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理论探讨理论研究
订阅

理论研究

中西相参 解读中医疡科三原则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健 天津…  “去腐生肌”与“提脓去腐”、“偎脓长肉”体现了在溃疡发展的不同阶段,外治原则也随之变化的中医外科辨证论治理论。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去腐”是“提脓”的目的,“ ...
2015-12-3 12:21
由慈禧医案说脾胃病治验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京春 中…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 ...
2015-12-3 12:21
病有新异 治无老路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笔者读贾春华《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一书,书中说:“方证体系以研究‘已有病症已有对应的有效方剂’为优势,对新出现的病证尚未有有效处方者,或显得力不从心。 ...
2015-12-3 12:21
柴嵩岩月经生理理论及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滕秀香 首…   柴嵩岩,女,1929年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 ...
2015-12-3 12:21
结合思辨 活用检查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桂琼 甘…   甘肃省肿瘤医院裴正学教授,学贯中西,将临床经验与医技知识熔于一炉,应用仪器检查结果验证临床经验,应用临床经验分析检查结果,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 ...
2015-12-3 12:21
阳遏证与通阳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光 河南…   通阳法是中医学颇具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由于很多医者对其适应证认识不清,因而常常出现用之不当或被忽略的现象。笔者今就此作一浅析。  通阳法适应证及成因   ...
2015-12-3 12:20
渠何清如许 源头活水来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红民 北…   中医推拿学距离经络理论似乎越来越远,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机制以及经络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少成为中医推拿医生临床思考的问题。但在传承传统推拿疗法中 ...
2015-12-3 12:20
脏腑有“性” 顺势而治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光 河南…   五脏六腑 秉性各异  受文化背景及认知方法的影响,中医所说的脏腑,不仅是解剖学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生理病理的综合概念。  在这样一个认知体系中,人体被看成一个 ...
2015-12-3 12:20
治病不能“剜肉补疮”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翻阅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金亮先生的《王氏妇科精要》一书,其中“虫类药治乳核”一节引起笔者的关注。此病目前高发,如果有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很多女性患者解除痛苦 ...
2015-12-3 12:20
若要痰饮退 宜用姜辛味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贾佩琰   医圣张仲景治痰饮的基本原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体现了这一大法。三药均性温入肺,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   ...
2015-12-3 12:20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方泓 上海…   流行性感冒临床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或呕吐、恶心、腹泻。老人、婴幼、儿童及体质虚弱者容易并病毒性肺炎或脑病。本病以冬春为主,四季 ...
2015-12-3 12:20
彭子益别论“伏气温病”启示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岳妍 天津…   彭子益别论“伏气温病”说  中医辨治温病,历来有新感与伏邪两大原则。“伏气温病”之说始于王叔和,王叔和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依据,于《伤寒论》 ...
2015-12-3 12:19
经方应用需讲理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   为什么说“经方应用需讲理”呢?  因为目前在基层有一种倾向或者说误解,认为经方应用是可以不讲理的,只需参考别人的经验,或有些应用的指证,对症用方即可。对于 ...
2015-12-3 12:19
补脾当先开胃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山…   医者皆知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故饮食乃至药物的吸收运化均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赖以养 ...
2015-12-3 12:19
阴阳辨析本源考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永臣 内…   《伤寒论》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一点代有争议。笔者认为,思求经旨可也 ...
2015-12-3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