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复制链接]
匿名
|
2004-1-14 18:12:30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0 青安甘桔汤
【药物组成】 青果、前胡、百部、杏仁、甘草、桔梗各 10g,蒲公英、蚤休各 15g,安南子 4 枚。加减变化:若见燥邪犯肺而口唇、鼻干燥者加沙参、桑叶、花粉;若潮热、盗汗、声嘶、痰带血丝,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肺热者,加麦冬、生地、玉竹、知母;如木火刑金呛咳面红,咳引胁痛,口渴苔黄加木蝴蝶、蛤粉、马兜铃。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清热止咳。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痒干咳。
【临床运用】 本组 50 例中,男性 14 例,女性 36 例,年龄最小 5 岁,最大 58 岁。病程最短 7 天,最长 180 天。结果:痊愈 43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 86 .00% 。
【经验体会】 本组病例为热邪袭肺,上犯咽喉,宣降失司,咽喉不利所致。故用青安甘桔汤清泻肺热,化痰止咳。方中青果敛肺降火,安南子性味甘寒,清热宣肺,为感冒咳嗽有效药;蒲公英、蚤休苦寒清热;百部、杏仁润肺止咳,桔梗、甘草宣肺而利咽,前胡清肺热以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肺热止咳之功。
【方剂来源】 邵运阶 治疗咽痒干咳 50 例 四川中医,1987;(2):16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14:18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1 麻柴石膏汤
【药物组成】 麻黄 6g,柴胡 12g,生石膏(先煎)120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 2 剂,每剂分 4 次口服,每 3 小时服药 1 次。
【功效主治】 透表解肌,和解退热。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 共观察 35 例门诊患者,服药后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 12 例,24 -48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 18例,48 -72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 2 例,超过 72 小时体温尚未降至正常者而使用他药治疗 3 例。有些病例服药后 1 小时体温开始下降,最快者 2 小时体温便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例若未继续服药体温又可回升,故需 3 小时左右服药 1 次,以控制体温,体温恢复正常 2 天后,一般不再回升。
【经验体会】 方中麻黄入太阳经,能发汗散寒;生石膏入阳明经,性味辛寒,辛能解肌,寒能清热,辛能走外,寒能胜内,表里皆宜。柴胡入少阳经,能和解退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促进汗腺分泌,生石膏抑制汗腺分泌,制约麻黄发汗太过,并可强力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解毒作用。柴胡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故三药合用,对上感发热,不论其是太阳发热,少阳发热,还是阳明发热,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方剂来源】 杨开柏 麻柴石膏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湖北中医杂志,1998;增刊:10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17:29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2 退热清暑饮
【药物组成】 香薷、滑石各 10g,生石膏 25g,银花 15g,连翘、板蓝根各 12g,薄荷 6g,甘草 3g。【治疗方法】 上药共为粗末,装入透析纸袋,每袋 8g。开水浸泡药袋 15 -20 分钟,可搅拌 2 -3 次,每隔 2 -3 小时服药 1 次,昼夜频服,每日平均服药 6 -8 次。3 岁以下每次 1袋,4- 7 岁每次 2 袋,8- 13 岁每次 3 袋,14 岁以上每次 4 袋。2 天为 1 疗程。
【功效主治】 解表,清热,利湿。主治夏秋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 本组 61 例中,男 36 例,女 25 例;年龄 8 个月 - 29 岁,其中 14 岁以下者 43 例,15 岁以上者 18 例;病程24 小时以内者 39 例,24- 48 小时者 18 例,48 - 72 小时者 4例。全部病例均有高热,其中 39 - 39 .9 者 49 例,40. 以上者 12 例。61 例全部单纯服用退热清暑饮,结果:显效(24 小时内热退,48 小时内症状缓解)53 例,占 86. 89% ;有效(48小时内热退,72 小时内症状缓解)8 例,占 13 .11% ,总有效率100% 。
【经验体会】 夏秋之季,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流行,发病者以少年儿童居多。本病属暑温表实证,病机为暑热内郁、寒湿侵表、湿阻中焦。本方采用散剂,防止了药物挥发,同时制作简便,吸收较快,从而保证疗效。
【方剂来源】 刘征利,等 退热清暑饮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 染 高 热 61 例 临 床 观 察。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1988;(12):738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23:13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3 加减消风汤
【药物组成】 荆芥、防风、浙贝、前胡、杏仁、木通各 5g,粉葛 12g,枳壳 4g,僵蚕 6g,薄荷、蝉衣各 3g。加减变化:咽喉痛而见咽红或扁桃体肿大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各 5g,板蓝根 12g;喉中痰鸣者加麻黄 2g,赤芍5g,葶苈 6g,地龙 10g,蒲公英 10g;呕吐、腹泻、纳呆者,去杏仁、枳壳、防风,加桔梗 5g,丁香 2g,神曲 10g,车前草 5g;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 15g,知母 5g;低热不退者加青蒿 5g、知母5g。
【治疗方法】 日 1 剂,水煎,2 次分服,婴幼儿数次分服。3 天为 1 疗程。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利咽。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运用】 本组 198 例中,男 115 例,女 83 例;年龄 3-6 月者 27 例,7 个月 - 2 岁者 50 例,3 - 4 岁者 47 例,5 -6岁者 41 例,7 -12 岁者 33 例。发病 1 -3 天者占 70% 以上。全部病例单纯采用消风汤治疗。服用 3 剂(1 疗程)而获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者)143 例,占 72. 22% ;显效( 临床症状基本消除者)37 例,占 18. 66% ;有效(服药至 6 剂症状仅消除一半,而需继续换方者)14 例,占 7. 1% ;无效( 服药 3 剂后症状不减,而改用其他药物治疗者)4 例,占 2% 。总有效率为98% 。
【经验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又称“ 伤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外感性疾病。加减消风汤方具有疏散风、寒、热邪,宣肺止咳之功。据报道,麻黄、葶苈、地龙、赤芍四药合用能减少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低热不退者加青蒿、知母以清热;如用板蓝根清热解毒,既能抑菌,又可抑制病毒。本方疗效可靠,组方合理,确是临床上能够重复使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良方。
【方剂来源】 吴介作 消风剂加减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98 例 湖南中医杂志 1991;(1):27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30:18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4 金银咳止汤
【药物组成】 金荞麦、金银花、生石膏、鲜芦根各 30g,黄芩、地骨皮、前胡、枇杷叶各 12g,知母、薄荷、杏仁、桔梗、炙麻黄各 9g,碧玉散(包)18g。加减变化:发热加连翘、鸭跖草各 30g;兼喘加地龙、枳壳各 9 -12g;咳久者加炙百部 9g,南天竺子 12g,去鲜芦根加石斛 30g;苔腻脉滑或脘痞者加白豆蔻 3 -6g;咽痒甚加急性子9g,威灵仙 30g。
【治疗方法】 每日 1 剂,煎 3 汁分 3 次服。急症每日可2 剂,小儿量酌减,少量频服。
【功效主治】 宣肺止咳,祛邪安正。主治上感、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临床运用】 本组 220 例,男性 104 例,女性 116 例,年龄 3 -80 岁,病程 1 -70 天。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及 X 线检查全部正常)212 例,占 96 .3% ;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者有所降低,X 线检查未完全正常)8 例,占 3. 64% 。
【经验体会】 咳嗽一症常见于上感、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急性肺系疾病。本方以金荞麦、金银花、黄芩、知母、地骨皮、生石膏等寒凉清肺抗邪为主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诸药均有不同程度杀灭或抑制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作用,且大多同时有抗病毒作用。配以杏仁、薄荷、桔梗、前胡、枇杷叶,疏风清肺,开合升降,调畅气机。更用麻黄伍入大量寒凉药之中,既无温燥动血之弊,又能大大加强宣肺肃气止咳定喘之力。碧玉散清肺凉咽,鲜芦根宣表生津。诸药合用,共奏祛邪安正之效。
【方剂来源】 李树康 金银咳止汤治疗外感咳嗽 220例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6;20(2):15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33:45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5 消毒凉膈散
【药物组成】 荆芥、防风、牛蒡子、栀子、薄荷、柴胡、石膏、半夏、党参、杏仁各 10g,连翘 15g,生甘草 3g,桔梗 6g。加减变化:咳嗽较重加紫菀、炙枇杷叶、款冬花;午后身热较重加青蒿、茵陈;苔黄腻重者加竹茹;头痛重者加菊花;口渴加花粉;大便干加大黄。
【治疗方法】 先将药浸泡 30 分钟,武火煎开 7 -8 分钟。每剂药煎 2 次,混合煎液,日 1 剂,早晚分服。小儿宜少量频服。
【功效主治】 清上泻下,祛热化湿。主治流感。
【临床运用】 本组 157 例,男性 73 例,女性 84 例。结果:服药 1 -3 剂痊愈者 131 例,占 83 .4% ;服 4- 6 剂痊愈者26 例,占 16 .6% 。
【经验体会】 流感是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温邪直接侵入气分,久羁不解,亦不内传,而是留于三焦。邪在三焦,阻碍了水液的运行、气机的出入,因而病人往往出现痰粘稠难咳、高热不退、寒热往来、纳呆、苔黄腻、脉滑等湿热内阻中焦的证候。由于湿邪缠绵,故病程长、咳嗽甚。故用消毒凉膈散以达到清上泻下之目的,同时加入小柴胡汤清少阳之湿热,故病情好转较快。比用抗生素治疗,病程明显缩短。
【方剂来源】 邓淑莉 消毒凉膈散加减治疗流感 157例 山东中医杂志,1991;10(2):37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4 18:35:05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16 秦艽鳖甲饮
【药物组成】 柴胡 15g,炙鳖甲 25g,生石膏 30g,秦艽、青蒿、当归、知母、升麻、防风各 10g,薄荷(后下),甘草各 6g。加减变化:汗出恶风加黄芪 25g,白术 10g;颈项强直加葛根 10g;高热抽搐加天麻、钩藤各 10g,全蝎 3g;热盛、无汗兼咳喘加麻黄 6g,杏仁 10g。
【治疗方法】 水煎取汁 300ml,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可少量分多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透表,滋阴养血。主治病毒性感冒。
【临床运用】 本组 36 例,男性 21 例,女性 15 例。年龄14 个月 -71 岁。结果:显效(服药 1 剂,热退,精神爽快,观察1 天出院者)9 例;有效(连服 3 剂,热退身凉,唯精神欠佳,对症处理后观察 1 天出院者)24 例;好转( 服药 5 剂,配合输液等对症治疗痊愈)3 例。
【经验体会】 病毒性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为风邪病毒所致,常诸药不验,缠绵不已。秦艽鳖甲饮,为清?罗廉甫经典方。方中鳖甲滋阴潜阳,柴胡、地骨皮退热除蒸。加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而除烦渴,秦艽、防风、升麻祛风解表;青蒿、薄荷透表逐邪,发散风热;加当归补虚养血。全方配伍精当,发中有收,治疗无名高热,尤其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少则 1 剂,多则 2 耀 3 剂即可治愈。
【方剂来源】 朱守庆 秦艽鳖甲饮治疗病毒性感冒 36例 江苏中医,1992;(7):5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钟老鸭
|
2004-1-14 1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钟老鸭 对论坛的支持 !'>钟老鸭 赠与作者</font> <font color=red><b>1000</b></font>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钟老鸭 对论坛的支持 !'>两纹银以示鼓励</font>
方剂太繁琐,不得看病要领,不过还是鼓励一下!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难经难
|
2004-1-15 0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我是不是跑错地方了?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unan
|
2004-8-1 1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上呼吸道感染方
thank you !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走进中医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