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复制链接]
查看6814 | 回复17 | 2004-9-16 15: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久病于湿热,如今脾虚,舌有齿痕。
服归脾丸, 增湿热, 不敢再服。
服补中益气丸,好像感觉好一些。
怎么样能补脾又不增湿热呢?
川银花 | 2004-9-16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补脾可以去湿,脾运则湿去。只可能增热,可加黄芩,黄连等。去湿可加半夏,苍术,苡仁,白蒄等。
小于石头 | 2004-9-17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与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即可
伤寒论叶天士 | 2004-9-19 19: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下面引用由小于石头2004/09/17 09:42am 发表的内容:
与龙胆泻肝汤加减合用即可
肝经湿热[下焦],龙胆草、菊化、泽泻、苍术、黄柏。
心肺有湿热[上焦],炒黄连、黄芩、栀子、鱼醒草。
胃里有湿热[中焦],生石膏、白术、砂仁。 :em01:
suan | 2004-9-23 21: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脾恶湿喜燥,脾虚是本,湿热是标,不可不查,缓则治本,急则治标,今知君舌胖大,乃虚相,脾胃运化失常,不可用过燥过热之药,以防伤阴,以平补通降之剂可适,补中有通,通中兼补,或加轻灵渗透之品,或加辛香通利之品。经云:适寒热,调饮食。不可不知。圣人查同,愚人佩之。故君不可多疑,脾病伤于思,声于歌。君更以情致为重。饮食以温中健脾为要:枣、牛肉、荔枝、姜、粳米、狗肉、山药、苡仁。脾得温自运,胃得辛自降。君平日不可多语,多思、多妄想,语多则伤气,气虚则推动无力,运化无权,思多则气血郁,妄想则气走窍。俗云:药补不如食补,劝君以食为养,苡米、山药、大枣、粳米以粥为养,脾胃为血肉之脏腑,非肉不补,以牛肉煎脂以补。
大唐小民 | 2004-9-24 1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脾虚兼湿热,治以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慎用清热药,湿化热自消。用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是不对的。
慧君 | 2004-9-26 1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下面引用由大唐小民2004/09/24 12:51pm 发表的内容:
脾虚兼湿热,治以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慎用清热药,湿化热自消。用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是不对的。
非常同意大唐小民的观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摇铃郎中 | 2004-9-30 16: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1  楼主所谓“湿热”,其病位在何?无此前提,让大家 如此之费口舌,于心何安?
  2  “本人久病于湿热,如今脾虚,舌有齿痕。”此语一句如何能认为其病位就一定在脾胃?“服归脾丸, 增湿热, 不敢再服。
服补中益气丸,好像感觉好一些。”
如果是下肢湿热呢?服归脾丸,增湿热,就不要再服了吧。如服补中益气感觉好点,又与下肢何益?看来楼主好象是位懂医的朋友,如此一言,实欠严谨。
儒释道 | 2004-9-30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重用白朮即可
开始学医 | 2004-10-4 1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补脾而不增湿热?

[这个贴子最后由开始学医在 2004/10/04 07:57pm 第 1 次编辑]

多谢诸位贤医! 摇铃郎中,我不懂医的,只是因为久病,略略学了一点点。
我大概6年前,有一次尿道感染,(可能是因为上课时憋尿导致),自此,有了前列腺炎的症状,尿频,会阴有下坠感,后来尿后有滴白。我自己细心观察,平时身体感觉还可以,当吃了有些东西之后,就会引起上述的症状,如辣椒,浓茶,鱼,牛奶等等。可能是因为脾运失调,有时候吃了饭,不消化,特别饭后喝水,会在胃里水咣当咣当,长时间不下去。
2002年,自己上网求医,吃了陕西的盖列治,有效果,但停药后来又犯。又改吃分清五淋丸,前列腺炎的症状基本消除,到现在一直都挺好。
但现在好像是脾虚,观察舌头即可以看出,典型的齿痕舌,再有就是有时吃饭后胃里久久不排空。有时候久坐之后,腰后面,可能是命门附近,会有不适的感觉,隐隐作痛。如果中午睡觉,越睡越困,感觉手心,嘴唇干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