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复制链接]
3432
|
20
|
2003-5-3 22: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望诊医话一则(此贴曾在37c网上谈过,近来上不去了,贴在此供评论)
壬午秋,一老年公安来诊,进门步轻摇,口角微笑,面色晦滞而青中带黄,泰山之阴见黑褐色黍粒大疣状赘生物。坐定后伸出手腕,说:“听说这里有个中医硕士,我对什么士之类的向来是很佩服的,给看看脉,看我有什么病。”
医者:“我这个硕士是西医的, 中医我只是学士水平。”因见其以脉试医,又说:“我脉诊水平不高,只会看病——”
“医生本来就是看病的嘛。你看我有什么病吧。”
“您老一生为党披肝沥胆,无比坚强,老了还要发挥余热,真是生命不息,发热不止啊,——何病之有” ?
老者始愕然,继汗出,叹息说:“就是这个发热不止啊,半年多了,老是不退,他们都要我做手术,可不是披我的肝,裂我的胆嘛,我不做!你看还有别的法吗?”
说罢拿出了CT报告单:肝内占位性病变3x2.4cm,考虑肝Ca。“春天查体时发现的,这个字母我知道,不是个好东西。死我不怕,我是怕受罪啊。”
医笑:死都不怕了,活受罪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我给你四剂药试试。但回去注意,少管闲事,少生闲气,辞去兼职。坚强是您的品德,余热就不要发挥了吧!
复诊热退,继服药至十六剂,自觉症状消失,测体温不高,已能爬山晨练。嘱停药。
老者疑惑:是否复查看看那个东西还有没有?
医者:看什么?难道你对自己的“坚强”还有怀疑?再说,您老一生同坏人斗争,只要他不杀人放火,扰乱治安,是可以长期和平共处的嘛!
老者眉头不展:我怕以后……
医者:以后?以后都是要死的,还怕什么?党的政策50年不变,就以50年为期吧,以后 你我都有大变化,成仙成鬼还不知呢!
眉头略舒:果然你们这些个什么“士”是有些能耐的。
医:是啊,战士能扛枪,护士能打针,我算个能看病的医士吧。真有能耐的那是法力无边的观音大士啊,哈哈!
今已半年,体重增加,体力大好,面色转好,唯那个“坚强”还有。偶来闲坐,念念不解的就是当时医生是怎么看出他的病的?医曰:‘有斯人必有斯疾’,信不诬也!(或称社会职业个体全息、面部全息、动作全息……?)
金谷子按:这好象不真,也许虚构;但可能真有,或者实例。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鄙人怕人笑话且不擅讲笑话,但一不小心也闹出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5 1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做此贴者实在是高!无方无药无法,未给后人留下任何评论的依据,很有点徐灵胎的风格!徐氏点评赵献可,张景岳头头是道,点评叶桂医案也不乏褒贬间杂,但是,到了自己写医案的时候,无药无方只有法,生怕给后人留下点评的把柄,此非深精通周易者,不能为此,凡事都不能具体,都站在空中说话,一旦具体到药和方上,就要留下给后人点评的把柄,国人之劣行根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5 19: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假如此帖为金古先生所作,愚负荆请罪了。我删不掉此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5-5 21: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如青羊宫之病道人?嗬嗬~~
因大家都是道中人,说法,即方在其中,如谈方即药在其中一样。
再说,我相信此病之治,其效自有胜我之草根树皮多多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岐黄子
|
2003-5-6 1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徐灵胎先生有一部医案《回溪医案》,张锡纯先生大为赞赏,五积兄可参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6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再次向金古先生表示深深的歉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6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早在数年前,我就看我此案,可能是我的水平有限,没有张先生那种感觉,反到不如看叶桂,尤诒,王旭高和俞根初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张锡纯.....这类医案的体会多,尤其对徐氏医案中,有一个服用人参法,简直有点匪夷所思,好象是一个上热下寒,虚不受补的病人,徐告诉病家服用人参块,他解释说:块的作用是到下焦才发挥作用......我认为简直是无稽之谈,盖胃为腐熟器官,脾为生发器官,换句话说,胃为加工厂,脾为吸收器,胃都磨不烂的东西,到脾还能磨烂?既然都磨不烂的东西,如何还能谈到吸收的问题?脾胃二者的功能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与否,望金古先生指正,再者,我对历史上诋毁他人的医家,多不于关注,我的观点已经在sohu发表,不对之处也希望大家指正。
另:关于《周易》和医学的问题,虽然医学确实是周易的一个分支,但是,和周易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易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很多的东西都从里面发展而延伸,就举围棋的例子来说,你虽然是个易学大师,但是到棋盘上的时候,易学大师和1段棋手就不能化等号,就别说九段了,当然,学习易学的最终目的 是要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易所用,这也是读书和被书读的问题,为医者到一定程度,就不满足书本里的东西,就需要从别的方向来发展,杜浦言:作诗的功夫在诗外。真是至理名言!为什么很多的大医家都是秀才出身?因为古代的秀才对于阴阳和易学的问题多少有深入浅出的理解,所以,学起医来很容易上手,“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5-6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医学讨论,各抒已见,勿须客气。
关于人参之用,我也曾有五积兄之看法。受陈修园影响,对徐氏之用颇有诟病。但现在我认为或许有理,只是经验不多,不敢断论,聊存或然耳。
我以前知人参有八十多个等级,用必有异,试之果然(自试过三五个)。白糖参曾顿服36g,鲜参90g,体会只有心知,效验不是书本所言,与〈本经〉所记又不为差。山参之用只是听说,然请关注一下清宫医案之用,还有山参鉴定中要求,可能与市售“人参”用许多不同。
又:曾治一男, 63,广泛性陈旧性心梗,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者,以生晒参(80支者)日服10-20g,两月连用而愈,至今十余年,仍体健。再观徐氏之好参五斤,半年服完,方不敢哂之,更信是经验之谈,反觉陈修园之论象是秀才之言了。
关于医家之德艺,虽不乏双高者,但也不可概论。其所以名世者,自有长于时人者也。吾取其长可也。如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指名说人家治坏了,他给治好了,羞了人家几百年,好象有点不够意思,然其林总文献,惠及我等,怎可不礼敬之?
谈阴阳不能不说到《易》。
当然,我们光背方子,熟记运用,也能看病。懂医理又是一个样,可以自己组方。
同理,不学易也能懂医理,但研易后则又不同,可以不用四诊而诊,也可以不药而成方。
我只是说说,如上述医案,研易者是不必问方的,已在其中矣。药物、方法、治疗都是全有的。不是“潜龙在渊”,是“见龙在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积散
|
2003-5-7 1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我主要是对徐氏:人参块状服用(是切成小块,吞服)治疗虚不受补,上热下寒,徐氏认为,块状人参到下焦才起作用......大概是这个意思,我现在手里没有他的书,印象是这样的,烦劳先生结合我的上次回帖,再与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5-9 22: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望诊医话一则
当然,我认为这需要实验证实,在未实证以前,存或然可也。
想当然地否定与肯定都同样是迷信。
猜测:是否有类似“缓释”的作用?——根据是:同是面食,面条和杠子头火烧,吃后的时效大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金谷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