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复制链接]
查看9142 | 回复39 | 2004-1-14 20:43:07 |阅读模式
                                      四、慢性支气管炎方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 3个月,且连续 2 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约为 3. 9%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男多于女,进展缓慢,多在冬季发作。
    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二型:1、单纯型:主要表现反复咳嗽、咯痰;2、喘息型:除单纯型表现外,常伴有喘息和哮鸣音。
    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1、急性发作期:指在 1 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可伴发热等各种炎症表现;或 1 周内,咳、痰、喘任何一项加剧,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和“炎症”。3、临床缓解期:指病人自然缓解或经治后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轻微咳嗽和少最咯痰,至少持续 1 个月以上。X 线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本病后期常出现肺气肿征,最后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西医治疗:1、急性发作期:患者往往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并辅以镇咳祛痰药;2、慢性迁延期:治疗以镇咳、祛痰、平喘为主;3、临床缓解期;主要是加强锻炼、戒烟,预防感冒,减少发病,防止复发。本病属于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医学三字经》说:“ 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口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咯痰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由外邪侵袭,肺气不宣,或脾虚不运,痰浊内生所致;喘息多由外邪郁闭,宣肃失常,或肺肾两虚,失于摄纳使然。从临床来看,急性发作期多以邪实为主,兼有正虚;缓解期多以正虚为主,兼以邪恋。其中脾肾阳虚是导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故临证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以清化热痰,止咳平喘之法;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尤其注重温补脾肾之法。或祛邪,或扶正,或二者兼而用之,当视病情而定。临证若能中西医结合治疗,则疗效更捷。
    本节选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方共 30 首。其中有偏治急性发作期者,或偏治慢性迁延期者,有适于缓解期者,临证可视情选用。
匿名| 2004-1-14 23:20:45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这个贴子最后由班竹枝在 2004/01/14 11:29pm 第 2 次编辑]

1  活血平喘汤
【药物组成】  当归 15g,红花、桃仁、杏仁、五味子、化桔红各 10g,丹参、地龙、七叶一枝花各 30g。加减变化:属热痰者,加石膏、知母;属寒痰者加细辛、干姜;湿重者加白术、半夏。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清肺化瘀,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治疗组( 服活血平喘汤)40 例中,男 23例,女 17 例,年龄 19 - 70 岁,平均 44 .6 岁,病程 3 - 10 年 32例,10 年以上 8 例;对照组( 服止嗽散)35 例中,男 21 例,女14 例,年龄 18 - 68 岁,平均 41 .5 岁,病程 3 -10 年 26 例,10年以上 9 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15 例,显效 13 例,好转11 例,无效 1 例,显效率 70% ,总有效率为 97 .5% ;对照组临床控制 6 例,显效 7 例,好转 15 例,无效 7 例显效率 37. 1% ,总有效率为 79 .9% 。两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1,P <0 05)。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常导致肺、肾、心、脾亏虚,气滞血瘀,痰凝饮停而演变为“ 肺胀”。痰气交结,气滞血瘀是其根本病理因素。方中当归、红花、桃仁、丹参活血化瘀,地龙、七叶一枝花清肺化瘀平喘,杏仁、五味子、化桔红化痰止咳,全方具有清肺化瘀,化痰止咳平喘,改善肺循环的功能。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痰止咳平喘的止嗽散。
【方剂来源】  许文清   活血化瘀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8):504
匿名| 2004-1-15 01:11:52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2  连翘赤芍汤
【药物组成】  银花 30 - 45g,连翘 15 -30g,马鞭草 30g,黄芩 15g,黄芪、茯苓各 20 -30g,当归、党参、白术各 10 -15g,赤芍、丹参各 25g,陈皮、杏仁各 10g,甘草 6g。加减变化:痰少质粘稠者,党参易太子参 15 - 30g,去茯苓加麦冬 10g,生地 10 - 15g;痰多质粘稠加桑白皮 15 -30g,海浮石 30g;痰多质清稀夹粘丝加半夏 10g;喘重加炙麻黄 3 -6g,地龙 10g;动则喘甚加白芍、仙灵脾各 10 -15g;发热重加生麻黄 6 - 10g,生石膏 30 - 6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并配合西医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临床运用】  治疗组 68 例,其中男 36 例,女 32 例;年龄:43 -64 岁,平均 56. 5 岁;病程:4. 5 -12 年,平均 8 .2 年。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53 例,其中男性 31 例,女性 22 例;年龄:41 - 62 岁,平均 54. 6 岁 ;病程:3 5 -11 5 年,平均 7 .8年。结果:治疗组显效 49 例,有效 17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7 .1% ;对照组显效 29 例,有效 16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为 84 .9%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经验体会】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虚,急性发作期又以热证为主,并有瘀象,故用连翘赤芍汤以扶正消瘀祛邪。方中益气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可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协调清热药二花、黄芩祛邪;同时配合应用活血药丹参、赤芍等,不仅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运,有利于炎症的吸收,而且还具有抑菌、抗病毒、调整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马鞭草止咳。诸药合用,共奏其效。
【方剂来源】  王庆民,等   以清热益气活血汤为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68 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9):441
匿名| 2004-1-15 01:14:35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3  麻黄二三汤
【药物组成】  麻黄、半夏、陈皮各 6g,茯苓、白芥子、苏子、炒莱菔子各 10g,甘草 3g。加减变化:热痰型加金银花、蒲公 英、地 丁 草、瓜 蒌 各15g;寒痰型加细辛 5g,干姜 3g,五味子 6g,款冬 10g。
【治疗方法】  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15 天为 1 疗程。停用一切西药。
【功效主治】  宣肺止咳化痰。主治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临床运用】  本组 48 例,男 29,女 19 例。年龄 30 -70岁,病程 6 -29 年。结果:临床控制( 咳、痰恢复到急性发作期前水平)18 例;有效(咳、痰好转,但未达到急性发作期前水平)26 例;无效(咳、痰无改善)4 例。总有效率 91 .7% 。
【经验体会】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痰饮范畴。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粘液腺泡明显增多,腺管扩张,杯状细胞也明显增生。受寒热刺激后,腺体分泌亢进,痰液阻塞气道,致咳嗽、咯痰而进入急性发作期。本病的实质乃痰饮内阻、肺失宣降,治疗以化痰宣肺宣肺为主。本方由麻黄加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组成。方中麻黄宣肺止咳;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滞。其以祛痰为重点,宣肺与肃肺并用,再根据寒热变化,分别加用清热解毒或温化寒饮之品,切中病机,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方剂来源】  陈志斌,等   麻黄二三汤加味治疗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48 例。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6,6(2):9
匿名| 2004-1-15 01:17:20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4  加味三拗汤
【药物组成】  炙麻黄、炙甘草、桔梗、前胡、葶苈子各 6g,苦杏仁、炙紫菀、浙贝母各 9g,旋复花(包煎)10g。加减变化:寒痰型去葶苈子加细辛 3g,姜半夏 6g,五味子4g;痰湿型加苍术、白术、法半夏各 9g,陈皮 6g;痰热型加桑白皮 10g,鱼腥草 12g;痰多喘甚加炒苏子、炒莱菔子各 9g;兼表证加荆芥 6g,薄荷 5g;口渴发热加生石膏 15g,炒黄芩 9g;胸痛加瓜蒌皮、郁金各 10g;便秘加全瓜蒌 12g;浮肿加车前子、云苓皮各 12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功效主治】  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临床运用】  本组 128 例,男 96 例,女 32 例;年龄最小13 岁,最大 84 岁。临床分型属单纯型 89 例,喘息型 39 例。结果:用药 3 - 15 剂,91 例显效,31 例好转,6 例无效。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可因脏气虚损,痰浊内蕴,复感外邪,以致肺失宣降所致。治疗采用宣肺平喘的三拗汤为主,加入葶苈子、、旋复花下气消痰,助麻、杏肃肺平喘;桔梗、前胡宣肺祛痰,疏理肺气;浙贝母、紫菀化痰止咳。诸药配合,共奏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故疗效满意。
【方剂来源】  孙大兴   加味三拗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128 例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2):65
匿名| 2004-1-15 01:19:19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5  清肺平喘汤
【药物组成】  洋金花 0 8 -1g,鱼腥草 24g,黄芩 20g,桔梗 12g。加减变化:开始洋金花每剂 1g,3 剂后每剂 0 8g。
【治疗方法】  水煎 2 次,取汁 300ml,分 3 次服,8 小时 1次,每日 1 剂。
【功效主治】  清肺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本组 50 例,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28 -45 岁 9 例,45 -73 岁 41 例。病程 8 - 30 年。结果:临床控制12 例,显效 16 例,,有效 18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2% 。
【经验体会】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系素有痰饮内伏,复感邪热或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故拟清肺平喘汤治疗。方中以洋金花平喘祛痰,并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支气管粘液腺体分泌,止咳平喘,减少痰液;鱼腥草、黄芩有清肺解毒,抗菌消炎,控制感染之功;桔梗止咳祛痰。全方清肺平喘,止咳化痰。具有缓解症状,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的功用。
【方剂来源】  杨少彦,等    清肺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50 例   陕西中医,1995;16(4):146
匿名| 2004-1-15 11:51:07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6  清气化痰汤
【药物组成】  全瓜蒌、茯苓各 20g,半夏、杏仁、陈皮、枳实、黄芩各 12g,胆南星 10g。加减变化:痰热型加银花、连翘、鱼腥草;痰湿型加附片;脾肺虚加党参、黄芪;喘促甚者加苏子,前胡,桑白皮。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 1 剂,分次服用。
【功效主治】  健脾燥湿化痰,宣肺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本组共 80 例,其中男 76 例,女 4 例,年龄40 - 50 岁 10 例,50 -70 岁 70 例;病史最短 3 年,最长 20 年,既往有吸烟嗜好者 77 例,伴有肺气肿者 19 例。根据临床表现分型:痰湿型 52 例;痰热型 18 例;肺脾两虚型 10 例。经服药治疗,结果:治愈 7 例,显效 18 例,有效 47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 率 90% 。痰 湿 型 总 有 效 率 91. 4% ,痰 热 型 总 有 效 率89% ,肺脾两虚型总有效率 90% 。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多数由于外邪犯肺,肺失肃降而引起咳嗽。久咳伤肺,肺气亏虚,进而损及脾胃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积液为痰,上渍于肺,因痰而咳,痰浊壅肺或肾不纳气则喘。清气化痰汤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热、咳、痰、喘”主证,清温异举,荡涤痰浊,调理脾胃。方中用二陈加茯苓,健脾燥湿,化痰治其本;配以胆南星、杏仁、蒌仁、黄芩、枳实,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其标。标本兼治,药物切中病机,故疗效满意。
【方剂来源】  杨大洪   清气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0 例   北京中医杂志,1994;(1):37
匿名| 2004-1-15 11:52:48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7  清肺效灵汤
【药物组成】  麻黄、川贝各 6g,杏仁、瓜蒌、黄芩、橘红、桔梗、苏子、苏叶各 10g,石韦 20g,沙参 15g,茅根 12g。加减变化:湿盛痰多,舌苔白腻不渴者加半夏、厚朴;肺气不降,咳喘痰热甚者加生石膏、枇杷叶;咳嗽、咽痒痛者加荆芥穗、蝉衣、射干、板蓝根。
【治疗方法】  水煎,日 1 剂,分 2 次服,7 -15 剂为 1 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西药。【功效主治】  清化湿热,化痰平喘。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本组 100 例,男 44 例,女 56 例,年龄 6 -64 岁,病程 2 - 40 年。均经 X 线摄片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 39 例、单纯型 40 例,支气管哮喘 20例,由肺癌致咳喘者 1 例。结果:显效( 咳嗽气喘症状消失,可平卧,活动能力较前明显增加,随访 3 年无复发)74 例;有效(咳嗽气喘症状消失,可平卧,活动能力增加,随访 3 年症状基本无复发)24 例;无效( 治疗后咳嗽气喘症状无改善,或易复发者)2 例,总有效率 98% 。
【经验体会】  顽固性咳喘病位在肺,肺主气,具有宣发肃降的功能,其气以降为顺。对于慢性咳喘病,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是治疗的关键。清肺效灵汤以清化湿热,化痰平喘,使痰清气顺。本方以麻黄辛苦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寒,清肺胃之热以生津;石韦、茅根滋阴养肺;瓜蒌宽胸理气;杏仁、苏子止咳平喘;川贝、橘红化痰止咳;桔梗载药上行,入肺经,对于病程长,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反复长期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尤其适用。
【方剂来源】  蒲绥春   清肺效灵方治疗咳喘 100 例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1995;11(2):25
匿名| 2004-1-15 11:54:53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8  加味神秘汤
【药物组成】  炙麻黄、厚朴、前胡各 12g,杏仁、桃仁、苏子、炙甘草各 10g,车前子(包煎)15g,五味子、陈皮、柴胡、细辛各 6g。加减变化:肺热痰热明显者加黄芩、浙贝母、知母、鱼腥草、生石膏;湿痰较盛者加半夏、莱菔子、云苓;饮停阳虚者加干姜、桂枝;有瘀血象征者加益母草、地龙;伤津肺燥者加沙参、麦冬;气虚汗多加人参、黄芪、白术;兼呼多吸少,肾虚腰酸者加淫羊藿、沉香、冬虫夏草。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宣肺化痰,平喘止咳。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临床运用】  本组 116 例中,男 32 例,女 84 例;年龄6 - 78 岁。病程 2 -30 年。结果:临床控制 103 例,好转 11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8 .3% 。
【经验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多因痰饮内停,肺脾肾虚,加之气候变化,外感六淫邪气致肺失宣发肃降,而咳痰喘急性发作加重。治当宣肺化痰,平喘止咳。方中麻黄、杏仁、炙甘草为三拗汤,宣肺散邪,化痰平喘;苏子、陈皮、厚朴理气宽胸,化痰平喘;桃仁活血化瘀,车前子利水,皆能平喘;射干、细辛寒温并用,化饮抗组胺而助平喘;佐柴胡辛凉达郁,调节神经;前胡、五味子辛凉酸温,既助肾纳气,又制辛温发散之过。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化痰,平喘止咳之效。更配合辨证加减用药,以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咳、痰、喘诸症,获得较好疗效。
【方剂来源】  范济平   神秘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16 例   河北中医,1993;2:19
匿名| 2004-1-15 11:56:03

[转帖]慢性支气管炎方

9  清肝泻肺汤
【药物组成】  桑白皮、地骨皮、瓜蒌皮、丹皮各 15g,柴胡6g,山栀、黄芩、百部、贝母、半夏、黛蛤散 1 包、枇杷叶各 10g。加减变化,青年患者酌加龙胆草、夏枯草;老年高血压患者酌加牡蛎、珍珠母;如陈咳连声不断,类似百日咳者,加用地龙、蜈蚣;伴有咳血者,加用代赭石、花蕊石、侧柏叶。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功效主治】  清肝泻肺。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临床运用】  本组 78 例中,男 46 例,女 32 例,年龄最小14 岁,最大 78 岁。结果:显效 73 例,无效 5 例。
【经验体会】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确指出咳嗽一症不可专责之于肺,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也可以引起咳嗽,临床“肝咳”患者所见不少,本组病例辨证皆属肝咳,其病因是由于患者情志不悦,郁而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炎;或原属肝阳亢盛之体,生活起居一旦失调,导致肝阳上亢,木火刑金,而引起咳嗽。可见肝咳病本在肝,病位在肺,治疗应标本同治。本方由小柴胡汤合泻白散化裁而成。目的在于疏肝气,清肝火,泻肺热。临床观察表明,清肝泻肺汤治疗“肝咳”疗效显著。【方剂来源】  谢建农   清肝泻肺汤治疗“肝咳”78 例  江苏中医,1993;3: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