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內容!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4-8-8 0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沒內容!


                10:介绍此文的作者
      这位《大医精诚第二》的作者,是个道教医学家,就连写到此篇的时候,因为对道教太过热情投入,「余观神仙之书,谓身生羽翼,飞升轻举者,莫过于服丹,每咏言斯事,未尝不切慕于心,纵艰远而必造,虽小道也亦求,不惮始终之劳,拒辞朝夕之倦,五灵三使之药,九光七曜之丹」《见太清丹诀自序》,所以,「澄神内视」、「医方卜筮」、「至人」、「不皎不昧」这些道教词语,就这样流露在他的笔下。

      在他小的时候,「余自幼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这件事,带给他很深的印象,使他过百岁时的著作,《千金翼方》序,就再次提起!因此,在他十八岁至过了百岁为止,「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手不释卷。」《千金要方》
       有必要先了解,此文作者的一生!
       医者,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医者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上古神仙〉,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 〈他〉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秦代神仙〉之俦也。」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名医愈疾,其道何如?」答曰: 「〈中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纠纠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
      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医者口以传授,有如目睹。东台侍郎孙处约将其子:俊、佑、佺以谒,对曰:「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后皆如其言。凡诸异迹,多此类也。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详看旧唐书‧方技传》
       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而去世于唐初永淳元年!《可看考据》
       我读了他的著作及相关记载,我想,他的一生,可用「爱谈名言,清凈自居」、「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来形容之。而作者生前,是道教医学家,而我为了,配合此文作者的为人,因此,我不登载他的名字。
「爱谈名言」:爱谈古今名言,嘉言典章,可以垂范作则 ,以训于世。
「清凈自居」: 身处尘劳,心恒清静,不染世欲,以道自居。
「爱诸数术」:「数」:天文地理、阴阳度数;「术」:医卜命相,咒水书符
「摄卫自居」:「摄」:保卫生命,固精养气;「卫」:调摄身心,节劳静神。
  因此,「爱诸数术,摄卫自居」:爱好此数术,并以摄卫自居的人─可以益寿、修世,不求他学。《以上文字,皆取材自【愣严经讲义‧圆瑛法师汇集】 》
       而【千金方】之《大医习业第一》中说: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又须妙解诸家相法,阴阳禄命,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兼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又须博览群书,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志之;不读《佛经》,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徳;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见而学之,则于医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所以,《大医精诚第二》的思想渊源,源自于「慈悲喜舍之徳」,「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此文作者又「兼好释典」,所以会这样写。但是,我要在此声明,如果您不是佛教徒,「慈悲喜舍之徳」就如前述!
糖糖 | 2004-8-8 0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沒內容!

            
                 11:写给读者
       我要说的是,尽管读者,不是像此文的作者一样,是个极出名的高道,但是,做个此文所说的「苍生大医」,也是值得有此心愿的人,努力的目标吧!
       而我也愿读者能了解,慈悲的心,是不分宗教信仰的,至少,慈悲的心意,「志存救济」、「存救苦之心」大抵如此!
       其实,此文并没有结束,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怕我一次,给您太多的内容,您会,因受不了,看不下去了,如果您看过此文,对我所说的议题,还有兴趣,要知道更多,与病人看似无关,确是在当今,很多,天天,都有人饿死之苦难,与如何帮助的方法,欢迎您,上网来告诉我!我会提供给您!
医者父母心 | 2004-8-8 22: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沒內容!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最羡慕的就是前辈的先生一剂可以定乾坤,很痛恨自己才学浅薄,有心济世,无才补天啊,努力!共勉!
糖糖 | 2004-8-9 12: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沒內容!

       医者父母心:谢谢您,您的回应是少数几个,让我有幸福感觉的人!

     因为,我刚刚在网络上,看到的内容,遭受到很重的刺激,现在把我的读后感说出来!
                   传统古医之贡献,不容抹煞!
      看到以上诸人的言论,我虽然知道,强调现代化、科学化,是当今,不可避免的潮流,但是,我真的,为古代文化,在现代的几近,沦没消失,不禁感到,我心中的伤痛、悲愤!
     我觉得,古代的医理、甚至是老庄及道教思想,对于推动人体健康、救护人命的方面,其中的贡献,不是,以现代化、科学化的各种名目,就可以,一笔抹煞、推翻殆尽!《证据,可见古籍》
      由于我对传统,很热爱投入它,而这种热爱投入,是一定要还原到 ,我所了解的古人情境的!我并常常在网络上,极为积极地发扬传统!
      当时的很多医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医技,救活了,不少生命垂危的人,这种记载,翻开《古今医统》这本古籍, 可谓常见!我要问,是这些主张,现代化、科学化,不惜将传统医理的贡献,一笔抹煞、推翻殆尽的现代人,去救治,当时的这些,生命垂危的人吗 ?当时,医生所运用的医技,也是用了,当今所谓的现代化、科学化?我并不否定,当今强调现代化、科学化的医学潮流,但是,这样的,一笔抹煞、推翻殆尽,传统古医的贡献作为,让我不禁感到伤痛、悲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