前用的也是夹板。石膏从何进入西医?是埃及的传统医学使用的石膏。不过,当时的石膏用的是麻絮和石膏粉。当时学习石膏固定技术需要七年。七年才能学会。西方一名骨科医生,跟着埃及传统医生学习了十年。不仅学会石膏的固定技术,而且,改造了石膏的固定方法。发明出石膏绷带。石膏绷带固定,极大简化了埃及传统的石膏固定方法。一下子普及开来了。这是,拿来主义的有力证据。
凯迪社区 → 凯迪BBS互动区 → 开心科普
6282323
2006-6-23 13:49:03
中医向何处去
文章提交者:6469809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医向何处去
中医没有理论,只有不可靠的经验
现在有人抱怨现行的执业医师法,限制了许多中医无法行医,不能自制丸、散、膏、丹,所谓的偏方、验方、祖传秘方将失传。并说受国情国力所限,我国不应也不可能采用西方医疗卫生保障模式,中医医疗服务应作为保障13 亿中国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得到应有重视。
还有人大肆宣扬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理论如何如何高明,,可以解决西医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可以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甚至说西方医学对自身存在本质的所知甚少,并没有超过我们老祖宗的水平。(鞠曦语)
这是在中国现代医学科学、医疗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科学知识逐渐深入人心的状况下,没落的中医药利益集团打着保护中华文化的旗号向科学、理性的又一次反扑。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医理论。
中医所谓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阴阳五行说,黄帝内经大概成书于东汉,完全套用当时盛行的儒学阴阳五行说。书中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书中对那些东西是阴,那些东西是阳都莫明其妙地作了规定:说天为阳,地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去者为阴,来者为阳。在人身上则背为阳,腹为阴;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阳,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六脉)为阴。
对于 人得病的原因统统归之于阴阳失调。下面一段话可说是个总纲: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面去。志闲少欲,心安不惧,形劳不倦,气从心顺,各从所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面这段话中有合理的部分,即要注意饮食、起居,勿过劳,纵欲,保持良好心态、防止冷热侵害、受惊等,是保持健康的养身之道,但也不是万能的,这不过是经验的总结,而其理论阴阳五行之说则是无法用实践证实的伪理论。由于对物质、生命本质的无知而臆想出来的。二千多年来中医一直沿用这一虚无飘渺的理论,
而现在还有人要将其更加玄化,提出“医易相通”“医道相通”,要我们从周易、老庄、儒家学说中去寻求所谓的中医的哲学基础,提出不能用西方的学术系统来评价中华医学,谁要是这样做就是否定伟大的中华文化。
但是真理是要经受实践检验的,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虚、气、风、邪、神、精、经、脉,天地、春夏秋冬四时,东南西北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青黄白赤黑五色,咸酸甘苦辛五味,等等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谁也没有作过明确的定义,更不要说用实践去验证了。所以真正的中医理论是不存在的。
中医真正意义所在,是千百年来经验的积累,以无数生命为代价,掌握了一些中药的疗效,和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由当时科学不发达所致,西方同样经过 了这一过程,他们用酒、草药、放血作为治病方法,比起我国几千年所积累的中草药、针灸等方法,显然是落后多了,这也是中国某些人仍在沾沾自喜的原因。
但是由于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只是看表象,凭经验,没有科学的检验方法,所以往往会产生误诊,但有的小毛小病,可以自愈,有的则使病情加重,害人致死,而有许多病中医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传染病,机体病变等,只能因循敷衍,到病危时说句“另请高明”了事,有的甚至更可气,说是“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以掩盖自己的无能。鲁迅在描写他父亲治病过程的文章中已经刻划得入木三分,所以我说中医只有不可靠的经验,除了能自愈的病,其他病的治愈率是令人怀疑的,而过去名医医案里的种种奇迹,往往也是巧合或吹牛。看看现在医药广告就可想知一二。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体、生命本质的认识也逐渐进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发现, 显微镜、X光、CT等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对绝大多数疾病的原因有了科学的认知,研究出无数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疾病的治愈率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果断地废止汉医,全力推广西医,一百多年来日本的医学科学取得巨大进步,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所以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居全球首位。
中国百年前由于封建专制制度,愚昧、迷信,不崇尚科学,抱残守缺,死抱住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破烂不放,所以使庸医,江湖郎中大行其道,国民成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开办多所医学院,培养出了大批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的医生。接种各种疫苗,改善卫生条件,使各种过去流行的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现在在城市基本上实行的是现代医学的一套做法,成果显著。而正规的中医在中医学院毕业,也学习了西医的知识,采用西医的各种仪器和检验方法诊断,治疗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说中医今天在城市还有一席之地,是靠了西医的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
虽然中医与现代医学相比,明显不科学、落后、效果差,正在自然地被淘汰的过程中,但是中西医之争仍然不断,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崇尚科学的的风气不盛,各人自扫门前雪,只要不触及自身利益,罕有人为公众、为科学出来对愚昧迷信进行斗争,使得这些东西仍然大有市场。这里明显的有利益的因素在起作用。
主张重视、发展中医者的一个法宝是说中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有数千年历史,千万不可任其失传,否定中医就是数典忘祖。
再是说中医能治西医治不了的病,西医是治标,中医是治本。我们也常常从广告中,从老中医的讲课中得知中医能治愈癌肿、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艾滋病、不孕症等等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可是从来没有得到科学性的验证。过去曾先后提出来过针灸能治百病,后来气功疗法也曾风行一时,没有它治不好的病。但结果都可想而知。有许多中成药,是否对疗效进行过科学的检验,令人怀疑,只要吃不死人,就无人过问是否真的有效。
至于 说中医可以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这种说法更是荒唐,难道农民的命不值钱,不用采取科学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让中医去随便对付吗?
目前之所以社会上仍有不少江湖郎中、以老中医,祖传秘方之名在招摇撞骗,危害人民健康,骗取钱财,究其原因不得不归咎于政府的政策不当,不但不对中医的非科学本质进行彻底的批判,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中的有用的经验,甚至还提出“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大力发展中医”的错误方针,但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本质上不具科学性,无发展前途可言。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落实这一条,我们对于中医和现代医学就要有明确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进行彻底的改革。
我们对医疗卫生 事业的方针应该是:大力发展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研究,勇于进取、创新,争取中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科学的方法总结、整顿中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的建议如下:
1. 撤消中医学院,并入医学院,设立中医专业课程,作为临床医学课程的一部分。列为临床医师之必修课之一,以吸收中国传统医学中好的经验。
2. 撤消中医医院,改为现代化医院,可在医院中设立中医诊室,现在有的医院就是这样做的,名为中医医院,但主要的治疗手段都采用西医的方法。在进行科学的身体检查之后,可试用中医疗法。
3. 建立中医药研究所,以现代科学为手段研究常用中草药的药理,疗效,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等实用课题,而不再去钻故纸堆,在无益的古藉考证上浪费时间。
4. 撤消“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所有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统一由国家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审批,防止各地出于地方财政等自私原因滥发许可证,贻害社会。
5. 建立中国医药博物馆,介绍中国及世界医学发展史,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6. 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药品法”,加大对犯法者的处罚力度,以论切实保护民众利益。
我以为以上建议,是促进中国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华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做法。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 临床医学热点 → 传统医学与系统医学
Bioon
管理员
2006-6-18 9:16:00
这个路子确实与以前完全不同了。你这个观点我本人认同(但并不代表认同你以前的观点)。这个观点与我们论坛版主王不留行相似,可以这样说吧:
1 中医和现代西医本质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数学化的系统生物学,但需要较长时间。
2 中医整体论是科学的,但需要发展。现代生物学向整体方面发展,同样中医要向微观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较好走向统一。将来中西医统一的障碍将在中医这一面上。
3 中医的产业化,这一点国家也重视起来了。只是目前中医产业化水平太低,而且虚的东西太多。如许多中药制品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十分贵,限制了中医的本身发展,如桂枝茯苓丸,这个成药,效果确实不错,但谁都知道十分便宜(专利也是老祖宗的了,配伍也极度便宜),但是现在的医院里呢,这个药奇贵!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