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别让辨证分型禁锢思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别让辨证分型禁锢思维
[复制链接]
95
|
0
|
2019-8-23 0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平时带教中医药大学的实习学生时,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个病人是什么证?怎么教材上面没有呢?”从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来看,他们见到病人就会试图与教材上面的证型“对号入座”,此为思维惯性使然。因为,他们上课时老师是这么讲的,到医院实习病历是这么写的,医院或学校老师的课题也必须是这样申报的,否则上课不知道怎么教,病历书写不合格,课题难以立项。这就是中医如今之怪现状:把辨证论治偷换为辨证分型。现将“辨证论治”与“辨证分型”的相关问题分析如下:
证与证型之辨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应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等,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证型则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由此可见,临床上某一个病的证有很多,可是证型一般就只有几个。
辨证分型之利弊
辨证分型思维,能够使人面临千差万别的病人时,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情况,将新病人的证与教材上面的证型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也就是说,正确、稳定的辨证分型思维定势,可使人们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表现出习惯化、自动化,从而大大地缩短解题途径的探索过程,甚至会达到顿悟也就是所谓灵感现象。综上可知,辨证分型是临床教学与科研的“知识框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是,辨证分型的过分强调,会将中医辨证论治程式化、简单化,会导致中医的西化,严重禁锢了中医机活法圆的灵性思维,从而降低中医的临床疗效,此乃舍本逐末之举。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诸辨证方法之魂。辨证论治才是中医工作者医教研的重中之重,才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才是中医之魂!
解决之道
重视辨证分型,中医工作者才能够利用已有经验按照一定模式(定向、定法、定序)去处理中医问题。它是中医院校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基础任务,是临床医疗、申报科研规范化要求的重要体现之一。否则,中医的医教研就会有很大随意性,出现自说自话、莫衷一是之局面。
更要重视辨证论治,在掌握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不但要知常(证型),更能达变(兼夹证、变证、少见证),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能够不贻人以“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之笑柄。
综上可知,辨证分型偏重于“静”,辨证论治则偏重于“动”,一静一动,方彰显阴阳变化之妙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医学视频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