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肾为人身之本”内涵及形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肾为人身之本”内涵及形成
[复制链接]
133
|
0
|
2019-8-23 01: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理论素有“肾为人身之本”的说法,但该如何理解其内涵,没有一定之说。笔者在此简要说明其内涵及理论形成,与同道探讨。
两层内涵
首先,是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而被赋予的本原内涵。生殖关乎生命之繁衍,意义重大,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抽象意义。男女两性交媾的生殖过程,常被用作比拟天地阴阳之交感合和。孕育新生,常被喻意“道”之生成万物,而具有本原意义。
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肾主藏精,男女两性交合,精有规律泄于外,则能孕育生命,与生殖密切相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
“牝”在《老子》中常被借指为“道”,如《老子》第六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在理学思想盛行时,又被称为“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系,造化之源,混沌之根,太虚之谷”。
从这层意义上讲,肾因而具有了比其他脏腑更为重要的意义。换言之,从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来看,可以说,亲代之肾为子代生命之本原。
其次,肾既然可以孕育产生子代之生命,那么自然对于自身生命也很重要。这种重要性被进一步抽象和发展的结果就是,认为肾为自身生命之本原,亦即认为人之始生先结成两肾,后由肾而相继生成其他脏腑组织官窍、四肢百骸。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肾为先天之本”的内涵。
理论形成的诸多渊源
“肾为先天之本”说的完整表述,首先见于明代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中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其文曰:“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连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藏既成,六府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藏府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
文中讲婴儿未成,先结胞胎,由两肾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则生息不止,而后“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五藏既成,六府随之,四肢乃具,百骸乃全。”
在五行中,各行处于同等的位置,原本并不存在一行为其他四行之本原的情况。李中梓把水行作为其他四行之本原,这种思想的渊源便是传统文化对“水”之地位的提升。
例如,在《汉书·李寻传》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五行与数术星占时空观相结合,而称水为五行之本的论述,其云:“五行以水为本,其星玄武婺女,天地所纪,终始所生。”
明代医家绮石《理虚元鉴》中有与李中梓相类似的论述,文曰:“夫肾者,坎象,一阳陷于二阴之间。二阴者,真水也。一阳者,真火也。肾中真水,次第而上生肝木,肝木又上生心火。肾中真火,次第而上生脾土,脾土又上生肺金。故生人之本,从下而起,如羲皇之画卦然。盖肾之为脏,合水火二气,以为五脏六腑之根。”
这是以坎卦之象来阐明肾的本原意义,无非是说明肾之真水真火,亦即肾之阴阳,是一身阴阳之根本,肾水可生肝木,肝木又生心火,肾火可生脾土,脾土又生肺金,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宋明理学重视太极思想的文化思潮影响,医家把肾比拟为太极生两仪之象,因而具有了先天本原之内涵。
例如,明代医家万全《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中云:“夫五脏各一,肾独有两者,以造化自然之理也。盖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也。草木初生,皆有两瓣,谓之曰拆,左曰阳,右曰阴。故人受形之初,便生两肾。东方曰青龙,南方曰朱雀,西方曰白虎,都是一体。北方曰玄武,乃有二体,乃龟蛇二体也。蛇属阳,龟属阴。子半以前属阴,龟之体也;子半以后属阳,蛇之体也。肾者,水脏,上应北方玄武之象,故有两枚也。”
从解剖学上讲,“五脏各一,肾独有两”的说法并不准确,肺亦左右各一。之所以要突出肾独有两,便是要比附于太极生两仪之象。
再如,清代医家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中云:“肾有二,先天之本也。……夫人之始结胚胎,犹太极耳。三月而成形,先生两肾,犹太极而生两仪。”
同时,肾为先天之本的进一步升华,也与命门的重要性被日渐凸显密切有关。命门理论也是中医学中所特有的,《黄帝内经》中便已经见到命门的称谓,但指的是“目”,后世医家却将其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抽象意义,成为了人体生命的本原所在。
无论是《难经》两肾左肾右命门说,还是明清在命门学说中占据主流的命门为肾间动气说,命门与肾在部位与功能上都密切相关。
受理学寻求宇宙本原的文化思潮影响,明代医家寻求人身之太极,比拟于宇宙之太极;之前的命门学说也因而被赋予了更加抽象的本原意义,我们可以明代命门学说代表医家赵献可《医贯》中的部分论述为例进行说明。
赵献可云:“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亦原具有太极之形。”“两肾俱属水,左为阴水,右为阳水。以右为命门非也,命门在两肾中。……两肾在人身中合成一太极。”
对于命门,赵献可又讲:“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数上,则为七椎。《内经》曰:七节之旁,有小心,此处两肾所寄,左边一肾,属阴水,右边一肾,属阳水,各开一寸五分,中间是命门所居之宫。”很明显,肾借助理学思想与医学命门学说而获得了更大的本原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