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興起“讀經熱”,小學生喜愛讀古籍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7-12-4 1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五行相生相剋呢?

什麼是五行相生相剋呢?  

   宇宙間上下左右與中心五點均衡之基本動能,為能的升、降、擴散、收縮與穩定,其作用綜合分別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長為陽,消耗為陰,能的助力為生,阻力為剋。人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體的五行。人身之五臟五行為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五行為人體五臟之能的五種活動現象。

  茲以肺金為例:肺主氣、氣動即為風,風即能,金能傳熱能,吸熱能,散熱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氣,蒸發水氣,冬天口鼻可見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氣是熱熱的,為肺金受心火生熱,蒸發水氣成熱能所生之餘熱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膚之表,皮膚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熱、吸熱、傳熱之功能,夏天熱汗多,汗亦與呼吸之散水氣同,汗多則腎排尿少,冬天汗少則尿多,是為肺﹁金﹂調節體溫、吸熱、散熱、傳熱使溫度上升,下降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熱能自然界太陽為君火,地球的內熱為相火,心為君火,腎中之陽為相火,火藉金而傳,營養火化生熱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熱的能源,運動心跳加速,則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氣,以散心火所生之熱,風斷即氣絕,氣絕即身死,人死體溫散失,體溫即是火,身體驟冷,皮肉腐爛水汁無火蒸動氣化而流失。

   木為生火之源,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氾濫,內經言:﹁肝臟血,臥則血歸於肝即肝如電流之充電﹂,醒後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心因以產生活力火,肝供應心臟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欲睡,睡醒則肝如充電般充血而體力恢復。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學藥物中毒與風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歸於肝,則肝無血以供應心臟火使用,故人始終疲倦嗜臥,醒則口苦口乾,肺金吸熱散熱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熱,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脈,受風寒不能護衛血液循環,而筋骨痠痛,甚至抽筋,故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為木生火,而金剋木。

  
   內經靈樞經脈第十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強而毛髮長,穀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又曰:腎主骨,骨主髓。腎主骨,腎為水氣所生,骨為筋、脈木氣聯結之支架,腎中之陽強,則可使肝木生長茂盛,肝木強則心火之能源能獲得供給無虞,活力旺盛,腎中之陰水旺,則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腎水旺則火自平,故曰滋陰降火。

  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甘津之氣佈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發揮肺的吸熱、散熱、傳熱功能,食不甘美則肌肉衰,致皮膚彈性失,肺金氣弱而元氣衰,是為土生金。

  天氣下降為雨、為水,水氣上升為雲為霧,在日常生活中,天氣下降為雨為水,大家都能看見,水氣上升為雲、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肺強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衰金弱,水不能氣化上升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氣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為腫,是為今日尿毒症,為肺、腎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臟各司氣的上升、下降、擴張、收縮與穩定,即身體五臟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將空氣吸入體內,是為氣的收縮,肝木將空氣呼出體外,是為氣的擴張,心火將凝結之氣能加熱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氣的擴張,腎水將氣凝結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氣的收縮。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縮不能太快,擴張亦不能太快,是為氣的穩定,即脾土的作用。如圖四

  五行相生相剋為氣動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電、能的傳動,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剋﹂,而是五行相生相剋,即能的升、降、擴散、收斂與穩定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故聖人倡中庸之道,乃為 中醫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氣化,與十二經絡的,易即易經﹂--乃為醫療獲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觀之今日科學再怎麼進步,藥物再怎樣特效,就像再好的農藥亦消滅不了蟲害問題,而最終的受害者仍是人類本身,醫療科技的進步,解決不了人類疾病、健康問題。甚至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為解決此問題,只有讓人類重新認識中醫學理--十二經絡病變,陰陽五行的均衡之臟象學說。

   中國醫學對疾病的治療,內經素問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摘自: http://www.kocm.com.tw/11-3.htm

[ 本帖最后由 糖糖 于 2007-12-4 03:14 编辑 ]
糖糖 | 2007-12-4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知全文者:可見此網,醫鑰,揭開中醫的奧秘

http://www.kocm.com.tw/1_index.htm

本文轉載之目的,不是要讓人反對西醫,而是要讓人認識中醫!
胡来元 | 2007-12-4 1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只要讲明相互对立关系与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原理。

其相互转化需条件配合为基本原理。然植物药其气味有进一步探讨之问题:感染异味或化学因素,不仿说一下食用之萝卜若施用尿素化肥,则味偏苦,若施用有机肥则味甘甜。等。
糖糖 | 2007-12-4 1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中華醫學學理呢?人體與天地的關係

  人體與天地的關係   


     要用中醫治病,當先了解中國醫學的基本觀念:

   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和清水,我們國人習慣稱之為水清水、火日光、風空氣,生命的維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對生命體地球產生的變化即對人體產生的變化人為一小天地,發生不適應的症狀,即為生病的主要原因。

   在天為日、月、星,在地為水、火、風,在人為精、氣、神,此天、地、人三者是互通、互變的。

   日、火、神-太陽所發射的輻射能,對地球磁場產生的變化,乃為夏天熱,冬天冷的主因,人體的血液含鐵,受地球磁場的變化而生變化,熱脹冷縮,血液中的鐵份受熱能而將水份蒸發排出為汗,受冷收縮而不出汗,在人體為心臟的作用,心臟神神即表示伸張,在時為夏天。近來氣候大變,因礦藏被大量採掘,致地球磁場改變,地球磁場的變動,人體心血亦受影響,磁場安定,人心亦安定。

   月、水、精-月亮繞地球而運行,圓缺影響海水的漲潮、退潮,人體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亦受月亮 運行的變化影響,在人身為腎的作用,腎藏精,在時為冬天。

   星、風、氣-素問八正神明論篇第廿六:帝曰:星辰八正何時?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周天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一星期七天,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蓋日月經天,有南陸北陸之行在天為四大部洲,在地為南北半球氣候的變化。有朔望虛盈之度,故星辰者所以紀日、月之行,而人之榮衛,亦有陰陽虛實之應也。

   氣候的變化,乃由二十八星宿調濟日火月水所生,即對地球氣候產生變化的作用,颱風前後,我們可以感覺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氣壓之不同,在人身為肝的作用。

   附註:二十八星宿為: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人自出生起,即受日、月、星之氣-水、火、風之作用,故人體因水火風而生長、發育,亦因水火風而衰老、死亡。

  人體的生命自出生至死亡即為氣的活動,三分鐘沒有呼吸即斷氣了,氣即為生命活動的主宰,沒有氣即沒有生命。故生命體的活動作用即為氣的作用。

   人的一生即精、氣、神的活動,神為氣的表現,氣為精所化,男性洩了精,即覺沒有力氣,乃洩精後暫時無精可化氣,故頓覺體力消失,而年輕人精氣恢復迅速,老年人恢復緩慢。

  俗云:老人怕過年,病人怕過節,節即氣節,如立春、雨水.......立冬....冬至及農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節氣即天地對氣的變化調整、轉變。

  老年人、重病患者的氣血、體力衰弱,日火月水的交替作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在交節氣時,氣血調合不易正常,我們常可看到重病患者、老年人在交節氣時的疲憊痛苦情況,節氣過後又恢復正常或病情轉重、甚至死亡等,節氣即身體經絡的交棒轉移,病重者經絡交棒不成而亡。

  精氣神在人體隨著飲食、氣候、環境、情緒、時間不同而調整人體的變化。

   人體的出生、生長、發育、強壯、衰弱、死亡精氣神對人體一生的調整變化分為陰、陽二氣的作用:

  陽:陽推萬物而起,是為生長、發育、強壯、早上的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陽,陽分為少陽、陽明、太陽三個階段。

   陰:陰盡萬物而止,是為趨向虛弱、衰老、或生長發育終止之氣,下午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陰,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三個階段。

  少陽:為氣之始發,雖然稚弱,但為有生機的陽,初生、嫩弱的陽,在時為子、亥,人從出生到十歲為少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膽、三焦經氣的作用。

   陽明:氣已強壯,充滿活力的陽,在時為卯、辰,人從十一歲至廿歲為陽明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大腸、胃經氣的作用。

  太陽:精、氣、神之能強盛,活動能力達到極點為太陽,在時為未、申,人從廿一歲到卅歲為太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小腸、膀胱經氣的作用。

  少陰:陽氣達到極點,開始收歛,衰弱之初象,在時為午、酉,人從卅一歲到四十歲為少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心、腎經氣的作用。

   太陰:陽氣已衰,生長作用遲緩,生長、發育停止,在時為寅、巳,人從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為太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肺、脾經氣的作用。

   厥陰:生長、發育之能已厥斷,如日沉大地,陽光已不見,期待明日太陽之少陽重生之境,故肝有期門穴為經絡氣行完畢終止,始期之門穴,在時為丑、戌,人從五十一歲到六十歲為厥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肝、心包絡經氣的作用。

   精、氣、神的生長、上升為陽,衰弱、下降為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陰中有陰。

   人的臟為陰,腑為陽,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上半身的陽經經絡稱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陽,下半身的陽經經絡稱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陽。

  上半身的陰經經絡稱手少陰、手太陰、手厥陰,下半身的陰經經絡稱足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陰、陽氣在人身體隨時辰之不同,而在不同的經絡起變化作用,現代人稱之為生理時鐘﹂,乃陰、陽二氣在人體經絡隨時辰之移動升降運行所產生之變化也。

   許多病情較重的病患,病情會時好、時壞即因經絡循環與天地電波-天干、地支相生、相剋而呈病情的表現,尤其在交節氣時更為凸顯。

  精、氣、神在人體的陰陽作用,自出生的每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每節氣、每月、四季、每年、十年、六十年而作週期循環,週而復始的變化稱為易,暨十二經絡的循環變化稱為易經-詳見中華醫學起源-易經。

  什麼是中華醫學學理呢?她就是易經,是因何得名呢?易經包括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重卦六十四卦陰陽五行等說的又是什麼呢?

  摘自: http://www.kocm.com.tw/1_index.htm

[ 本帖最后由 糖糖 于 2007-12-4 03:27 编辑 ]
糖糖 | 2007-12-4 1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對中醫的疑問

http://www.kocm.com.tw/6_index.htm
可見此網答覆,僅供讀者參考!中西醫之爭已經很久了!老實說,中西醫都各有所長!
胡来元 | 2007-12-4 11: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提得中肯:

中医有比西药速效的,也有调理性的,西医打针或点滴也有速效的,但付作用也大。然中医也有针刺与灸法其效果极速,也有膏丹丸散之类,非只汤剂也。
糖糖 | 2007-12-4 12: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来元 | 2007-12-4 12: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与课题讲得客观与实在:

有机会可前来本论坛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欢迎。
傲晴友绿 | 2010-7-23 17: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日进过日少 | 2010-12-3 16: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的东西我不能抛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