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学中医要认清三个问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中医要认清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51
|
0
|
2019-8-23 0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目前现代医学试图追求“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大背景下,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证经验,敏捷的思维反应。而且,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中医入门之道:学习中医必须有良好的古文化基础,因为它与哲学、地理、天文等学科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文化修养,特别是学好古文,才能读懂古代典籍原文。做到“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知人事”,才能明了中医理论。
中药的入门读物有《雷公炮制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诊断的入门读物有《医学三字经》、王叔和的《脉诀》、《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方剂的入门读物有《汤图歌诀》、《时方歌括》;内科的入门读物有《时方妙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临床的入门读物有《傅青主女科》、《医学心悟》、《幼幼新书》《温病条辨》、《内经知要》等。
中医四大经典是必须要了解和读熟的。以前,四大经典是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读的四大经典变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主要为叶天士和吴鞠通的温病著作)。要熟读、深读原著,掌握精神实质,才能进一步融会贯通;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于临床。
学中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多高深的理论必须运用于临床才是有用的理论,而临床反过来又可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所以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不断临床实践,才能学好中医。
同时,我们要纠正几个错误的观点:一是中医是经验医学。中医不是经验医学,而是理论医学,因为中医临床需要有理论指导才能奏效。二是中医越老越吃香。年纪大了反应就慢,用药就不果断,但是相对年轻时会比较沉稳,经验足些。老医生、年轻医生各有优点。三是中医专治慢性病、搞调理。中医是能够治急症的,有时效果还比西医好得多。熊继柏年轻时就是因为用中药治疗乙型脑炎,挽救了一批人的生命,才树立了今天的威信。
中医治病的秘诀。中医治病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为必须辨证论治,坚持理法方药一致,并且最终的核心和落脚点为用方。辨证论治,因证选方,因方施治,方证合拍。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必须背诵方剂,并灵活加减;二是必须会抓主证,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灵活性为必须三因治宜。只有因时、因地、因人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除了以上观点,熊继柏认为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要把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搞好中医研究。比如,当前全国各地在经方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就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方面同样硕果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新闻中心
中医外科
肠炎,痢疾,疟疾
肿瘤治疗中心
传统文化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男科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