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复制链接]
查看2834 | 回复23 | 2004-2-12 1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医讲究先认识病再谈治疗,可悲哀的是,西医认识许多病以后却无药可用!
而中医一味地讲究辨证,虽然说辨证是中医的精神所在,但我们辨证后却不能认识病,也无法像西医那样给病人讲清楚,所以小子认为,中医将来发展,应该要一认识病为先,辨证在后,这样才会有出路,也更能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
以上只是小子的孤陋见解,忘各位老师原谅小子的不孝,对中医的不孝之言!!!
jinsir | 2004-2-12 2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中医有病名呀?
你说的是西医的病呢、还是中医的病?
川银花 | 2004-2-12 2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连基本原则都改变了,还算什么中医?
钟老鸭 | 2004-2-12 22: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钟老鸭 对论坛的支持 !'>钟老鸭 赠与作者</font> <font color=red><b>10002</b></font>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钟老鸭 对论坛的支持 !'>两纹银以示鼓励</font>
总感觉,这里人气不高,冷清,高手吸引不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是否和阴气太胜有关系?
飞龙戏水 | 2004-2-12 2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胃病(西医名)吧,西医采用胃镜、血检等一系列办法,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判断病灶的位置以及病变的类型,这种判断依据是把患者与一个标准人体模型进行对比,如果患者的这项检测数据与正常的模型相符,那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异常的。
    中医也有依病治疗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依证诊治,依证诊治就和依病诊治的技术大不一样。依证诊断疾病时,一定要避开病灶部位,要在一个健康的部位进行诊断,比如胃病(西医名),中医并不直接去看胃部的变化,而是在距离胃部很远的腕部进行脉诊、在舌部进行舌诊,其实中医不需要知道病灶的部位,但必须要知道身体对这种病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是虚证类的反应还是实证类的反应,是热证类的反应还是寒证类的反应,中医实际上是把人体自身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结果分析出来,并依此来拟定治疗方案。
    换而言之,西医对疾病的判断标准是依据大量人群的统计模型建立的,而中医对疾病的判断标准是依据人体自身对疾病的反应的信息提炼出来的,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对同一种病,不同人体的反应不一样,所以两者没法对应起来。
    我这么解释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
难经难 | 2004-2-13 0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以前一个百姓都知道太阳病是什么,现在一个医生竟不知。还用什么病毒名作病名,以后病毒越来越多地被发现,1000种?10000?,一定比天上的星星多,到时不知道哪位能记住?
乡下土郎中 | 2004-2-13 10: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怎么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给你的病人听??????好象他们不懂什么阴阳五行哦!!!!!所以中医才不被现代人所了解,更谈不上认识了。将来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病人????
以前的读书人(封建时代),不成良相便为良医,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教育制度很适合中医,我认为的!
乡下土郎中 | 2004-2-13 1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怎么用中医理论来解释给你的病人听??????好象他们不懂什么阴阳五行哦!!!!!所以中医才不被现代人所了解,更谈不上认识了。将来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病人????
以前的读书人(封建时代),不成良相便为良医,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教育制度很适合中医,我认为的!
乡下土郎中 | 2004-2-13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下面引用由jinsir2004/02/12 08:3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有病名呀?
你说的是西医的病呢、还是中医的病?
能让老百姓了解的病名,一说人们就知道为什么得这个病,为什么。。。。。这样。。。。。
左常波 | 2004-2-13 1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中医应该是先辨证还是更应该先识病???


   
    飞龙戏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吾深以为然。
    推荐一本新书:冯世纶主编的《张仲景用方解析》,真知灼见,饶有趣味。冯氏对辨证论治的解释:在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患病人体之所以会有六经八纲这样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是因为,在疾病的外因诱发下,人体的内在潜能发挥了抗御疾病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内外相因,正邪相搏的结果,随时以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临床上,还是要讲究辨证(中医)和辨病(西医)相结合。最起码,西医精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中医治疗的有效与否,提供准确的印证,使我们心中有数,另外,还对中医的的辨证论治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路。但是,如果期望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形成这样一种模式——某病(西医)以某方来治疗,这在中医的发展中绝对不具有普适性,也不是中医发展的正确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