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啊!要学会站在西医的肩膀上成就自己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啊!要学会站在西医的肩膀上成就自己
[复制链接]
5267
|
20
|
2007-11-1 1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有人悲叹:“西方的现代文明我们知之太少,东方的古老文明我们又丢得太多”,用这话形容现代中医主流群体的状态不知是否过分。但围绕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纯中医”生存不生存问题的讨论,至少说明了中医界存在着两种致命的客观弊端倾向:呼吁给“纯中医”一条生路的人们悲观地看到,当今能谈得上真正继承优秀的原生态传统中医理论并能用中医方法娴熟治病的人才已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而呼吁中医要突破传统、与时俱进的人们又现实地看到,从中医院校走出的大批学生却适应或融入不了当今主流的医疗市场需求。
从两方面讲当然都很有理,一是中医学科的继承问题,一是中医学科的发展问题。如果我们放弃这学术内部的争论,大家携起手来都再站高一点纵观地俯视一下全局,你也许会意识到,中医发展至今,无论是“纯中医”也好,还是“现代中医”也好,两方面如果都没有出来一批立得住,站得稳的中流砥柱人才,那中医还能凭什么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何须外界方舟子、张功耀之辈的“取消”呼声,中医自己就已在走向消亡了,因为二者根本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啊!
我们真该反省一下,是不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走入认识的误区了?
我们需要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但我们不能让自己成为孤立于时代之外的“古董人”
中医属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应该说,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是传统,毫无疑问,只有立足于现代看过去,才能形成传统视角。传统是依附于时代的推进而传承下来的,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旧事物则渐成传统。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今天,是现代。我们不是古代人。热爱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不是矇起自己的眼睛对现代科技文明视而不见地去幻想回归古代生活状态,人类不可能倒退地回归原始。不是说非要把自己整成个秦始皇兵马俑模样才算是热爱传统文化。在多元的当今社会,当然容许沉迷于纯传统文化而无视其它的所谓典型“纯中医人”存在,但做为高等中医院校传承教育培养模式下出来的大规模群体的中医人,尤其是面向于医疗市场、治病救人,以实用技术为主导的一线临床主流中医人,囿于传统就是作茧自缚了。优秀传统中医文化凝结着的民族的情感被一代一代传承,但它不可能凌架于现代文明之上而做为我们现代中医人唯一接受的文明知识体系。临床疗效不可能是以民族感情为衡量标准的。
我们需要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但我们千万不能让自己成为孤立于时代之外的“古董人”。
老一辈“中医大家”一个一个离世,人们急呼:新的中医大家怎迟迟不见问世?问题是:在当今科学文明以一天一个样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人们在期待什么样的中医大家?现代社会还能照模照样地翻版出华佗、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等古代名医吗?现时代还需要这样的名医吗?就好比问我们现代还需要鲁班、毕升吗?需要他们的那点发明吗?历史地评价他们当然伟大,但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真的很可能就是你的一个普通同学或一个普通邻居而已了。
该反省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传统中医文化本身,而是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误区。
社会需要的是有效的“纯中医”治疗技术,而不是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的“纯中医”人
什么是纯中医?能用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理论方法治病的技术手段是中医疗法,而用中医疗法为主要手段的临床医生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纯中医”。这里的“纯”是相对于西医疗法而言的。但如果反过来说,你必须用中医疗法做为唯一的治疗手段,我才给你一顶“中医”的帽子,这似乎就有问题了,这不等于人为规定了中医人在当今社会的绝对的排它性质,画地为圈地将中医人孤立于时代之外了?如果这样要这个“中医”称号有何意义?打个比方,就好比是士兵打仗,本既可用手枪,也可用机关枪,但却规定只准用手枪,这样打赢了才封你英雄称号。谁会死心踏地去争这个“英雄”称号?
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的“纯中医”治疗技术手段,而不是对其他现代科技知识一无所知的“纯中医”人。既然我们都清楚西医与中医各有所长,为何还要固步自封?左手不够用时,为何不能用右手去辅助一下?
成为中医人是不应该以拒绝接受西医知识为前提条件的。我们更需要吸引方方面面优秀人才的关注与参与。在北京大学的讲堂曾听一位老中医给学生做科普讲座,颇具亲和力而很受欢迎,据介绍这位老中医工科出身,出于对传统中医的热爱,半路出家地学习钻研起中医来,现在七十岁了仍主持着自己的中医诊所在当地小地名气。这让人不由深思,学工科出身的都能成为一位中医名医,了解或精通西医知识不更有成为中医名医的可能?重要的有没有掌握有效的中医治病技术,出身什么又有何妨?至于临床上你是以中医疗法为主,还是中西疗法互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治愈患者就行,临床医生当以患者为本。
科学本无国界,何况同是以服务于人类健康保健事业的中医和西医。
中医教育的弊端是:砍去了右臂(西医),左臂(中医)却也不能有力地挥动起来
最该反省的是中医教育自身,多年来我们总是错误地、机械地以中、西课程所开比例多少来衡量中医教育标准。把出不来中医继承人才归罪于西医课程。最大限度地砍去西医课程。结果呢,生生砍去左臂,右臂却也是一个挥动不起来的残废。从中医院校走出的学生却还是传统文盲。对古代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兵法》,以及《黄帝内经》等蕴育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思想萌芽、容纳思想、教育、军事、哲学、人生、健康等于一体的智慧之囊基本一无所知或不甚了解。我个人认为,中医教育最失败的一个方面在于我们没有真正认清:中医教育也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是化成天下之学问,是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是文明教养的学问,是强国富民的学问,是治国安邦的学问,是运筹帷幄的学问,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通向智慧的阶梯。没有传统文化的功底,怎么能学好中医?
有位老专家说得朴实而又一针见血:“中医的学问关键在两大块内容,一是文献,一是临床。”而恰恰这两大块是我们中医院校生根本没有树起优势的两大心病。
记得有人曾撰文,从现代人的视角形容中医科学就好比是一个严重的侏儒人,有大大的脑袋但身子却没能很好地发育起来。也就是说中医虽有深遂的思想理论和人文精神,但做为适合当今社会的实用医学科学的技术体系却尚没有健全,尽管说中医临床有诸多的优势和临床经验,但至少说还处在低级的发展水平阶段。问题是,我们今天中医院校的课程体系,恰恰又基本上是撇开了中医聪明智慧的“脑袋”,仅涉及了那发育不良的“身子”。最終掌握的那点单薄知识,即难以深下去博古,也难以浅出来通今。其结果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狭獈的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不古不今的尴尬境地。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后深感“西医不够用,中医不会用”的客观局面。
反省有些沉痛,但反省的目的是为了中医更好的未来。我们必竟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与教训,只要我们能实事求是地大胆面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流”人才。康德和爱因斯坦都是百分之百的科学家,但他们又同时是哲学家,是人文科学家,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是天体物理的奠基巨著,同时,他还第一个打开了近代欧洲形而上学的缺口,他在认识论中提出的“主体性”和在伦理学中提出的“绝对命令”,至今仍是要研究的“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找到了人类通向天体的宇宙之航,他在致力于“特质秩序”研究同时,还关注人类的“行为秩序”研究,……所以他们都是引领风骚的“顶尖”人才。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是深刻的。
传统中医学科需要发展与提升,靠什么?当然要靠那些能够博古通今、贯通中西,而又能冲在历史潮流最前沿的、同时对弘扬传统文化有一种使命感的当代中医人。“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只有站在时代巨人的肩上,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加辽阔。
十六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了科学的桂冠。中医啊!我们为什么不能努力地站在西医的肩膀上去成就自己?
不用担心站在西医的肩膀上我们会丧失自我,我相信无论是采取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无论中西汇通,还是中西互补等诸多研究探索方法,都是当前发展中医的可行之路。只要能让中医理论与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保健事业,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根本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 12: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有理,区别对待。
广义分析有理,可供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戴发修行
|
2007-11-13 1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对路子,有远见,如果在具体点,就更好了.比如怎样才能突破中医理论的旧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明堂振衣
|
2007-11-14 1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看来还是有头脑清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4 2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应在传承基础上学会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宝葫芦
|
2007-11-17 1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诸位的支持
相对于十三亿中国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市场来说,几十万中医注册师应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为何一方面是中医医疗市场的不断萎缩,另方一方面却是每年一批批中医院校生找不到用武之地。中医高等教育所走入的误区,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的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7-11-19 10: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为西化中医、消灭中医找借口了
[fly]反对西化 人人有责[/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07-11-19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中医理论体系为主体与创新相结合。
坚持多学科知识渗透与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7-11-20 1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否则只会让活的中医变成死的化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戴发修行
|
2007-11-20 15: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教学在一个落后时期,中医教学生,把[内经][伤寒]作为圣经一样来读,不用你思考照着书里作就行,这样教学,教出来的学生怎能适应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宝葫芦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