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复制链接]
匿名
|
2004-1-15 11:57:16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0 柴胡二陈汤
【药物组成】 柴胡、黄芩、法夏、陈皮、云苓、枳壳、桔梗各 10g,紫菀、款冬花各 15g,党参 12g,甘草 6g。加减变化:兼表寒证加苏叶、防风;鼻塞加辛荑花、苍耳子;咽喉痒痛加牛蒡子、玄参;声音嘶哑加木蝴蝶;干咳少痰加沙参、麦冬;痰黄加瓜蒌、竹茹;痰白加细辛、干姜;喘加三子养亲汤。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燥湿化痰,佐以扶正祛邪。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本组 70 例患者,男 32 例,女 38 例。年龄小于 40 岁者 2 例,41 -50 岁者 20 例,51 岁 -60 岁者 28 例,61 -70 岁者 16 例,71 岁以上者 4 例。结果:临床痊愈 65 例;好转 5 例。服药最少者 2 剂,最多者 15 剂。服药 3 剂以内痊愈者 41 例,6 剂以内痊愈者 19 例,超过 6 剂痊愈者 10 例。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多因久咳而致正气亏虚,故易感外邪而发病。本病具有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系肺炎宣肃、津失输布,湿聚为痰所致。柴胡二陈汤中小柴胡汤扶正祛邪,二陈汤燥湿化痰,桔梗、枳壳、紫菀、款冬花理气止咳,符合上述机理,故能获显著效果。用本方治疗本病单纯型及喘息型属痰湿壅盛者效果良好,属寒饮者则须温肺化饮,不宜用本方治疗。
【方剂来源】 张善凌 柴胡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0 例 湖北中医杂志,1995;(6):12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1:58:34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1 四佛草合剂
【药物组成】 四季青 15g,佛耳草、苍耳草、黄芪各 30g,党参 45g。
【治疗方法】 上药制成 500ml糖浆,为 1 周量,每日 3次,每次 20ml。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扶正培本。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临床运用】 本组 330 例中,男 232 例,女 98 例,平均年龄 56 3 岁。其中单纯型支气管炎 158 例,喘息型 172 例。结果:近期临床控制 17 例,显效 74 例,好转 175 例,总有效率为80 .6% 。临床分期与疗效关系:急性发作期 105 例,其中临床控制 12 例,显效 5 例,好转 55 例,总有效率为 68. 6% ;慢性迁延期 225 例,其中临床控制 5 例,显效 69 例,好转 120 例,总有效率为 86. 2% 。
【经验体会】 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痰浊壅肺,肺失宣肃( 急性发作期),本虚标实———肺、脾、肾虚及痰浊未清(慢性迁延期),以及正虚邪衰( 临床缓解期)三型。急性发作期治以肃肺平喘、化痰降浊为主,慢性迁延期治以“标本兼顾”为主,临床缓解期以扶正培本为治。方中四季青、佛耳草苦寒清热,止咳化痰;苍耳草祛风散热;黄芪、党参益气扶正。综观全方,功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扶正培本。从慢性迁延期和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比较来看,本方更适宜于慢性迁延期。
【方剂来源】 郭一钦,等 四佛草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30 例临床小结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3):33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04:14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2 三三二陈汤
【药物组成】 麻黄、杏仁、陈皮、板蓝根、北沙参各 10g,茯苓 20g,苏半夏、炙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 6g,瓜蒌皮15g,生姜 3 片。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清热降逆,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临床运用】 治疗组(服三三二陈汤)300 例中,男 166例,女 134 例,年龄 1 岁 -60 岁,平均 38 25 岁;病程 5 年以下102 例,6 年 - 10 年 120 例,10 年以上 78 例。对照组(服麻杏石甘汤加导痰汤)100 例中,男 51 例,女 49 例,年龄 6 - 60岁,平均 38 4 岁;病程 1 年 - 5 年 30 例,6 年 - 10 年 39 例,10年以上 31 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105 例,显效 103 例,好转 86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临床控制 15 例,显效 10 例,好转 50 例,无效 25 例,总有效率 75%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经验体会】 三三二陈汤由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加减组成。以三拗汤之宣肺,二陈汤之祛痰,三子养亲汤之降气诸功合用而成为治疗咳喘的一个有效方剂。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半夏、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瓜蒌皮降气化痰止咳,云苓健脾渗湿,生姜、甘草调和脾胃。方中以健脾化湿之品配以麻黄、杏仁等宣降肺气,切合肺、脾两脏生理机制。再以北沙参补肺气,清肺火,保养肺胃之阴,协调麻黄发散及半夏等药温燥之偏;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清除肺系疾患。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清热降逆,止咳平喘之功。故其临床疗效显著。
【方剂来源】 陈友泉,等 治咳喘十三味汤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27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05:52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3 附子生脉饮
【药物组成】 制附子 10 - 30g(先煎半小时),补骨脂 10- 15g,菟丝子、山药、枸杞、麦冬各 15 - 20g,五味子、杏仁、米壳各 10g,党参、黄芪、仙鹤草各 20 -30g,牛蒡子 9g,核桃仁 3个。加减变化:肺气虚表现明显时,可重用黄芪;脾阳虚表现明显时可重用党参,加用焦白术、云苓,并用小量陈皮、半夏。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温肾纳气,止咳平喘。主治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运用】 本组 58 例中,男 24 例,女 34 例,年龄最小12 岁,最大 70 岁。结果:临床控制 12 例,显效 14 例,好转 29例,总有效率为 94 .9% 。
【经验体会】 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辨证要点在于咳喘日久,动则喘促气急,呼多吸少,无痰或少痰,同时兼见肾虚的表现。方中补肾阳与补肾阴同时并举,而随其临床表现有所侧重,目的就在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使之阴阳协调,气归于肾,咳喘自平。配黄芪、党参目的在于保肺健脾,米壳以定咳喘,配牛蒡子以制其壅涩之弊。仙鹤草称脱力草,具有补益之功,且能止咳喘。诸药合用共奏温肾纳气,止咳平喘之功。对于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方剂来源】 程广里 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58 例治疗总结 吉林中医药,1985;(6):11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07:49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4 甘露消毒丹
【药物组成】 飞滑石、绵茵陈各 15g,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射干、连翘、藿香各 10g,白蔻仁 4g,木通、薄荷(后下)各3g。加减变化:若咳喘甚者,加麻黄、杏仁;痰黄明显者加二花、蒲公英;头痛者加白芷、川芎;口渴不欲饮者加芦根;大便秘结者加生地、大黄;唇绀舌紫暗有瘀斑者加丹参。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清化湿热,宣通肺气。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咳喘。
【临床运用】 本组 68 例中,男 36 例,女 32 例。年龄 16-26 岁 24 例,27 - 37 岁 10 例,38 - 48 岁 6 例,49 - 59 岁 12例,60 - 70 岁 16 例,平均年龄 27 岁。结果:临床治愈 42 例,有效 24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7 .1% 。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咳喘,多属本虚标实证。根据临床观察,急性发作期病变主要在肺,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效者,大多表现为湿热症,其病因病理一般为湿热外袭于肺,或外感风寒湿郁而化热,或肺中痰湿蕴而化热,或脾胃湿热上犯于肺。湿热所致咳喘在新病时应以清化上焦 湿热为主,用药必须以甘露消毒丹之“轻灵”为原则,方用藿香、连翘、薄荷、白蔻仁、木通等芳香轻灵之性,达到轻举上浮,走窜入肺,醒脾化湿,宣通肺气之效。黄芩清上焦湿热,滑石、菖蒲加强了清热化湿的效果。肺为贮痰之器,而方中川贝、射干搜剔肺中凝结之痰热。诸药共奏清热化湿,宣通肺气之功。需要注意,此方不可久用,中病即止。
【方剂来源】 陆修坤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咳喘 68例 江苏中医,1995;(11):7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09:01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5 柴胡姜辛汤
【药物组成】 柴胡、黄芩、法半夏、枳壳各 9 耀 12g,干姜 6耀 9g,细辛、甘草各 3 耀 6g,五味子、杏仁各 10 耀 15g。
【治疗方法】 日 1 剂,水煎服,分 2 次温服,5 日为 1 疗程。
【功效主治】 解郁散火,化饮止咳。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所致久咳。
【临床运用】 本组 52 例,男 19 例,女 33 例,病程 8 耀 15天者 7 例,16 耀 30 天者 23 例,31 耀 60 天者 22 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夜间咳嗽剧烈,咯白色泡沫样痰,发热或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心烦、气急、自汗、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数。结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解除)13 例,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35 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4 例,总有效率92 3% 。
【经验体会】 本组久咳病例,属外感咳嗽范围。其病因病机为外邪不解,少阳气机郁遏,肺气失于宣肃,与肝、胆和三焦的气机失调有关。治当清解少阳郁火,兼化饮止咳。陈修园云:“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的确是治疗郁火久咳的经验之谈。本方去小柴胡汤中人参、大枣之甘腻,加枳壳协助柴胡、黄芩宣畅气机,清解郁火;加杏仁降肺气,配合柴胡降浊升清,使痰液下行;加细辛、干姜,配半夏,既能化饮止咳又能通调水道;加五味子,取其酸敛止咳且防干姜、细辛过度辛散,姜、细、味同用,收散并举、相反相成;全方共奏解郁散火,化饮止咳之功。
【方剂来源】 薛堂语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久咳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1995;11(6):12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10:17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6 三伏阳和汤
【药物组成】 熟地 30g,鹿角胶 15g,细辛 3g,白芥子、五味子、甘草各 10g,紫河车(吞)、炙麻黄、肉桂各 5g。
【治疗方法】 一律在三伏天服药,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疗程为 30 天。若遇病人急性发作,改用急性期方剂治疗。禁忌:有干咳、无痰、咯血、盗汗者禁用。
【功效主治】 温阳散寒,扶正固本。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临床运用】 本组共 119 例,其中男性 98 例,女性 21例;年龄在 35 -70 岁之间;病程最长达 45 年,最短 5 年。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经上述治疗后,结果:显效(咳、喘、痰明显改善或本年不发作)74 例,好转( 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程度减轻)31 例,有效( 三症略有减轻)12 例,无效(诸证未见改善)2 例,总有效率为 98. 3% 。
【经验体会】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多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之邪、侵袭肺系而发病。其病在肺,其本在肾。预防该病要比治疗更有意义。“冬病夏治”即“缓则治其本”。夏用阳和汤能两热相得,更能扶正祛邪。方中肉桂、细辛、鹿角胶善温肾补阳,配熟地滋补肾阴,麻黄宣肺平喘,配伍五味子敛阴。阴中有阳,开合得宜。更用紫河车善补不足,共奏温阳散寒,扶正固本之功。实践证明阳和汤既能改善症状,又能提高体质,对慢支的防治效果显著。
【方剂来源】 吴秀珍,等 三伏阳和汤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119 例观察 四川中医,1994;(10):32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11:12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7 加味肾气丸
【药物组成】 熟地、山萸肉、茯苓各 15g,山药、淫羊藿各30g,附子、红参、泽泻各 10g,丹皮、肉桂、五味子、罂粟壳各8g,冬虫草、蛤蚧粉各 3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补肾壮阳,纳气平喘。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运用】 本组 32 例均为男性,年龄 50 - 75 岁之间,平均年龄 62 岁。病史最短为 10 年,最长为 20 年。经 X线检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20 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早期肺心病 12 例。结果:显效 8 例,好转20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87 .5% 。
【经验体会】 本组患者年龄比较大,病史比较长,病位虽在肺,久则累及脾肾,致脾肾阳虚。故治以补肾壮阳,纳气平喘。该方以金匮肾气丸加淫羊藿、冬虫草、红参益气补肾壮阳;五味子、罂粟壳、蛤蚧纳气平喘。全方配伍严谨,紧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机,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方剂来源】 杨德放 补肾法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32 例 陕西中医,1989;(8):353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12:39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8 升阳益胃汤
【药物组成】 柴胡、防风、白术、茯苓各 15g,羌活、独活、半夏、陈皮、白芍、炙甘草各 10g,黄芪、党参各 20g,大枣 5 枚。加减变化:急性发作期加鱼腥草、桑白皮、紫苏子等;缓解期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等。
【治疗方法】 浓煎成 150ml溶液,每日 1 剂,分 2 次口服。辅以吸氧,2 周为 1 个疗程。
【功效主治】 升发阳气,健脾补肺。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运用】 共观察 98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0例,其中男 47 例,女 3 例;年龄 55 - 69 岁 28 例,70 -85 岁 22例;病程 5 -19 年 33 例,20 - 30 年 17 例。对照组(单纯西医组)48 例,其中男 43 例,女 5 例;年龄 55 -69 岁 29 例,70 - 85岁 19 例;病程 5 -19 年 35 例,20 - 30 年 13 例。两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病史。合并肺气肿、肺心病例数等情况均基本相似。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13 例,显效 21 例,好转 12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2% ;对照组临床控制 12 例,显效 19 例,好转 5 例,无效 12 例。总有效率为 75%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说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经验体会】 肺金为脾土所生,老年人多脾胃素虚,不能散精归肺则肺亦虚,因而咳嗽、咯痰、上气喘息。本方体现了治肺从脾胃的理论,方中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阳气,使脾的健运而脾气生,达到补肺效果。从组方上看,本方既有扶正固本的玉屏风散,又有燥湿化痰的二陈汤,其标本兼顾的功效尤适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方剂来源】 高健,等 升阳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50 例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9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匿名
|
2004-1-15 12:14:37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19 补肾平喘汤
【药物组成】 党参(或红参)15g,白术、淫羊藿、地龙、熟地各 30g,补骨脂、茯苓、法半夏、白芍各 15g,干姜、水蛭各 6g。加减变化:若恶寒微热、头痛鼻塞、咳嗽频作,痰白清稀者,去干姜、熟地,加桂皮、生姜各 10g,杏仁、百部各 15g,炙麻黄 6g;痰黄粘稠、咽干渴饮者,去干姜、淫羊藿、加黄芩、桔梗各 15g,鱼腥草、生石膏各 30g,且熟地改用生地;喘咳气短、声低自汗者,加黄芪 30g,五味子 15g,加制附片 15 - 25g;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者,加丹参 25g,桃仁 12g;食少便溏、苔厚腻者、去熟地加苡仁 30g,炒苍术、厚朴各 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温脾补肾,化痰平喘。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运用】 本组 40 例中,男 26 例,女 14 例;年龄 50- 59 岁 14 例,60 - 69 岁 17 例,70 岁以上 9 例;病程最短 4年,最长达 40 余年。结果:临床症状控制 8 例,占 20% ;显效14 例,占 37 .5% ;有效 12 例,占 30% ;无效 6 例,占 12 5% ;总有效率为 87. 5% 。
【经验体会】 本病多由咳嗽治之不当,或失治,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不愈所致。病久必虚,初期以肺虚为多见,久则伤及脾肾。故脾肾亏虚是形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在根据。治疗该证当以温脾补肾,化痰平喘为法。方中党参、白术、淫羊藿、熟地、补骨脂温补脾肾,辅以干姜之辛温,鼓舞参、术之健运,茯苓、半夏健脾渗湿,化痰止咳,白芍收敛肺气,地龙、水蛭活血化瘀。实践证明,凡属脾肾气( 阳)虚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无论哪一期,皆可用本方加减。
【方剂来源】 宋代义 脾肾双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四川中医,1996;(3):24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4
/ 4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