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复制链接]
chunan | 2004-6-17 14: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不顾患者生命,见利忘义,大宰特宰患者,使医院变为谋财害命的鬼门关
chunan | 2004-6-17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医疗的腐败与别的腐败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事关人命,为了私利,而把人命当儿戏
chunan | 2004-6-17 15: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医生的道德真的在钱袋里吗?
chunan | 2004-6-17 15: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医疗五大“发财”毒招zt
《半月谈》
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随社会福利的变革而相应变化,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一些腐败的问题为中国民众所诟病。这些问题的尖锐程度令社会所不能容忍。
近日,《半月谈》上也开始刊登这些问题,认为目前中国医疗领域腐败现象林林总总,但社会公认的腐败情况有以下数种:
暗吃「回扣」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开单提成」(即吃「回扣」)。某些医生??了吃「回扣」,不顾病情乱开处方。中国医药的销售医院占85%,医药生?b厂家在不择手段地抢滩医院这一巨大销售市场时,给医生的回扣是十分惊人的。一位业内人士讲,抗菌素的回扣约??药价的15%,肿瘤药物的回扣是30%。某位患者因感冒去医院,医生竟开出830元的药方,患者未予理睬,到药店买了20多元的药,就治好了。
小病大检查
一个6岁女孩到杭州做阑尾炎手术,手术前竟然被做了104项化验和检查,连艾滋病化验都不放过。在西安病人要拍X光片,医院把原有的X光机定??不清晰拍片,把内部集资新购的X光机定??清晰拍片,前者定价??25元,后者定价??100元。另外,经常可以遇到照了黑白「B超」,还要照彩色「B超」,照了核磁片,还要照「CT」片的情况。??了给医院创收或给小集体牟利,对病人不分青红皂白都要进行全面检查。
哄抬药价
西安某医院一药品售价88元,可就在医院大门外的药店里,同型号、同厂家的同?b品仅售7元。福建一医院某注射液售价是112.7元,外边药房明码标价是18.6元。有人同一种病在某城市向 49家医院求医,医院所开药价从20~250元不等。如此大的差别,说明很多医院的药价是失控的,随意性极强。
索要贿赂
收红包最普遍的表现就是收取手术的专家点名费。尤其是从地方到大都市求诊的病人,不送红包是难以找到医院,难以找到病床的。很多医生还借「请外医」的名义收费和要红包,形成了很多医生到处走穴,互??收取红包开方便之门。
分节多收费
医疗腐败还表现在分解医疗程式,增加收费环节上。过去补一颗牙,两次15天100多元即可完成。现在,同样的病在治疗环节上除增加照相外,还增加两次治疗,费用达900元以上。另外,因专家门诊可以多收挂号费,很多医院把大多数医生都转成了专家,造成有的医院连普通门诊挂号都没有。
chunan | 2004-6-17 15: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没有了治病救人精神,却有了宰杀谋取暴利手段。
chunan | 2004-6-17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趁你病,要你命”,这是民间对医院“谋财害命的”的形象说法。
chunan | 2004-6-17 1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病魔是残忍的,但是把病人当成摇钱树更是残忍有加。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得了病本身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如果医生的两眼再直勾勾地盯着病人的钱包,不仅使其经济上受到无谓的损失,精神上也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这种作法,实际上和“落井下石”、“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难怪一位病人感叹说:现在医生的“病”要比病人的“病”厉害得多啊!古代,医生被誉为“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天使。然而当今社会,一些医生也钻进了钱眼内,被铜臭熏得忘乎所以,丧失了最起码的道义和良知,把病人当成自己招财进宝的摇钱树,凭借其特殊的工作肆意榨取病人的钱财。
所有这些使得医生和院方的财源滚滚而来,殊不知有多少病魔缠身的人因此债台高筑,不知有多少人得了病以后不敢进医院治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的因此而结束了本不该结束的生命历程。
chunan | 2004-6-17 19: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如此“谋财害命”是怎么得逞的
http://www.rednet.com.cn 2003-10-29 2:50:23 红网 
  据报道(上海《青年报》10月28日):一位曾在上海博溢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任职的从业人员,近日向记者爆出惊人黑幕,在其为公司工作的几年间竟有1800台未经法定检验的进口心脏起搏器流入市场。而其中的130台,经记者调查核实,证明已被植入患者的体内。读完这则报道,笔者在惊怒之中,不得不感叹该公司竟敢如此的视患者生命健康如儿戏,同时也为医院与监管麻木与失职而心寒。
  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所有进口心脏起搏器必须逐个经商检部门检验,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且要台台有登记号,是该有案可查的。可在事实上,不仅有1800台进口的心脏起搏器流入了市场,且至少有130台被植入患者人体,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该公司是何方“神圣”,其是如何能在逃避市场监管之后,进入医院再经医生之手,把这些起搏器植入患者人体的?
  而按一般的社会常识,一个心脏起搏器从进口到患者人体,是要经过多道程序的,期间不仅有商检,市场监管,再进入医院,最后才由医生植入患者人体,中间只要一道程序能忠于职守,就该能有效阻止其进入人体。可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本应有效的制度“流程”中,期间的监管已如同虚设,真该好好查一查,这家公司是靠什么“魔力”让这些制度失效的?又是哪些人该对如此严重的后果来承担责任?
  商人的本性要赚钱是要追逐利润的,对此也本属正常,但是人们千万不要忘了多年前一位伟人的话:只要有百分之百以上的利润,商人就敢冒掉脑袋的风险。所以一方面可以说,合理的商业欲望是“天使”,因为其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假如这种欲望超出合理范围,失去了理性,那这种欲望就可能会成为魔鬼,就会危害人类自身。所以,人类就要用制度,用制度的强制力与威慑力,来使商人的市场欲望能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在上述的报道中,人们不得不承认,制度本身虽是白纸黑字历历在目,可其效力却也是实实在在的纸上谈兵,这就使人不得不问: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只要谈起腐败,人们必定会扳着手指历数起官场腐败,教育腐败与医疗腐败,这也几乎已是社会公认的百姓头上“三把刀”,可反腐败也已多年,可为什么人们还不能看到这些腐败在反击中有所收敛,相反有的还在愈演愈烈,这其中的原由有是什么?
  现在上述《青年报》的相关报道已把此“黑幕”撕开了一个口子,如此惊人的视患者生命健康如儿戏的内幕也已展现在公众面前,如果可将该公司行为称作“谋财害命”的话,那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向有关部门发问:如此“谋财害命”是怎么得逞的?最后,笔者真诚的希望这个被撕开的“口子”能成反医疗腐败的“突破口”,对此,社会同样也将拭目以待!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义兴)
(编辑:杨国炜)
chunan | 2004-6-17 19: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岂容“医学学会腐败”横行

http://www.rednet.com.cn 2004-6-12 0:34:17 红网 
  有些在不少圈内人看来司空见惯的的腐败现象,我们外人却如雾里看花,颇感诡谲而神秘。如果圈内人不说,媒体不去探访和揭露,民众遭“剥夺”、受作践的黑幕不知要被遮蔽多久?
  6月9日《齐鲁晚报》报道说,山东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某内科医生”良心未泯,冒“同行之大不韪”说出了医学学会的一些“腐败内幕”。比如,医学学会的会员、会议代表都是主治大夫以上的专家。会议中的“乌烟瘴气”是外人想也想不到的,宴请、洗浴、旅游、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是药厂为代表们献上的“必备项目”。上海某公司生产的羟氯喹,原来这种药叫氯喹,前面加了一个“羟”字,疗效未增加,但经过医学学会专家的推介,价格却由几角钱一片涨到了2元多一片。有一些国内外药厂,甚至以出钱送专家出国进修、开会、帮助发表论文、给回扣等方式,毫不避讳地培植企业在医学界的代言人。有的医学学会已经接近被药厂“买断”的地步。这位内科医生几年前收到过一家外国制药公司送的一把镀金剑,剑柄上就赫然刻着“代言人”三个字。近几年一些老药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价格便扶摇直上;有些新药,一上市价格便高得离谱,这与有的医学学会在背后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直面如此现实,人们不能不质疑: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干什么去了?事实一再表明,肩负着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责的某些医生、专家,其道德人格未必都是高尚的、值得信任的,其灵魂深处潜藏的贪欲一旦被激发出来,即可不择手段地疯狂逐利,甚或图财害命。按理说,医生、专家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吧,然而衮衮诸公操守不坚,为功利所役屈从于或主动地认同那些粗鄙、丑恶的世俗价值观念,并变着花样,身体力行,尤其令人感到特别的义愤和凄悲。这是一幅多么诡异险恶的浮世绘啊!
  都说患者是上帝,可“上帝”在某些医生面前,即使被搜刮、宰割了,还毕恭毕敬,向着人家陪笑颜。事实很清楚,人家是医生,是专家,垄断着这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其实,作为患者,他们对相关病理、救治要求等往往茫然无知,况且求医心切,不唯医是听、唯专家是听又能怎样呢?
  那位“某内科医生”还说,几年来,他出席过多次医学学会会议,深知我国医学学会的某些腐败现象。在他看来,对于医学学会腐败追本溯源,除某些专家的道德缺失之外,主要是医学学会的体制原因。医学学会本身的权力太大了,被赋予的职能主要是政府职能,而又要它企业化运作,经费没有保障。它当然就靠权吃权,越吃越腐败。其次,医学学会处于几乎无人管理和监督的“真空地带”。其性质属于社会团体,归民政部门和科协主管,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6月10日红网刊登署名青山的评论文章则谈到,医学学会具有“硬权力”,如论文发布、评奖和医疗事故的鉴定权等。医生要评职称,就得在医学会上的杂志发论文,就需要在学会组织的评比中获奖。同时,对于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医学学会组织的有关鉴定,往往能成为处理事故与纠纷的一个重要证据。另外,医学学会还具有很大的“软权力”。青山先生在网上查了一下各级、各专业医学会人员组成情况,其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除了卫生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外,就是一些知名大医院的主要领导。而其会长、副会长、理事等,大多是各大医院某个部室的主要负责人或权威人士。业内人士坦言,医药学会的成员,那些医学权威、医院、部门领导,不仅能决定进什么药,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生开什么药、患者用什么药。
  毋庸讳言,在当下尚存缺失和漏洞的体制环境中,象上述某些专家、医生那样手中把握的可以制造麻烦或为害他人的权力(能力、机会)是颇为值钱的。如此以“权”(能力、机会)谋私现象,已经涉嫌商业受贿,但要依法检举、搜集证据与控告,绝非轻而易举。
  目前,象“某内科医生”那样勇于揭露真相,破坏根深蒂固的行业“规则”,是不多见的,因而是难能可贵的。虽然这还只是纸上谈兵,但也慰藉着我们被医疗之“祸”屡屡伤害的失衡而迷茫的心灵,并唤起我们的希望。当然,仅是揭露尚远远不够。我们期待着司法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痛下决心,有的放矢,认真加以整治。我们更期待着,既有的制度和法规在与腐败现象的较量中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须知,医疗领域的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万万懈怠不得!

(稿源:红网)
(作者:薛克智)
(编辑:杨国炜)
chunan | 2004-6-17 1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心仁术”是医学的最高精神境界

医生惊曝腐败内幕:医学学会怎成了药品推销会?

http://www.rednet.com.cn 2004-6-8 14:05:20 红网 
   新华网济南6月8日电 (记者 尹洪东) 山东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医生王诚,近日向记者揭露了医学学会的一些“腐败内幕”。他说,我也经过思想斗争,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良心,使我敢冒“同行之大不韪”。   
  学术会变成“药品推销会”
  王诚的话题从“第六次山东省风湿病学会会议日程表”开始,现实录其中一天议程如下——
  4月24日:9时30分至11时30分,硬化症讲座;
  11时至11时20分,朗生公司产品介绍;
  11时20分至11时40分,上海三共制药公司产品介绍;
  11时40分至12时,默沙东公司产品介绍。
  14时至15时30分,皮肌炎讲座;
  15时40分至16时,奈科明公司产品介绍。
  18时至21时,正大福瑞达公司卫星会。
  25日全天和26日上午的议程大体与此相似。学术会议从头到尾感受不到学术气氛,实际已变成了药厂的“药品推销会”。王诚说,这种会议本是学术成果交流会。然而,总共2天半的会,会议有效时间980分钟,药厂发言及其促销活动却占了595分钟,而正式的学术讲座仅有385分钟。
  明吃药厂“暗吃”患者
  谈起会议的细节,王诚更是义愤——
  整个会议,几乎全由药厂包办了。会议费用由药厂出,每个厂家交3万元至10万元的赞助费不等。参会的共有15家药厂,所交赞助费60多万元。另外,一半以上代表的住宿费也由厂家缴纳,床位费每人每天60元。讲课的专家,一概由药厂出面邀请,支付的讲课费一次1000元到2000元不等;其吃、住、旅游、来回机票全包,每人费用至少需4000元。因此,受邀的9名专家在讲课中,必须要提到邀请药厂的产品。山东医学会驻会会员有18人。一位秘书长在这次会上强调,学会已改制成独立核算的企业化事业单位,一年需要110万元的经费才能生存,而来源只能靠“各位专家的支持”。大家心照不宣,所谓专家支持,就是“让企业买单”。
  会议的“乌烟瘴气”,外人想也想不到的。每家参会药厂,都派了3至10人的工作组驻会。会议间隙,宴请、洗浴、旅游、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是药厂为代表们献上的“必备项目”。至于药厂根据各位代表的影响力不同,私下里财物馈赠,那就只有“你知我知”。在会上,每家药厂都设展台,备有礼品,小到钥匙链、热水壶,大到相机。最后,学会论文集的出版、论文集上的广告,也同样要药厂买单。
  药厂是实实在在的会议主角。厂家在会上仅止痛药就推介了6种,但没有一种是新药,全是5年以上的老产品,有的甚至是10年以上的老药。上海某公司生产的羟氯喹,在这次会上又做了专门推介。北京协和医院张奈峥教授,去年就对此药进行过严厉批评:原来这种药叫氯喹,前面加了一个“羟”字,疗效未增加,价格却由几角钱一片涨到了2元多一片。有实力的药厂,晚上还要组织“卫星会”,实际上是专门的娱乐促销会。漂亮的小姐做主持,以摸奖的形式促销,目的是让厂家的药品入专家之心、入专家之脑。奖品也颇为丰厚,微波炉、电磁灶等应有尽有。
  学会明地里是吃药厂,暗地里却是在吃患者。药厂为何甘愿为学会做如此高额的付出?因为医学学会的会员、会议代表都是主治大夫以上的专家。药厂“公关”的费用,最终都要一一转嫁到患者头上。患者才是“学会腐败”最终的买单人!你问全国医学学会及其会议有多少?不知道。我只知道山东医学会下设58个专业学术委员会,每年都要开1次至2次会议,而风湿病学会还是最小的学会之一,共有100多名会员。像心血管学会,全省会员有上千人。没有人算过药厂为这些多如牛毛的学会和会议买单的金额,那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不忍看着圣洁的医学学会堕落”
  王诚对医学学会的腐败痛心疾首——
  我国的医学学会是权威的医学专家组织。集医疗事故鉴定权和医学科研成果评比权于一身,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而现在,它却日渐沦为药厂手中的工具。像这次学会会议,就是典型的变相收红包和吃回扣的会议。学会组织专家们充当“药托”角色,从药厂收取的各种费用就是改变了名目的回扣。不久前,山东省卫生厅公布了举报电话,承诺对医生收病人的红包进行严惩。其实,这种由学会牵头、由专家参与的腐败行为,比医生收红包危害更大。   
  一些医学学会与药厂在经济利益上相互“勾结”,结出的是腐败之果,侵害的是患者利益,到头来也将使专家和学会的权威形象逐渐丧失。有一些国内外药厂,甚至以出钱送专家出国进修、开会、帮助发表论文、给回扣等方式,毫不避讳地培植企业在医学界的代言人。有的医学学会,已经接近被药厂“买断”的地步。我几年前收到过一家外国制药公司送的一把镀金剑,剑柄上就赫然刻着“代言人”三个字。近几年一些老药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价格便扶摇直上;有些新药,一上市价格便高得离谱,这与有的医学学会在背后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几年来,我出席过全国多次医学学会会议,深知我国医学学会腐败现象之普遍。对于医学学会腐败追本溯源,除专家群体的道德缺失之外,主要是医学学会的体制原因。医学学会本身的权力太大了,被赋予的职能主要是政府职能,而又要它企业化运作,经费没有保障。它当然就靠权吃权,越吃越腐败。其次,医学学会处于几乎无人管理和监督的“真空地带”。其性质属于社会团体,归民政部门和科协主管,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
  医学学会权力太大,政府应考虑适当予以削减,或将权力分散一些。它既属科协主管,职能定位就应是学术交流机构。监管方面,由于医学学会的影响力直接关乎病人的切身利益,卫生部门就理应负起行业管理之责,不能撒手不管。审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更不能把学会视为“三不管地带”。对问题突出的医学学会,要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整顿。从体制上讲,医学学会应确定为事业单位,不能办成纯营利性民间机构。应明文规定,学会不能直接从药厂收受任何费用,更不能以学会之名搞创收。在学会自我建设方面,应建立健全学会规章,制定涉及严厉惩处的会员自律条文。
  只要有关部门对学会腐败痛下“猛药”,学会腐败之风可刹,学会返廉归洁有望!(文内王诚为化名)
(稿源:新华网)
(作者:尹洪东)
(编辑:胡蓉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