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仙门--招徒育仙

[复制链接]
rmbwu | 2007-11-25 1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 也能确定你跟我无缘了 你到底是不是仙我不好说 至少没法做我的师
rmbwu | 2007-11-25 1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完结了 一首南怀瑾的诗结束
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诬先贤。 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
明堂振衣 | 2007-11-26 04: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悦”

大仙查过字典了?通乎?不通也!

“心不均平,常见人过则嗔恨暗生,所以常气机不畅,容易郁结,所以容易滋生暗疾,非诅咒也”

大仙,你这话还是“不通”呀,什么叫“容易郁结,所以容易滋生暗疾”? 还有,大仙可知何谓“诅咒”乎?

“这年头”,连有真才实学的“大仙”都越来越少了


[ 本帖最后由 明堂振衣 于 2007-11-25 20:48 编辑 ]
rmbwu | 2007-11-26 1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悦”
大仙水平不好说,但是我谈谈对“不亦说乎”的理解,首先有几个问题。孔门中人真的把这本书传错了么?要知道,能得到孔子的真传的也就颜回一个,其他人断不敢说自己懂论语。既然后来人认为自己牛,跑去纠错,但是为什么又不敢把“说”改成“悦”?难不成后来人真的比孔老夫子还高明?
我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国文化最后都归结于“道”上,站在“道”的角度来看,《道德经》跟《论语》分别是道家跟儒家的代表作。道家儒家都是讲修身为本,《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道”真的是很难用平常的东西来表述清楚的,但是老子还是勉为其难的说了,道经就是我们修身的办法,德经就是我们修身的益处,得益,德者,得也!这大概是《道德经》分章的原因。儒家文化也同样以修身为本,成其道。《论语》全书也是在讲我们要如何在生活中修身成道,再结合老子孔子的为人,老子呢清静无为,孔子虽然觉得推行自己的道太难,不过还是苦口婆心的教导弟子,当然这两位的道一起主宰了中国历史。
理解了这些,好办了,“学而时习之”就是我们修身的办法,求诸外谓之学,求诸内谓之习。“不亦说乎”难道不可以说么?当然,后面孔子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如何成其道来!
古道微茫致曲全,由来学术诬先贤。 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说不定我也是在诬先贤呢!
godfather | 2007-12-3 11: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缘?

一:你学医的目的是什么?
    渡己救人,普渡众生。
二:你希望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终极医道
三:你为了目标肯拿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时间和精力,身不由己啊!
四:你有什么样的信仰?佛、道、医、儒、武、耶稣、回教、唯物主义无神论。。。
   三教
五:你能否过淡泊名利的生活?
    向往已久
六:为了医道能否吃苦和坚持不懈?
    能
七:你能否虚心抛却以前的成见接受无上医道?
       ???好像不用问吧
贾小波 | 2010-8-25 22: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你好  我觉得你的收徒就像目前中医的现状   中医古籍上医家的一句话能治疗某个病   可现代人认为太简单怎么能治病   有而不信   实在可悲   老师你好  我相信你有过人的本领   不一定十全十美   但一定在某处一枝独秀
贾小波 | 2010-8-25 2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若收徒  贾某人愿追随之
郝廷 | 2010-9-1 2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世 | 2010-9-11 1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