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4-8-21 16: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3/22 10:16am 第 1 次编辑]

   沒有內容!
糖糖 | 2004-8-21 16: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3/22 10:15am 第 2 次编辑]

     沒有內容!
糖糖 | 2004-8-21 17: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21 07:02pm 第 11 次编辑]

       看来,我以前,所说的话,是没有错了!【我绝不能:让您这位,中医天才《天生,就很适合,读中医的人才》,毁在我的手中!】
      现在,每天,至少有24,000人,死于,因饥饿,而导致的疾病啊!(世界粮食计划,2001)。换句括说,每3.6秒,就有一个人,死于饥饿。
       您为何,对解除病苦,有这么,深切的关心呢?您能告诉我吗?我记得,您提过,您在幼年时期,跟我一致,也生过病,除了这一点,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是因为,您所处的环境,疫病极为横行猖獗,因病而亡者,有十室久空之多?是因为,您只为了,要得到,别人的称赞等等外在好处,盛名就随之而来,才跑去学医?
       对不起!我不是,在怀疑您的人格,只是,我很强调:一个人,最好能,因为,是发自內心的意愿,而行事,也就是,我所谓的「自觉」!并不是「自已的意愿,都跟着,别人的外在反应转!」
       您对严世芸的看法,究竟,是怎么样呢?您会说:「我三度炮轰世芸,却叹不能师承,一片痴心,天可怜见!」「自己学校的学生,又烂成这样!」从您提到,上次去找他,看病的经过来看,他及他的学生,中医水平,还算不错啊!这其中的曲折,能告诉我吗?
       您既然,提到了宗教,我就跟您,稍微谈谈吧!出家的真义:几乎是,全生命的投入:上求佛道,下感众生!
       对了,您以前,所提到了「愿天下人无病、医国之泰然」,现在,会不会改变了?我当然,很希望您,能坚持,自己的宿愿,但是,「发愿一时」容易,在经过了,「种种的现实挫折」,还能坚持下去,难啊!
       有一句话,我,要送给您:「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我知道,只要,您继续学医,有一天,您终于会懂,此话中,我所赋予它,三重、且深刻的含意,只不过,您要以终身,来验体它罢了!
糖糖 | 2004-8-21 23: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22 10:49am 第 2 次编辑]

       刚刚,我为您,考虑了很久,我面临了,医生与病人的处境矛盾!您,将来极可能,成为「医生」,我以前,在网络上,发言的时候,就曾经提过,「医业」,就是,凭「医治病人」,来「养活自己的职业」!站在您,要当「医生」的立场,您要面对的第一个现实,就是:赚病人的钱,去「医治病人」,来取得,自己生活的所需!我,开始真心希望,您,能够生活富裕,可是,您要知道,这样的富裕,其实,是建立在,病人的极重苦痛之上!这些人,痛不欲生,常常自杀!换句话说,如果病人,病势越轻,您赚的钱,就会越少!如果,天下,都没有病人,可能,您就无法,以「医业」来生存了!可是,我,又怎么会愿意,让病人的病势越重?您的钱,就因此,赚得越多呢?刚刚,我有看到,您有学过,多年的计算机,对您,才比较放心!
糖糖 | 2004-8-22 0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22 08:22am 第 2 次编辑]

      
       我恳请您,先千万记得:当医生,并不是,为您开了一张,「自己都不会再生病」的保证书,纵管,您的医学素养,再深、再多,临床经验,再丰富,但是,有一天,您还是,会变成病人,跟病人一致,哭喊着「救救我!」,甚至,您这位病人,要去找「别的医生」求治,并要缴纳,医药费!
       当一个人,遭遇到痛苦,有着「恨不得,下一秒钟,就离苦得乐」的强烈渴求时,此人,可能会推想到,其它跟自己,受苦的人,是不是,有跟自己,一致的体验,这时候,就会对这些人,产生了亲爱之情,这时,因「悲」心,而生起的「慈」心,就会出现了!
       表面上,「大慈大悲之心」有「慈悲」的顺序!但是,细读此文,会发觉:其实,「苍生大医」,是以「大悲为上首」,而开展出,种种的心境、举动!
      「苍生大医」的存心,是如此这般,但是,要达到这种境地,不太容易:因为,离苦得乐、保护自我,是每一个人的强烈需求及本能,要作到这种境地,而心中无悔无瞋:首先,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深切的体验,而导致了,生出极为深切的悲心──「大悲为上首」,因此,所生的:对「疾厄求救者」有着极强烈的热忱、以及大无畏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先考虑别人」的心中顺序,具有,因「慈悲」而生的「忍辱精神」,以及因坚定的心愿,所生的「经过身体不适、自我期许的心中重压,却不放弃」的定境,为了救苦,而不惜,奋不顾身、出生入死,更不要说,是为了「普救含灵之苦」的「誓愿」,生出,对「精」湛医术的追求!表面上,这些修养,都不一致,但是,都是从,一个「因救苦之誓愿」的「诚」心而生,所以,「大医精诚」之所取的「诚」字,可以说,描写、刻画的「名副其实」!
        首先,【自己要对苦难,有着极为深切的体验,而导致的,极为深切的悲心──「大悲为上首」的遭遇】,但是‧您,先有这种,极为深切的亲身体验,对您的未来,会比较好!不是,我不愿意您,得到快乐幸福,而是,您必须对于,可能会发生的未来,有个心理准备,因为,您面对的是,「无量苦逼身」的病人的呼救、求救!不是个出售产品!如果,您没有这样,极为深切的体验,先不要说,您得以,了解病人的心境、需求了!光是面对「那种每天日夜,常常听见,诉说悲苦的滋味」的未来,如果,您事先,没有这种,极为深切的体验,那么,即使,您如愿以偿,当了,连续几天的医生,恐怕,您会悔不当初!
       有一位,行医三十年的老医师,突然间,暴跳如雷、怒不可支的,对我说:「为什幺,从早到晚,都没有一个人,跟我讲一句快乐的话呢?」【爸爸行医了几十年,有一天,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时,忽然,他很激动地,告诉我说:「为什幺,每一天,都没有人,告诉我,一句欢喜的话?」】而我自己,当了医生,才体会到,那种,每天日夜,都常常听见,诉说悲苦的滋味。
      当我这双眼,看着许多,面临死亡的忧畏惊怖,这对耳,细听着,无数死别生离的哀泣悲啼时,只要听啊!每天,坐在那里,从早到晚,听人悲诉:「我是如何的苦」、「我家里,是如何的苦」,只要,让您连续,听几天!〈摘自郭惠珍医师的演讲〉
糖糖 | 2004-8-22 1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5/07/18 03:15pm 第 4 次编辑]

  
糖糖 | 2004-8-22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您可知,医者十戒么?
                     医者十戒 ──「精、诚」的深入诠释

       清朝,有一位医家吴楚,在诊病之余,撰《兰丛十戒》,「一一拈出,榜之卧侧,以便朝夕警戒」。其所论之「十戒」,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为医者,临证时,易犯的错误,字字切中,为医者之弊!并深刻地,揭示了:「精、诚」的内涵,读来发人深省!

        一、「戒贪吝」:一心贪吝,与古往圣贤之救世之心,全然悖反!如果为医者,将医术,作为发财致富的凭籍,临证时,就不会,把病人的性命,放在首要位置!

        二、「戒粗疏」:人生他事,犹可率意为之,唯独医之一事,必须细心考究,临证倍加战兢,才能审脉辨证,用药无讹。并评击,某些为医者:诊脉时,如拈子着棋,指一落便起,人众,则如走马看花,一览而过,不究病原,厌人琐告,并「口干便云是火,发热即谓有风,便闭即攻,泄泻即涩,胀满即宽胸,喘嗽即降气等等」,至一剂之误,十剂难回;一时之失,百法难挽!

      三、「戒偏执」:医人取药,最忌偏执。守一成之方,而不知,揆时度势;或因一时之偶效,而终身,守之不移;或因一味之偶乖,而终身弃之;或牢记师说,而一切名言,俱置罔闻;或坚持一定之方,而百种病状,一例施行;又或偏于学东垣,而执定升补;或偏于学丹溪,而执定清降;或偏于学仲景,而执定峻重;或偏于学守真,而执定苦寒,偏执,则胶柱鼓瑟,误事必多!

      四、「戒趋炎付势」:人生有贫富之殊,但,性命则一也。遇富贵之人,则曲尽详慎之态,使主顾,感其慎重之意,以达到「赚钱必多」的目的!而遇贪贱之人,则轻忽之;或屡问,而视向他处;或无资,而吝解药囊;或哀求,而凶言唐突,使抱病而来者,反增病而去,此乃「存心最毒」!不可不戒!

       五、「戒妒嫉」:嫉妒,乃医品之至下者!为医者,见人理明而取药,当则称之颂之!见人理未明,而取药鲜当,则当辨之,恐其道之误,伤人!切忌恐人之道甚于己,而对已无益,见人取药,必加诽议:谓某药不当,某药有损,将「既奏之功」转败,则造孽至深,为医者,岂可不戒!

       六、「戒托名王道」:古人取药,无论轻剂峻剂,得当者为王道,若矜奇走险,于药性悖反,而取之,以奏奇功,如甘草、甘遂之类,乃为险道!有人不知,「王道」二字之解,但以药性和平,轻微者,推为王道!此所谓的「王道」!医人,并不担心,病家,也无所疑畏,旁人,亦无可指责,但却是,病人之「鬼道」!为医者,实当痛戒!

      七、「戒选药误病」:医者视病,如明镜之鉴形,当随病施治、随证用药,药之和平者可取,药之峻烈者亦可取,终病而止,而切忌辩证不真!又因缪氏《经疏》:述药性之过劣,遂不待见病取药,先选药以待病,不遵古法,不按古方,惟恐药性,与症不对,会致服之不安,招人訾责,遂将气味厚重者,尽视毒草,一概删除。如六味丸,补阴药,却动辄云:「地黄滞膈,不可取」;补中益气汤,气虚下陷之要药也,却动辄云:「参芪助,火不可取」。即至四物汤,又动辄云:「当归辛温,不可取」,惟选极轻淡、清降之百合、二冬、二母、扁豆等,初不莫谓:和平无害,而不知其大害,存矣!终至养瘿为患,使病轻者重,重者死,此不杀之杀,深于杀也,戒之,戒之!

      八、「戒恣用寒凉」:甘温之药,如行春夏之令,生长万物者也;寒凉之药,如行秋冬之令,肃杀万物者也。故医者不可恣取,寒凉以耗人气血,即有大实大热,当用苦寒,亦惟切病而已,不可过剂。病去,则须以甘温培补。并分析为医者,恣取寒凉,原因有三:其一为:误信六气火居其二之说,而不得其解;其二为:辨证不真。凡虚人偏觉火炎,内真寒者,外偏显假热,不能审其,火之为虚、热之为假,但就外貌治之,故信手用清,似对证,而实与证相反。其三为:清不见破绽。因取温补药,一旦不当,其弊立见,而寒凉药投之不当,其弊现已,已不可救。如此死者,死于药也!伤在他人,孽在医者,当倍加痛戒!

      九、「戒趋时」:
糖糖 | 2004-8-23 14: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我真的,快要哭出来了!现在,旧版论坛,将我今天,所写给您的话,都删掉了!我看,我不能,在旧版上,再跟您讨论了!就恳求您,换个http://bbs.healthoo.com/list.asp?boardid=44这样的版面,跟我讨论!我不知道,旧版,会把我写给您的话,这样处理,因此,我都没有,将它储存在,我的档案中!
糖糖 | 2004-8-23 1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23 09:54pm 第 2 次编辑]

1:     
      我已经,是第十遍,重读此文了!这次,是从一到十以来,最详尽的一次,虽然,我没有中医基础,但是,我跟以往,不一致的是:我将您的文句,包括了:医学,细细地,阅读了十之分八!
      首先,让我很吃惊的是:这会是,二十二岁的人,所写出来的吗?我不禁猜:您可能累生累世,都当中医,而且,很多,还不是,一般的中医,而是,当代的大医学家!所以,虽然您今生,学了计算机有十余年,但是,因为宿根、学养、因缘极为湛深、导致未泯!所以,现在的您,因为,对它极为热忱之故,已经可以到达,大医学家的程度!文章中,论及经络、针灸等等,旁征博引,学养湛深!经络与针灸,篇幅最多!老实说,我连内经,很多都看不懂,但是,您却能,初看内经,却能觉得,很有缘分!因为,这就是您,所熟悉的书籍!我最初,读过您的学医诸篇,老实说:我都不知道,您的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可是,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竟会生出:对您这样的印象、及强烈反应,如今看来,我的感觉,是没有错!
      有人说:「中医走下玄坛,迎向复兴!」一语,在我读了您的医学作品,发觉,中医,并不是像外人所讲,都很抽象玄虚,它也有,实在的一面!
      不过,我有点担心的是:现在的您,会不会,都忘了,只剩下,一点残余的印象?
      还有,我在看到您的文章中,原先,有了这样的疑虑:面对活病人,与医学书籍,还是不一致!不过,当我看到,您对guixiaohai的回答,就让我,放心不少!「为今之计,当先追求,扎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我还是要送您,《大医精诚》的几句话:「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渗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薄刚柔之异。惟用心精微者,始方与言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虑,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至于《大医精诚》之「诚」,这是我,比「精」,还更为,强调万分的重点,您就再看看,我论及它的旧作,其中,有极详尽地解析!
      读您的著作,让我觉得,至少,您将「胆欲大」,作了极详尽地解释:盖医者贵在“大医精诚”,绝非雌黄信口。举手投足,关乎病家性命。“举手投足关乎万千生灵。医者若能如此,便是大医!
     “精诚”二字,便是技术上,精益求精,不得马虎;妙手慈心,切莫侥幸试法,。只有基础牢固了,技艺精湛了,才有弄险的资本,弄险者。这生死乃是病人的,而不是医者的。弄险虽险,仍能弄于鼓掌之间,尚在掌握中。能够弄险,是需要勇敢和才干的,这便是“精”。“诚”者“心成”也。简而言之,虽然所弄之险,并非医家,自己的生死,却应当在心中,当成是,自己的福祸。

        您论及「简而言之,便是这阴阳之道,故而学医,不能不知阴阳。阴阳万物之元,更是医之源,杏林之本。此文所谓天元,于“理”,便是易理——阴阳之理。于“医”,我视为“精元”。正所谓“无象有象太极生”是也。人之有无,全赖阴阳。人之生死,也赖阴阳。阴阳之道天地之元,人之元始,易理、医理之本元也。」让我有一种,您正在「量度乾坤」的感觉!「推步、甲乙」,您有学过了易经,离藉「推步」以预知未来,不会很远!甲乙,更是不必讲了!
     您给我的印象是:您竟能,只学了一个月,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中医天才,非我过誉!
     1:自《难经》始,三焦,便成医家一大悬念。我初学,本无资格,妄议菲薄,然少年不狂,何人狂哉?斗胆试言之: 三焦,即为六腑,便是“传化物而不藏”;即非奇桓之腑,众位大可不必,以为玄妙至极,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医西医,皆有脏腑,西医更称为“组织、器官、系统”中医之脏腑,并非某一组织、器官、系统,而是将功能相近的人体部分,视为一脏、一腑。故有胆敢为三焦,妄定位置形态,意欲等西医者,实误我中医也!
     我此言,即是“三焦”无形论!无形则无象,无一无二亦无三,三焦焉得其名?三焦者上中下,分之法,非位置形态,而是功能!人有三宝:精、气、神。不才拙见:三焦者精、气、神也!上焦为气,下焦为精,中焦即为神。何哉?
     上焦升发气;下焦输导精,且精由足生,主下而不主上;中焦即为神,此神力乃使上下贯通精气相通,是为升降之枢。上焦升发气,下焦输导精,中焦运转神,皆是《中基》理论。我概括之,而非妄言之。
     三焦即为一腑,必主舒泻而不收藏,盖三焦上出百会,下达海底,中间循环输导。精气神使能生生不息。其形不可定,而范围又广,故号曰“第一大腑”;其形在心脑诸脏腑之外,所谓“亢龙有悔”,心,人之最贵,尤不能制,是为“孤腑”也。有人或疑,三焦之与卫气。其虑不假。然三焦功效乃是升气,运神,输精,非独藏肾精,生卫气,故卫气非腑,而三焦是也!
      嗟夫!古人作学问,锱铢必较,往往便为,一二差异而生门派见地,为求“自保”,常将小小差异,浓墨重彩之,“右肾命门说”,便是一例。为强调其理论,更呼之曰“右肾非正脏”,徒标新立异而已。今我在此,取其精华,去其顽劣,仍不敢言自成一家。尚有“三焦精气神、之论在前,我自觉,脏腑造诣,以超出于,一般学生。心有“大医”二字足矣!
      今读书过半,更应作一小结。我素狂妄,名之曰《天元、大精、二液、三焦、四气、五脏、六腑合论》
    “元”者“圆”也,“零”也,“天元”生阴阳,始有五行,再谈医理;“大”者“一人”也,“大精”者“大医精诚”;“二液”者“津液、血液”;“三焦”者“上、中、下”;“四气”者“元、宗、营、卫”,“五脏”者“心、肝、脾、肺、肾”;六腑者“胃、胆、膀胱、小、大肠”;“七窍”者,实则五官“眼、耳、鼻、舌、口”。我斗胆,以此小结,略作“。少年狂妄,故取零至七数,以壮胆色。
       只是,糖糖觉得很奇怪:六腑者“胃、胆、膀胱、小、大肠” ,我就只看到,五腑啊!

       2:我翻译《灵枢第十》,并非只为“完成”。所谓”针道天下“,针道者,我所爱也,有如天下!今虽有网上翻译,我仍潜心钻研,不愿抄录。我不善转贴而善撰贴,正是此意。
       今观《灵枢十五》,乃知人体二十八脉,乃是正经十二,左右二十四,阴阳跷,任督周天,合计二十八。我前有“其实十二正经,都有左右对称,共计廿四,是大胆猜测,今日始知“医理明知”
       「修德修心,才能修学,而修术!阴阳者,中医之心,七窍玲珑!今得此心一片,纵然十万八千字,尤不悔也。至于讨论名家医案,一来需要广博的医【学】知识,二来此乃【术】也!【心、德】尚不兼备,怎敢窥其【学术】?」糖糖说:没有错!因为,「医者,臆也」!〈古籍〉

       不过,糖糖有个疑惑,要请教您:「所谓急者,其病已发。病本无形,发乃有形,人生而有形,死已无形。病发时,病有形,而人无形,病重,形盛,而人之将死也。将死之人,中医束手,唯赖西医以续命!」病有形,病人,怎么会无形呢?
儒释道 | 2004-8-23 2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B] 只是,糖糖觉得很奇怪:六腑者“胃、胆、膀胱、小、大肠” ,我就只看到,五腑啊![/B]
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因为在之前我已经论述了三焦,所以这里就没写三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