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读经故事1—7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读经故事1—7
[复制链接]
2996
|
28
|
2003-4-22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冥昧在 2003/08/02 04:28pm 第 4 次编辑]
1、我工作单位在锦州市有一下属机构,经理为康女士,去年接受了此种教育方式,开始教六岁儿子读《论语》。孩子读着读着,有感而发一问:妈妈,“事父母,能竭其力”是什么意思?康女士便告诉孩子:就是说——孝顺你的父母,要使用出你的全力。晚上这孩子就接盆水要给妈妈洗脚。康女士大为感动,不用。可孩子很坚持,只好洗了。连洗了一周,康女士一再拒绝,才停下来。
印度哲人奥修说过,一个人与自己的父亲处得好,后便能与自己的上司、丈夫、身边的男性相处得好;一个人若与母亲能处好,便能与自己的妻子乃至身边的女性相处好。我觉得颇有道理。现在的孩子就很不会与人相处,在这人的世界里苦恼岂少得了?似乎根源就在不孝父母开始的。而孝顺父母的人,则心地纯良,与人少隔膜,处世则较易些。而此种教育若靠单纯的说教则很难这样自然地进入孩子深心以形成其这样的良好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冥昧
|
2003-4-28 22: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2、去年的暑假,家里开始办读经班。叫作班,其实也未刻意招生。一个假期只有两个学生。两个男孩:一个14岁,一个11岁。我深信此法对孩子有大利益,已想好:只要有一个孩子来,我就好好教他。
此期每天晚六点到七点上课,我从单位下班到家,吃口饭便开始。我们夫妻领着两个学生,围坐一方桌,朗朗读《弟子归》、《千字文》、《论语》等。从一方面说,是孩子们在陪我们读书。我们也知读这些书对自己有大好处,然自惰性,有孩子陪,便很欢喜而津津有味的一遍遍大声朗读。非常愉快。
大男孩姓曹,长得壮壮大大的,是早上在旁饭店偶吃早点碰到的。其母接受了。这孩子风雨无阻,多次只他一个人来上课。大概半个月的时候,一次他读《论语》,边读边自然的摇头——和着一种韵律、抑扬钝挫——念出了古文的韵味、神漾其中,我不禁喜悦异常。
这孩子家由外地搬来不久。他有较成熟的一面,较自立。然也发现他有狠的一面。那次两个孩子分别背书,他背时,另一个孩子便说他偷看。他很生气很委屈,眼里含泪。然那一刹那,我体会到此子心受伤了——已是受伤的心了。随即,他又恶狠狠地阴沉着脸用一手握拳击打另一只手掌心,以示威胁要抱负。我心想:他心伤的经历是什么呢?应找到,努力消除,宜设法愈子之心伤。
后其母言及孩子在学校是称“四大天王”里的,好打架,甚至天天惹祸。其母愁得很。孩子曾与母谈心说到自己长大了就想当黑社会老大。我看此子是有那样一种气质。后知到孩子爸爸的脾气不好,从孩子小时就好打孩子。我想这象是孩子心伤之因了。其母非知识层次人,然对子颇慈,我常与通电话,讲解教子之理、应注意之事项,结合孩子本身实际。孩子是环境的产物,只有设法为孩子多制造良好的环境因素,方能最大限度地滋养出孩子本性中的良知良能。后有了周弘赏识教育光盘,便借其父母看。其父母看后很受教育。我也直言利害,其父得改往习。
我们常选一些好故事讲给孩子,多是一些君子之行为事。此种读经教育不重讲解,有时也小予启发之。一次读《弟子规》,读到“市井气、切戒之”这句,我问孩子:“市井气”,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两个孩子笑了,说知道,“把头发染得黄一zhuo蓝一zhuo的,还有……”。我知道在孩子不成熟的童心里先播上善恶是非的标准是重要的。我们以崇敬的口气讲说君子事迹,不用刻意再劝勉其,其已内为之趋了;我们鉴评到次等之人物心行情况,不用刻意警惕其,其已内生厌弃了。此将自然形成其心灵之整体,非头脑之思受。又有一次,上课当中,11岁的孩子笑呵呵地问:老师,“小人”是什么意思?我说下课再探讨。近下课时我问:你们说什么是“小人”呢?他们便按照自己所理解的一些现象来说,小孩子先举了一些情况,什么不孝顺父母的了,好骂人打架的了,等等。说了十几条。大孩子又说了一些小孩子所难以认识到的情形。更有深度的。我很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惊叹、兴奋!我说:再列到一百种,能不能?——能。是的,更多也能。种种现象。我再让孩子们归纳总结小人的特点,乃至于君子的特点。11岁的小孩子在这方面反倒强些,他总结到:利国利民的是君子,无所不为的是小人。我未解,“无所不为(自然做好事也在内了?)?也包括做好事了?”孩子说:“对呀,小人也会偶尔做点好事呀,……”那意思是小人是无所择守,君子则是善而为、不善则止。理甚正深,我惊诧之极!
14岁,非小孩子了。我们常和孩子谈心,聊他的喜好、兴趣,尽可能使他的心灵多得到一分滋养、丰润。
妻出门两个多月,上课由我一人了。学校开学了,我的读经班也从暑假的天天变成了周末两天。又新来几个小孩子,由于年龄差异大,进度也别,我便增设一个班,单教新来的小孩子。
那个11岁的孩子不大来了。14岁的孩子便多是自己一人上课。有时我就简单化了,常安排他自己一遍遍地读某部分,我还去做做它事。渐渐的,孩子不来了。
他妈很在意孩子来这里上课,说孩子这个假期变化非常大。说以前孩子讨厌学习,现在有学习心了、有了股学习的劲头。开学后不久考一回试,孩子考得班里第六名。说以往只在十名左右,从未有过这名次。孩子班主任也夸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懂事了。
隔了一个月,孩子在他妈陪同下又来了,和小班孩子在一起上了堂课(后未再来)。仅一月没见,他多了一份市井气、成人世故气、腻烦难耐气,少了一份原本的童真……!!!写到此,我止不住我的泪……又一块“玉”未能保有ta无有、少有暇疵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冥昧
|
2003-5-18 13: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3、上文中11岁的男孩子,从去年十一之后,便没再来,但与其母有偶尔的电话联系。说直到现在孩子还在家坚持读经。记日记也保持好一段时间。此取决于孩子母亲的认同和信心。但其感慨自己孩子不似那大孩子的变化大。什么原因呢?
我体会俩个孩子的不同点在:那位大孩子家中对孩子更放手一些,孩子原本小时的生活也更皮实一些,还常为家里开的复印社等小买卖出劳力。等等经历都使其更成熟、更沉实、更立事,也就是说他在比较踏实地生活着。他的心灵相对来说便有力量,读经,这经典的内在营养便能作用到他心上,自然地产生相关的影响。
这位11岁孩子的特点别于上位孩子,其母亲相对上面的大孩子母亲要算是较腻爱孩子——显得更无微不至,对孩子的点点滴滴更敏感,这孩子如同当前很多城市孩子一样被精心侍候成了一大堆富富胎胎“幸福”的肉。他的真生命是睡眠状态,浑无知觉!!如同醉人,除了真正醒来后,否则他在此状态中,怎样也无能发挥出正常人的功用来。
但我相信这个孩子的这项坚持必将对他的早日觉醒会有好的促进作用,并继而帮助他保持那份可贵的觉醒。而那位大孩子虽未能坚持,他的那段经历也会使他的未来人生升入较原先更高的水平,因为他为自己本身的硬件已添加上了更高级别的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玄隐子
|
2003-5-18 23: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好!实例往往比道理更能说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三七生
|
2003-5-20 23: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那个大孩子的秉性习性太重了,难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凉风儿
|
2003-6-21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读了很多本版的文章,大受感动。希望冥昧先生能够成功地建立这样的学校,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开辟条道路。
但有时转念又想,这又该怎样和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接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匿名
|
2003-6-22 03:07:42
读经故事1—7
我也是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的,大为感动。
然而风儿之言,极是极是。
现代社会的节奏极快,竞争过强,难免会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
孩子要怎样才能在保有良善之心的同时,又能应付高度发达的社会呢?这是个问题。
总不成人人都去出家避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都对
|
2003-6-22 15: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我把这个帖子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冥昧
|
2003-6-23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顶礼老和尚!
清凉君之希望诚美,然不幸的是我也只是那些有所空想少有实际者中的普通一员,实无德学。而能行此事业者必为大德深慧之人。
如果说一种文化是好的、有价值的,首先它应是实用的,是不过时的。我所考虑的教育,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一个人能更好地生活,并非单纯的热衷于不实用而冠冕堂皇的状态。现在的缺乏道德与智慧的我认识到道德与智慧乃至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最实用的东西(如同你挨饿几天时得到的馒头),它不存在旧了、过时了、与当前的新生活格格不入的问题。此种顾虑缘于我们对其了解的不够。如同空气,如同母性,如同教育。你可以说某种教育办法是过时的,但你能说教育是过时不实用的吗?你可以说某妈妈管教孩子的方式“落后”了,但你能说她的母性是过时的吗?我们当然也不会说自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的空气是旧的、过时的吧?因为有的东西是不会旧的,它总是和你刚亲手在农园里摘下的裹着露珠儿的草霉一样新鲜。又比如:一个人曾学过的专业可能正面临过时的问题,可使他曾学好那项专业的精神就不过时。越接近本质的东西越不会过时。反之,荒谬的事物,才新鲜出炉便散发涤之不除的霉臭!现在人正是受新旧观念的影响,不休止的制造新鲜的错误来坑害自己与自己的孩子,至死不觉!
传统文化的价值非无学之我所能言道,我只薄有感知罢。也许偶尔能于某述说对话中稍带出点片面。简单的说,我首重教育,并感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良好的教育至关重要。而非因为自己迷恋传统文化就劝别人也尝一尝,或硬性把它强加给孩子。
真正的教育一定可以相对保有孩子的良善本性,并必定会使所教化出的人比普通人能更好的面对和应付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因为真正的教育只应该生产出健全的人,健全的人必然是现实的,尽管他的智慧者的现实不尽同于世俗人),乃至成为对现在这个脱缰的社会起到理智的操纵缰绳的力量。比如爱因斯坦那样的人,比如郑培民那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冥昧
|
2003-6-24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故事1—7
4\魏某某,男,八岁,二年级。02年12月初来。
其性情较灵慧,较散漫,与父单过。初来上课,心不在读书学习上,向外找乐。有点儿什么小事,便激起他的乐不可支!这孩子表现出较缺少上进心,很是心不在焉,好嘻戏。
其父是中专美术教师,追求智慧之道,见识不比平常。彼看过王财贵教授演讲VCD,很是认同。见我这里带子读诵经典,并注重道德培养,颇合其意。
很快,孩子嘻戏少了,读书渐专注。明显懂事了。上课很投入。魏老师说孩子很乐于来。这魏老师本有认识,再加我督促,便在家里也把孩子的读经、劳动监管得紧一些,一个寒假下来孩子变化较大。说是他家那边熟悉的人都惊讶于孩子的变化。孩子有了谨严的态度、相对凝定的精神。读起书来多了一份由内而外的宏伟之势。但孩子的轻浮气还是不时而发。魏老师说孩子太浮气。
魏老师又告诉我,孩子开学后不久,有一次他去孩子学校,孩子的班主任特别向他夸奖孩子的突出变化。尤其在遵守纪律和爱发言上。我与其老师通电话,老师热情的介绍孩子开学后较以往变了一个样,一般孩子才开学都收不回心来,尤其这孩子以前很是心不在焉,不知他成天在想个什么。这回干什么都特认真,有股想学的劲头。说英语老师也发现了他的变化,变得积极参与了。
魏父热衷推广读经,寒假前就去过孩子的学校,向孩子的班主任和校长介绍,又拿王教授演讲光盘让他们看,未被太重视。寒假后他又去。不久,全校学生都开始了读经。那天早上,这孩子在学校的升旗仪式后,站在前面为大家背诵《论语》首章。
他自然还有不简单的问题,后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冥昧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