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复制链接]
5848
|
20
|
2004-1-14 13:28:35
|
阅读模式
一、上呼吸道感染方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感染。临床以发热不适、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声嘶等为主要特征。
根据病因不同,上感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两大类。前者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后者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常见,可直接感染或继发感染。上感一般病势不重,但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心肌炎、风湿病等,也可引起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
本病主要采取对症处理。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细菌感染,可酌情选用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本病属中医“感冒”范围。其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仁斋直指方》说:“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医学源流论》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说明了感冒以风邪致病为主,且多挟时气,或非时之气。《杂病源流犀烛》说:“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其预后转归往往与患者体质之强弱,肺卫调节功能失常有关。一般体质强盛者,邪袭肺卫,每以表征为主,且易解散;若老年、体弱,抗病能力较差者,外邪易由表入里,病情较重,且易变生他病。根据本病“邪在肺卫”的特点,治宜宣肺解表。或辛凉解表,或辛温解表,临证当灵活掌握运用。本节选介解热合剂、清毒灵合剂、退热消暑饮等治疗“上感”的效方共16首。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29:16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4 01:33pm 第 1 次编辑]
1、解热合剂
「药物组成」紫苏、荆芥各1500g,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00g.「治疗方法」上方加水25000ml,浓煎成每ml内含生药4g的合剂。日服3 -4次,每次50ml,病重热甚者可3 -4小时服药1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本组100例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14岁,平均31岁。结果:显效48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
「经验体会」外感热病多因邪与毒的侵袭,邪是六淫之邪,毒是疫疠之气。毒由邪来,热由毒生。毒不除,则热不去,变必生,若达退热目的,首先着手解毒,经过解毒而达到清热的效果。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拟“解热合剂”以治。方中紫苏、荆芥解表、祛风;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清热解毒。诸药共奏清热解表之效。制成合剂便于患者服用。
「方剂来源」唐英自拟解热合剂治疗风热感冒100例上海中医杂志,1987;(1):5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32:32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4 01:47pm 第 1 次编辑]
2、咽炎合剂
「药物组成」连翘40g,紫草30g,玄参、山豆根、桔梗各15g,甘草5g,牛蒡子、薄荷、土贝母各20g(上药制成100ml合剂)。配制时加水浸过药面,反复煎煮3次,掺合。经4层纱布滤过,沉淀,浓缩至1:1.5浓度,pH值为5.5.加0.5%甜蜜素矫味,夏季加防腐剂。装瓶,压盖密封,灭菌。
「治疗方法」成人每日2-3次,每次20-30ml;小儿10-15ml.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止咳化痰。主治急性上呼吸道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用本方观察114例,结果显效(咽痛、咽峡部充血、滤泡分泌物和其他上感症状消失)69例;有效(主要症状减轻或部分主要症状消失)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1%.「经验体会」本方在甘桔汤和紫草清毒饮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确立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法。筛选针对喉痒,咽痛,咽干有良效的十味中药,旨在解除咽部症状;重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的麦冬、牛蒡子、玄参、土贝母,加强了本方剂的抑菌作用。
「方剂来源」冯怀新,等咽炎合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4例陕西中医,1998;(4):151?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39:34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4 01:47pm 第 1 次编辑]
3 清毒灵合剂
【药物组成】 大青叶 40g,石膏 30g,银花 20g,拳参、葛根、云苓各 15g,牛蒡子、射干、山药各 10g,大黄、炒栀子各 8g,蝉蜕、甘草各 6g,大枣 5 枚,生姜 3 片。
【治疗方法】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50ml,分早晚服。
【功效主治】 解肌透表,调和营卫。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 本组 106 例,男 64 例,女 42 例。病程 1 -7 天,多数 2 - 3 天。结果:治愈 82 例,显效 14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8.1% 。
【经验体会】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系外感病范畴,多由六淫致病。笔者认为,外感六淫是否致病,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和因素,主要还取决于人体自身抵抗力。因而在辨证施治中,要从整体观出发制定治疗法则,在祛邪的同时加以扶正,调整机体功能。方中葛根、牛蒡子、蝉蜕、射干,解肌透表,疏散风邪,利咽消肿;重用大青叶、银花、石膏,合大黄、拳参、炒栀子清热解毒,降火生津益阴;山药、甘草、枣、姜补脾润肺养胃,缓和诸药刺激之性,调和营卫,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扶助正气。本方诸药相伍,标本兼顾,可使瘀毒解除,正气来复,而疾病向愈。
【方剂来源】 李家明,等 清毒灵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06 例 北京中医杂志,1994;(5):31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41:27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4 银翘退热散
【药物组成】 金银花、板蓝根各 30g,柴胡 15g,连翘、黄芩各 12g,羌活、知母、槟榔、薄荷、荆芥穗各 9g,甘草 6g。加减变化:素体脾胃虚弱、恶心、纳呆者,加茯苓、陈皮、半夏;咳嗽咽痛者,加桔梗、炒杏仁、山豆根;口渴加麦冬。
【治疗方法】 日服两剂,每剂煎 2 次,每次 10 -20 分钟,2 次共煎取 600ml,每 2 小时服 200ml。体温降为 38 以下可改为早晚分服,日 1 剂。一律不服西药。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发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所致发热。
【临床运用】 本组 80 例,男 35 例,女 45 例,病程 1 耀 15天。体温 38 耀 39 者 63 例,39 以上者 17 例。结果:痊愈(服药后体温在 24 小时内下降,30 小时内降至正常,症状消失)48 例,占 60% ;显效(服药后体温在 24 小时内下降,48 小时内降至正常,症状基本消退)24 例,占 30% ;无效( 体温不降,症状无改善)8 例,占 10% 。总有效率 90% 。
【经验体会】 本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二药有显著广谱抗菌作用;板蓝根为清热解毒要药,对流感病毒有较好疗效,配用羌活,取其升散之功,避其助热伤阴之弊;柴胡配黄芩,可和解少阳,使邪热得解;薄荷轻清凉散,疏解邪热;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槟榔降气破滞,通行中下二焦,便通以泻热,气行使邪出。本方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亦有显著疗效。服用时必须用足够的剂量,足够的煎取液,才能力挫热势。
【方剂来源】 李长生,等 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 80 例 山东中医杂志,1992;11(2):19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43:12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4 01:49pm 第 1 次编辑]
5 香石清解剂
【药物组成】 香薷、金银花、连翘、荆芥、知母、射干、板蓝根、藿香、滑石各 10g,薄荷、熟大黄、甘草各 6g,生石膏 30g。
【治疗方法】 上方诸药共研为末,分为 10 等份,分别用棉纱袋装好备用。每次 2 -3 袋泡服,日服 3 次,热退后再服1 天。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化湿利咽。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
【临床运用】 本组 319 例均为夏秋季发病,男 207 例,女 112 例,病程在 3 日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 239 例,对照组80 例。治疗组口服香石清解剂;对照组肌注青霉素日 2 次,每次 40 -80 万 U,口服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日 3 次,每次 1 -2 袋。结果:治疗组显效 179 例,有效 60 例,显效率74.89% ,有效率 100% 。对照组无显效者,有效 6 例,无效 74例,有效率 7.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
【经验体会】 夏秋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暑令天热地湿,易感暑热湿邪为病,又兼游泳、淋雨、感受寒湿之邪,致肌表为寒湿所遏,腠理闭束,玄府不通。中医辨证多为暑湿表实证。治当清暑热,利暑湿,外散表寒,使暑热湿邪由表而解。香石清解剂中香薷、银花、连翘为新加香薷饮的主要药味,为“ 辛温复辛凉法”,使邪从外出。石膏、知母,清解气分热证。滑石、甘草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正。配以薄荷、荆芥、射干、板蓝根、藿香、熟大黄,诸药合用具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化湿利咽之功。而袋泡剂型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保存。
【方剂来源】 刘征利,等 香石清解剂袋泡剂治疗病毒性上感高热 239 例 中医杂志,1992;33(8):29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3:45:47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6 银花清透汤
【药物组成】 银花 25g,连翘、地骨皮、青蒿、白薇、牛蒡子、威灵仙、桔梗各 10g,荆芥 6g,薄荷(后下)4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配合西药抗感染,对症处理。
【功效主治】 清热解表,宣肺透邪。主治上呼吸道感染高热。
【临床运用】 本组(治疗组)39 例,男 30 例,女 9 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组)28 例,男 22 例,女 6 例。结果:治疗组服药后 24 小时内热退净者 11 例,28 -44 小时热退净者 12 例,48 小时热退净者 11 例,52- 61 小时热退净者 5 例。随着高热退净,其他症状亦得到改善和恢复。对照组用药后 48 小时热退净者 3 例,60 -72 小时热退净者 8 例,82 -96 小时热退净者 8 例,112- 120 小时热退净者 6 例,144 小时热退净者 3例。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 38.2 小时,标准差为 11.56 小时;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91.14 小时,标准差为 28.7 小时。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经验体会】 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单用西药疗效欠佳,且退热后又常回升。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传统银翘解毒汤基础上加入青蒿、地骨皮、白薇,使退热作用大为加强。上感高热,特别在早期应用后三味药者少有报道,临床观察表明,该三味药配伍,凉中有散,清中有透,故无寒凉冰伏,亦不滋腻留邪,对午后高热或邪热入里尤为合适。本文中医配合西医退热效捷、稳定,提示本方对上感高热有较好疗效。
【方剂来源】 林叔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病例对照观察 福建中医药,1989;(2):34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06:55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7 加味十神汤
【药物组成】 葛根、赤芍、香附各 10g,升麻、陈皮、川芎、白芷各 6g,紫苏 7g,麻黄、甘草各 3g。加减变化:根据春夏秋冬热暑湿燥寒之不同,辨证加减,春加荆芥,夏加藿香,秋加黄芩,冬加二花。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辛温解表祛风,主治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 运 用】 本 组 618 例,服 1 剂 治 愈 159 例,占25. 7% ;服 2 剂治愈 427 例,占 69% ;服 4 剂治愈 32 例,占5 .3% 。
【经验体会】 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等范畴。临床上常有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及气虚型之别。本方能根据春夏秋冬热暑湿燥寒之不同,分别辨证加减,结果观察表明,该方对各型感冒均有较好疗效。
【方剂来源】 张振榆 加味十神汤治愈感冒 618 例 陕西中医,1987;(4):170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08:52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8 桔梗诃百饮
【药物组成】 桔梗、百部、诃子、枇杷叶、前胡、炙紫菀、杏仁、枳实、旋复花(包)、贯众各 9g,蒲公英、四季青各 15g。加减变化:如外感初起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则去旋复花、紫菀、枳实,加牛蒡子、荆芥、紫苏叶;如肺胃蕴热、咳咯黄痰,加黄芩、桑白皮、瓜蒌皮;如干咳无痰,呛咳难忍,加炙麻黄。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宣肺止咳。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临床运用】 本组 113 例中,男性 41 例,女性 72 例。病程在 1 周左右 47 例,2 周以上 38 例,1 月以上 28 例。结果:近期治愈(服 4 剂而咳嗽止者)101 例,好转(服 8 剂而咳嗽止者)21 例,无效(服 8 剂而咳嗽不止者)12 例。
【经验体会】 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属中医外感咳嗽范畴。是由风寒或风热之邪外束肌表,内干于肺,致使肺气上逆而发。治当宣肺止咳,方用桔梗诃百饮。该方是在程钟龄“止嗽散”基础上加减而成,再结合临床偏寒、偏热辨证加减。全方清润相间,寒温并用,温润平和,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又有“启门驱贼之势”。故不失为治疗外感咳嗽的好方剂。
【方剂来源】 李文良 “桔梗诃百饮”治疗外感咳嗽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3):20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11:00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9 速效止咳汤
【药物组成】 炙冬花、炙僵蚕各 8 耀 12g,川贝母、炙罂粟壳各 4 - 6g,桔梗 6 -8g,炙全蝎 1- 2g。加减变化:风寒咳嗽加杏仁、生姜;风热咳嗽加桑叶、连翘;风痰咳嗽加制南星、天竺黄;肺虚咳嗽加太子参、百合;肾虚咳嗽加仙茅、核桃肉;兼喘,加炙麻黄、细辛;兼心慌,加枣仁、茯神;兼头痛,加川芎、白芷;兼咯血,加白芨、生地炭、藕节炭;兼便秘加大黄、桑椹子;兼纳差,加内金、焦山楂。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解痉,化痰,止咳。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临床运用】 本组 198 例中,男性 108 例,女性 90 例;病程最长 10 余年,最短 6 天。结果:显效 19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8 .9% 。
【经验体会】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其病因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但咳嗽无论内伤和外感均与风邪有关,因风为百病之长,故本方除止咳化痰药外,配伍全蝎、缰蚕、罂粟壳驱风镇静,解痉止咳,临证比一般止咳方效果快,对各种咳嗽疗效均好。
【方剂来源】 张孟林 速效止咳汤治疗咳嗽 198 例 陕西中医,1986;(10):445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匿名
220.166.146.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