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18 01:20pm 第 3 次编辑]
前言:在网络上,有人发信给我此文,我觉得,您是个,中医天才!天生,就适合学中医,所以,就将此文,经过我的粗粗整理,转送、介绍给您!只是因为,我极为注重医德,将医德,摆在为医之首!因此,我极为盼望您,如果,您如愿以偿,当了医生,您能成为,一位,真心「存救苦之心」的医生!那么,整理中,我所受的手酸、眼睛酸痛,也就值得了!
只是,原文实在过长,因此,我只能粗粗整理,您要下载一份,而重新标点,对您造成困扰,请您体谅!而文句,若有看不懂,您,可以再去上此网,或打电话,跟作者联络!
经络学说形成原理和与中医学理论的联系及实践前景
何旭初
邮编:410007 电话 0731)4444197
网址:hexuchu@avl.com.cn
提要:探索经络系统形成的原理,并此以为基础,解释部分中医学理
主题::经络形成原理 经络学与中医理论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它的科学原理,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使它成为中西医学界长期争论的课题之一.笔者经过数年的努力,对经络学说原理进行探索,提出假想并解释部分中医学理论,并主张人体各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代谢产物,还产生了生物电,如心电、肌电、脑电等和磁场、红外线、电磁波等各种生物场.生物电由电压高的部位,有规律地流向电压低的部位,形成电流流动,构成了全身的经络系统,联系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肌肉.生物电广泛参与了机体的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氧化还原、神经传导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生命活动起促进作用,所以经络系统是人体又一物质循环系统.生物场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而适宜的生物场如磁场,也可以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生命活动起推动效果
1.经络是怎样形成.
人体各组织细胞及整个身体,随着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氧化还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电子的传递、离子的迁移──生物电流现象.在国外,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可以由心磁场确定体内电流分布情况.国内,近年有人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直接记录到与穴位有关的感受器和神经系统的生物电活动.生物电现象的存在,生物电流分布流动状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证实 身体各组织器官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广泛产生了生物电,并产生了不同的电压,如心电压为-90MV,脑电压为-60MV,由于人体是一个导体,生物电由电压高的部位,有规律地流向电
压低的部位,生物电的定向流动,就象河流一样,形成了首尾相结,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李时珍主张,经络尤如"沟渚".全身形成十二条大经络,通过别络、孙络、浮络联络身体的脏、腑、骨骼、肌肉、皮部,把全身每一处都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连手、头、足、耳等各部位都有脉络与十二经络相沟通,形成了一个微缩的人体投影.因此身体各部都是与经络相连的.例如:眼周围有丰富的经络穴位群,包括8区13穴,通连全身的12经脉365络,并且与肝肾等各内脏器所相通,通称为"眼全息穴位群".身体各组织细胞产生的生物电通过孙络、浮络、别络逐渐形成十二经络系统,加上奇经八脉的沟通调摄,使广泛产生的生物电循环全身构成了经络系统.而生物电又广泛参与了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它们是彼此促进的.因此经络系统是有别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能量循环系统,是人体第二重要物质循环系统.
它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病理原理等都不能够科学的解释,所以经络学说是解开生命科学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广州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最新联合实验表明,经络线上没有发现特殊的物质,但发现经络线上有高出别的部位几倍到十几倍的钙离子,再一次雄辩地说明经络线上的物质就是生物电。
2.经络的实质:
经络是人体生物电运行的信道,它是有物质基础的:1.神经节段分布是经络的物质基础2.交感神经是经络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血管和淋巴系统是经络实质的组成部分(2).经络生物物理特性的物质基础:1.角质层:经络线上角质层变薄,是循经低阻抗特性的物质基础.2.感觉神经末梢分布集中.3.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神经束和肥大细胞相对集中.4.肌层某些特殊的结缔组织,是发生高震动声的物质结构(18)
以上事实说明,经络是有物质基础,它与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血管、淋巴有密切关系,它们比身体其它组织器官电阻低,形成生物电的导体,构成经络的物质基础.如有人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人体皮下2毫毛处的导电特性,工作结果表明,大多数人皮下的低电阻点,可以联成与古典经络基本走行一致的,具有两侧对称性和稳定的低阻经络线.尸体解剖也发现人体有低电阻线路存在.因为经络线是生物电的信道,所以解剖学家并没有发现独立的经络组织,外科医生动手术也不考虑经络的因素,但经络是客观存在.
3.经络学说形成的科学原理:
人体各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广泛产生了生物电,而生物电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同时,经络中的生物电广泛参与了细胞膜转运功能、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大脑思维活动、血液循环、营养物质交换、气体交换、消化吸收、等等生理活动因此,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命电,而适宜的生物电又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动.它的效果是彼此交流. 因此经络系统是人体第二大物质循环系统,它是几千年的经验总结.
4.生物电的平衡原理: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产生了生物电,所以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任何生理、病理的变化都会引起生物电变化,如心脏病使心点图变化.改变全身生物电分布
. 健康人的生物电分布流动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由于内在或外在因素使人致病,病变不论侵袭于任何部位,都可导致人体局部的失调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生物电流失去平衡.这种表现在经络电测量仪中,也可反映出来:健康人的各条经脉的电阻基本上处于平衡;机体表现亢进时,电阻值下降.表现为衰退时,电阻值升高.当人患病时,生物电失去平衡.(1)
在各种不一致条件,不一致病情的123人次中,运用经络测定仪测得的平均值为肺经最高,胆经最低,.又将49人次消化道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有明显的腹痛胀现象,测得数值,作了总和平均,结果其平均数值脾经较高.中医理论脾属消化系统,因此证明脏腑活动变化与经穴有着密切联系,下图.(3)
附表:123人与49人经穴电阻对比.
───────────────────────────────────────
穴位 太渊 合谷 神门 腕骨 太白 太溪 太冲 京骨 丘墟 冲阳
肺 大肠 心 小肠 脾 肾 肝 胱 胆 胃
───────────────────────────────────────
123人
平均值 7/48 43/42 37/37 46/44 45/43 41/41 46/45 40/40 31/30 45/45
49人消化
道疾病平
均值 50/52 46/45 37/38 49/48 56/55 46/45 50/49 44/46 35/32 51/52
───────────────────────────────────────
当器官活动增强,相应经络原穴电位增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经过的地方,组织遭到破坏,则经络原穴电位降低,甚至达于零.说明原穴与内脏经络有着密切的电的关系.(4)以上现象都说明当内脏因生理、病理的原因出现异常变化,造成生物电异常,可让体表穴位出现电位、电阻的改变.
以上事实说明,脏腑器官的的生理病理变化,都会导致体内生物电的改变,破坏体内电流平衡,通过经络,直接影响体表相应穴位的生物电阻、电压改变.
5.生物电流紊乱,对身体相关组织造成的結果
人体各组织器官病变引起生物电流出现异常,通过经络,使病变器官相应的穴位出现低电阻点、高电位点等阳性反应点.局部生物电的异常改变,直接影响体表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在体表出现松驰、凹陷、结节状和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物,西医称为威赫氏点,已被大量的临床现象所证实.(2)
生物电还广泛参与了神经的感觉传导,改变生物电强度,就可以改变人的触觉.如果给可兴奋组织如神经纤维以直流电刺激,只有在阴极下才能形成刺激,而在阳极下不但不能形成刺激,其兴奋能力反而下降.(5)说明生物电压越强,人对痛觉越敏感,痛阈值下降,形成压痛.而生物电压降低,痛阈值上升,则感觉迟钝.说明因疾病改变的生物电强度,可以改变相应穴位的触觉,出现压痛或感觉迟钝.
6.经络学说与中医诊断的关系.
人一旦得病,生物电流就出现紊乱,使体表相关穴位电阻值、电位、痛阈值改变.穴位电阻值、电位的改变,直接影响局部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出现松驰、凹陷、结节状和条索状的阳性反应,还出现相应穴位皮肤颜色的变化,上述体表的变化为中医望诊提供理论依据.西汉医学家淳于意就利用体表颜色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叫五色诊.(8)
如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鼻子、耳朵或面部的局部形状、颜色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鼻头色青为腹痛,双目红赤为肝火上亢。病变反应在全身某穴位,出现上述现象,反应在手足部,也使手足部的相应穴位电阻下降、电位上升,出现压痛,同时,相应掌纹、皮肤颜色出现异常改变,甚至出现肿胀和凹陷,严重的内脏疾病可使手指变成杵状指、匙状指或指甲变形等等异常现象,这就是掌纹诊病的原理.身体的各种异常变化,通过生物电,也影响毛发的颜色、形状和生长.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眼睛的五轮八廓、巩膜颜色,可以诊断疾病,如病人有严重的外伤,病人眼球瞳孔角膜上可能出现裂纹,随着疾病的好转,裂纹逐渐消失.这都是器官,产生的生物电异常,影响到眼部组织新陈代谢的病理反应.生物电的异常,也影响耳组织的新陈代谢.当人体的脏腑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某些病理反应,如压痛、导电性能改变、变形、变色、结节、脱屑等.针刺这些部位可以防治疾病,这些部位就是耳穴.(2)
最新发明的一些仪器通过监测全身某些穴位电阻,如手、足、耳等穴位.可以诊断疾病.也是利用上述原理.
中医舌诊的原理:舌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9)所以五脏六腑的任何变化,通过经络生物电的联系,直接影响舌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使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产生改变.如通过观察舌质不同部位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可以诊断疾病.如舌尖红赤为心火上亢.舌苔是由脾胃之生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所生.(9)所以脾胃的生理活动,通过生物电反应到舌面,影响舌苔生长,正常情况下是薄白苔.病理性舌苔也与胃气上升有关,但往往因病变而伴有食浊之气,诸病邪气上泛而成.(9)表明脾胃功能失调,生物电亢进,使舌苔增长加快,异常增厚.如果脾胃功能衰竭,生物电降低,舌苔不能增长,出现无根苔或无舌苔,表示胃气已衰的危重证.
十二经络与疾病传变的联系
十二经络是传注气血和病邪的通道,中医主张一个脏腑器官有病,将随着经络传注到相关脏腑器官,使之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得病.如手阳明经受邪,即有齿痛、颈活动受阻、肩不能举、前臂痛以及大次指痛不用等症候群.五官七窍的病变亦和内脏有对应关系,但也必然通过经络系统.(18)例如:肺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响鼻功能.肝脏疾病,易影响视力.还有肺通大肠等.它们的功能互相影响的,这是因为一个脏腑器官有病,使整条经络的生物电出现异常,使这条经络的相关器官生命活力下降,容易得病.如循经皮肤病与内脏病有密切联系.(2)
一条经络有病,造成的生物电异常,又循经相关的经络.张仲景在十二经络病症基础上,总结了六经辨证,作为疾病传变的基础.
以上列举的一部分事例说明,经络中生物电的变化规律与中医诊断系密切.
7.经络学说与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
中医学说主张,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中医所说的气,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生物电.例如脾胃气虚,表现在足三里等穴位电位下降,电阻增高,脾阳上亢则反之!.
邝安昆教授观察到一般脾阳虚病人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偏亢,CAMP/CGMP比值较正常人为低.阴虚病人交感神经偏亢,CAMP/CGMP比值较正常人为高.(11)
阴虚火旺患者生物电活动明显增强:阴虚火旺小儿细胞钠泵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儿,而气阴两虚小儿与正常小儿无明显差异,以上三组年龄相似有可比性.
附表:正常、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小儿细胞钠泵活性对比.(X±S)
───────────────────────────────────────
组别 正常小儿 阴虚火旺 气阴两虚
───────────────────────────────────────
钠泵活性 0.374±0.026(19)例 0.465±0.026(21)例 0.328±0.018(13)例
───────────────────────────────────────
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钠泵是阴阳虚症物质基础之一.钠泵是一种耗能的经过,在整个基础代谢中占总数的30-50%,阴虚内热病人的症候类似于甲亢病人的检查结果.证明阴虚火旺的小儿细胞膜钠泵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小儿,但气阴两虚小儿未见增高,有一定鉴别价值.(12)而钠泵也是一种细胞内外的电离子转移过程. 因此,阴阳形成的物质基础与生物电密切!.
所以阴虚内热证形成的原因是,外感内伤、久病体虚、造成阴液亏少,而脏腑器官产生的生物电相对较强,使新陈代谢需要消耗的营养物质相对亏乏,机体失却濡润滋养,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现一派虚热证候.
阳亢证形成的原因是,食用辛辣刺激物和某些药物、情志或病理刺激、气候、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生物电活动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出现阳亢之证.而新陈代谢加快又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造成阴液亏损,出现阳亢阴虚之证.
人体感受外邪,直接造成脏腑器官功能失调,造成阴阳失衡,出现疾病. 当人脏腑机能下降、全身副交感神经亢进、生物电强度下降、穴位电阻增高、形寒肢冷、四肢无力就出现阴盛阳虚的证状,这是疾病的危重证候.人体死亡时,生物电消失为零.
如果人体吸收充分的营养物质,体液循环正常,同时,交感、副交感神经和生物电处于平衡状态,于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和阳互相转变,左右人体的健康.所以阴阳平衡,实际上是生物电与营养物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气血津液关系密切:因为血液细胞都是通过表面的正负电荷来进行物质交换、分解与结合,所以适宜电流刺激可以大大促进血液细胞的活泼、免疫功能,改变红细胞沉降率、血管博动和通透性,还有血液循环速度,生物电直接影响血液循环系统,是气为血之帅的原理.生物电的紊乱也会造成水液代谢失调,如气不化湿就出现痰饮.实验证明,体表出现痰饮的异常处,绝大多数出现电阻增高、电位降低的现象.而气上逆为火,则出现津液亏少.
五行学说的原理:中医把五脏类比五行,以五脏为中心,配属六腑、五官、四肢百骸、皮肤肌肉,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理论体系.它们是彼此联系.
五脏在新阵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不同频率、波幅、电压的生物电,如心电、肌电、脑电的频率、波幅、电压就大不相同.中医也主张五脏产生的气的性质、颜色不同.五脏产生不一致的频率、波幅、电压的生物电生克,彼此交流,当一个脏器有疾病,生物电就会异常增强和减弱,使其它脏的生命活动受到交流和干扰,生克剩侮规律受到破坏.如肝逆横脾,就是肝脏产生的生物电过强,抑制了脾的生理活动,造成了消化不良.如:某单位曾观察30多例肝癌患者,发现每位患者都出现消化不良,其中大多数患者以前消化系统正常(13).
中医的治法为疏肝健脾,针灸为抑木扶土法.它的一致点.都是抑制肝脏产生过强的生物电,此时,补脾气,充实脾运化功能,达到恢复内脏平衡的目的.如果某一脏产生的生物电太弱也会使五脏失去平衡,如肝失条达,就会造成气滞血瘀、影响血液循环、目失养、情志失调,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脾反侮木的现象.五脏通过生物电彼此联系、影响,以此来解释中医理论的肝脾不和、心脾两虚、肝肾不足、肾不纳气等整体论治的理论.
五脏与六腑通过相应频率的生物电也彼此联系交流,如胆属肝、小肠属心、大肠属肺等等,如肺主调水道,有人对此进行了人体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所接受的25例各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肠道功能异常之后,骤然出现呼吸衰竭.用钳夹系膜上动脉的全部家兔,也都出现严重的肺损害,而其它脏器均无改变.从而证明了肺与大肠之间确实存在一种西医尚未发现的特殊关联.(13)
五脏产生的生物电可以改变味阈值.针刺脾经的三阴交等穴位,感传到达舌下即可引起味觉阈的显着降低.五脏产生不一致频率的生物电,分别兴奋不的味觉神经如心火上炎口苦、脾阳上亢口甘,当某个脏腑功能下降时,某些滋味就感觉不到.不一致频率的的生物电反映到面部,使面部偏向不同颜色如肝火上炎偏青、心火上炎偏红.当人久病体虚,年老气衰时,生物电强度减弱,味觉神经兴奋性下降,使口中乏味面部无华.身体各脏腑器官之间就是透过不一致的频率、波幅的生物电彼此联系
人体是一个半导体,经络只能通过一定频率的生物电,通过不一致频率的生物电电阻增高,使全身经络的运行路线稳定.当脏腑功能失调,使生物电强度、经络路线发生变化,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紊乱,这是身体产生低电阻点"阿是穴",无规律出现的原因.体现了全身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中医整体论治的理论依据.
8.中医药治病的原理
中医药治病强调整体论治,但现代科学,对中医药的治疗原理,效果机制,仍没有完全弄清.中医经过几千年的观察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的经验,发现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器官、经络主張中药一方面补充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作用于身体不一樣的组织器官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它们的生命活动,影响生物电的强度,使全身生物电恢复平衡,达到病痊愈
例如: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主要兴奋体表的交感神经,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菊花等主要效果,于体表的副交感神经,又如清热药虽然都作用于人体的副交感神经,但又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药、清热解毒药,它们的疗效及作用部位都有差异,如黄岑、黄连、黄柏.一致属于清热燥湿药,但分别清上、中、下三焦湿热,作用于不同内脏器官的副交感神经.苦寒泻火的黄连、石膏、知母有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抑制儿茶酚胺物质生成和释放,或影响对酶系统,减低热量代谢(14).
中药不一致的成份效果,面对不一致的器官,如生姜、干姜、和炮姜.生姜有温中解表的作用,此时兴奋内脏和体表交感神经,温中发汗.经过加工成干姜,有些成份挥发了,没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了,而只有温中、回阳、化饮的作用,擅长于温脾胃.加工成炮姜,又挥发一部分物质,只有温经止血、温中摄脾、温经涩血的效果
不一致的药物作用于一致的经络如治头痛:后颈项痛用葛根,两侧痛用白芷,前额眉棱骨痛用蔓荆子,头顶痛用蒿本.
还有人参的治病效用和对生物电的發揮,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有经验的中医生把人参当急救药品,当遇到病人病危或大出血的时侯,就服用人参救急.因为人参被人体吸收,兴奋交感神经,并产生较强的生物电刺激组织器官的生命活泼,达到回阳救逆的效果.生物电作用于血管,使血管通透性改变达到止血的目标,这就中医所说的气能摄血的原理.
有关科技人员透过人参的药理试验,发现服用人参可以减少人体皮肤低电阻点的产生.也说明了人参是透过增强人体生物电强度,促进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治病的目标服用人参可以抗疲劳,抗衰老,产生的生物电,起到类似针灸和气功的作用,对人体产生双向调节,中医通过实验证实某些方药对机体的不一致体质和状态具有不一致的效果.例如人参,有时能使机体的肝糖元分解,有时却又促使其合成.但是人参的补气功效只起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包治百病.人参如果服用过量,就会出现虚火上亢的现象,这是交感神经偏亢,生物电太强产生的副效果. 以上仅列举的部分药物对身体的效果
中医整论治体现在治疗炎症上,西医治疗癌症,统统使用抗生素,而中医治疗癌症普遍使用清热解毒药,而很多数清热解毒药并没有直接的消毒杀菌的作用,为什么消炎呢?因为上火造成局部炎症的原因,是因为交感神经亢进,身体新陈代谢加快,造成局部代谢废物增加,如尿素、无机盐等,加快病菌的繁殖,超过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就出现了癌症.
中医透过降低局部代谢,减少产生的代谢废物,抑制细菌的繁殖,来消除癌症,主张癌症因火而起,而火又分实火和虚火,虚火采用滋阴降火,补充人体消耗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作用于人体的副交感神经,降低人体产生的生物电,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六味地黄丸,上清丸等等.如果因实热产生的炎症,采用如石膏,知母,白虎汤等清热降火的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副交感神经使亢进的生物电恢复平衡,降低代谢,增强免疫,邪去正安,达到消炎的目标,
例如:有经验的医生治牙痛,把牙齿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区,分别配属大肠、三焦经等四经络,某一区牙痛,就清泄相关经络之火,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所以用中医药治疗细菌感染有广阔的应用,一些中轻度的细菌感染可以用中药来控制,减轻或消除因人滥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多,治疗效果下降的现象.加强中药抗炎的针对性,可能增强治疗效果,如用龙胆泄肝汤治疗眼结膜炎,比用牛黄解毒片好.中药的整体调节效果使人体恢复平衡,可以使组织细胞和血液细胞增加干扰素的分泌,对付病毒性感染,也是很有可为!.
中医内科也是取这条原理,中医发现五脏六腑都是通过经络互相联络,把各赃腑调节平衡就可以治病.如疏肝健脾,补肝益肾、补肾纳气、宣肺气利小便等,都是使全身生物电恢复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例如肝逆横脾,中医采用疏肝健脾的办法,来治愈它.还有内科疑难病症奔豚气,患者感到一股冷气由腹部,吹到胸部,这是因为患者上虚下实,生物电由腹部逆流胸部,造成不适,通过中药的整体论治,可以治愈这个疾病.还有心火上炎利小便、治近视补肝肾、利小便实大便、四肢无力补脾健胃等等都是使全身生物电恢复平衡达到治病的目标!.
淤血和痰饮是中医最常见的疑难杂症,也是中医的独特治病理论.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积存于体表和体内的表现.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痰饮出现在体表的部位,绝大多数都是病变器官在体表的投射穴位,并且局部出现电阻增高、电位下降的现象.使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减慢,不能消化营养物质,造成水液拘留,形成痰饮.中医通过整体论治,把全身各组织器官调节平衡来治愈此病.
淤血是指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中医透过药物可以使血液循环,据观察,适宜的电流刺激可以大大促进血液细胞的活力,改变红细胞沉降率、血管统透性,是气为血之帅的原理.所以中药采用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化淤止血、温经止血活血祛淤药,通过调节生物电,都可以影响血液循环.治愈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症.
中医不但能治病,还非常强调补养身体,如:补中益气汤有补气的作用,使人体产生较强的生物电,治疗如胃下垂.视网膜脱离,脾胃气虚等虚弱性疾患.疮家圣药黄岐也有补气的作用,使人体产生较强的生物电,促进伤口的愈合.
服用中药,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活动,改变生物电运行路线.有经验的气功师和医学家经过服药,可以感受内气运行变化,还可以帮助气功锻炼,神医扁鹊就是服用长桑君的药,出现特异功能,为人治病.
中医药的治病原理是用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生理活动,使生物电恢复平衡,整体论治,补不足,损有余,达到治病的目的,也是中医辩证论治,.有别于西医辨病论治的因素,.明白了这个原理,让中医焕发出新的光彩.
9.针灸治病的原理
针灸刺激穴位下肌梭或游离神经末梢,兴奋交感神经,使穴位局部生物电位增高,产生"酸、麻、涨、热"等针感,这就是针灸所说的"得气".产生针感后,穴位处静电位明显上升,在经络线上出现电位波动,而经络线以外则不出现.因为脏腑器官产生的生物电通过经络投射到体表,而体表穴位受刺激产生的生物电,又反过来作用于脏腑器官,调节它的生命活动.所以针灸治病的原理,就是针灸穴位产生生物电,通过经络,调节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使之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病的效果.
不一致的手法可以达到不一致的治疗效果,补法和烧山火就是通过手法兴奋局部交感神经,增强生物电产生补和热感的效果.泻法和透天凉就是通过手法兴奋局部副交感神经,降低生物电,产生泻和凉感的效果.例如:有人主张,胃运动时,可使慢电位波幅增高;当胃运动抑制时,慢电位波幅降低.其中,针刺泻法组的体表胃电波却以降低为主.从而表明针刺提插补泻可引起胃运动功能的不一致效应.(15)
针灸产生生物电的调衡作用,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低下和过于亢进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还可以抑制过敏反应,民间流行的疤痕灸长强穴,可以治反复发作的荨麻疹. 传统的割治疗法,也是这个原理:如常见的小儿挑疳积.就是于脾胃在掌的投射点处割除一点脂肪组织,造成伤口处电位持续上升,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与此类似的还有埋线,穴位贴药等.
10.针灸循经感传的原理
循经感传指的是刺激人体的经穴时,受试者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酸、麻、胀、热等)或出现红线、皮丘等,从接受刺激的穴位开始,缓慢地向一定方向循行,其循行所经过的轨迹,与古迹医籍中所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在四肢上基本一致.(2)
循经感传是生物电在体表的集中反应.当针灸刺激穴位后,兴奋穴位局部交感神经,产生了生物电,生物电沿经络运行,又兴奋了经络周围的交感神经,出现循经感传,可出现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真皮层血管神经功能改变,使循经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带状红斑,进而循经出现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形成丘疹.继续出现血管脆性改变.红血球渗出,形成循经的出血带(2).生物电经过经络沿线,刺激皮肤感觉神经,出现(酸、麻、胀、热)等现象,此时循经出现痛阈值增高,电阻下降,电流增强的显着改变.
循经感传并不一定是天生的,人为的兴奋经络交感神经,可以激发循经感传:
1.强调手法,感传和疗效的密切关系;
2.、用电针多次短程接力刺激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感传显着程度
3 、入静,是诱发循经感传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4.采用循经加热的办法,可使34.6%的患者的感传显着程度提高
5.使用ATP、辅酶A以及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的药物,也可以使感传程度提高(2).
出现病症的脏腑与感传出现率最高的经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这是因为病变器官使经络生物电增強,使经络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随着病情的好转,又恢复正常.
循经感传的电学特性:感传显着的人,在感传经过的部位,可以记录到肌电明显增高.还有人报导,感传过程中穴位的皮肤电阻显着降低(2).感传造成的生物电变化,还影响神经传导:感传到达的地方,痛阈值下降.神经感传到眼部时,则眼花、发黑、或视物不清.感传一过去,这些感觉即随之消失(2).针刺脾经的三阴交穴位,感传到达舌下,即可引起味觉阈的显着降低(2).人为地压迫循经感传线,增高电阻,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阻断循经感传 传感有"趋向病灶"的特点:病灶产生异常生物电位,与感传传出的生物电之间有异常电位差,所以感传沿该经脉的路线循行至"病灶"部位时,即偏离此经而趋向病所. 以上事实表明,感传出现的物质就是生物电.
11.针灸镇痛的原理
针灸治病的根本原理,是对组织器官起双向调节作用,恢复脏器的生命活力,抑制病理性亢进,此时抑制有害的生物电的产生.电针相关穴位,可直接抑制受伤害部位产生的有害的生物电.用一定的重量牵拉兔胃底部,可以引起血压下降或升高,呼吸先抑制后加强和腹直肌肌电增强等牵拉的表现.电针"内关."足三里"等,对上述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有人观察到,电针"足三里"能够抑制用弹簧称拉胃或以棉花擦壁层腹膜所引起的喉返神经传出电位增多反应.(2) 针灸还可抑制中枢神经因疼痛产生的大脑皮层电位增高: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也可记录到痛敏细胞放电,其中一种神经元电针信号和痛觉信号会聚到同一单位上,电针信号可以抑制"痛"放电.(2) 外周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也同样被电针所抑制,内脏神经的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皮层电位,可被电针所抑制.(2)
循经感传与镇痛关系密切.近年来,还有一些单位观察到,在一部分循经感传显着的受试者,针刺镇痛区确有循经分布表现.(2)
所以针灸镇痛的原理,就是抑制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因疼痛造成的异常放电,而达到镇痛的目标.如果把针灸镇痛的原因都解释为镇痛物质增加,就无法解释镇痛区确有循经分布的表现.
12.中医按摩治病的原理
中医按摩和西医按摩一致,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但中医按摩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按摩身体的经络穴位,刺激内脏活动,起到独特的治病强身的效果,可以使生物电分布恢复平衡.
例:体会到实病的人经推拿后穴位数值普遍下降,而虚症的人普遍上升,充分说明推拿疗法能使人气血调和,经络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标,与气功疗法是一致!
以上事实说明,中医按摩经络穴位,使全身生物电恢复平衡,刺激病变器官的生命达到治病健身的目标.现在流行的手足按摩疗法,也是採取这个原理.所以针灸、按摩可以达到与中医药一致的治病效果.古代的名医很多不但精通医药,还精通针灸、按摩,治疗,某些疾病是立杠见影,其效如神,还不花分文,留下了很多故事.目前,中医水平,某些方面还不如古代,大多数中医生不懂针灸、按摩,.所以要继承传统的精华,让中医弘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