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中医基础基础知识
订阅

基础知识

“微病服药”无益处(中医百科)
所谓“微病服药”,就是说有的人一有点小毛病就赶紧吃药打针。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这样的情形,家中凡有老人、小孩,一旦微染小疾,全家就为之心急如焚,于是乎四处求医,八方购药,忙得晕头转向。或是取出家庭自备 ...
2015-11-30 23:05
中国传统医学简介(中医百科)
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与我国的人文地理和传统学术思想有着 ...
2015-11-30 23:05
火气大指的是什么?/上火/脾气(中医百科)
"火气大"的观念源自中医,延用日久,民间习以称之,甚至扩大运用在形容脾气容易爆发的情况。 中医认为生命的脉动靠一股真火(或叫真阳)来推动,它是生命的能源,藉以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以便纳榖、消纳、运 ...
2015-11-30 23:05
浅谈艾滋病的中医认识(中医治疗)
艾滋病是一种人体免疫系统缺陷造成的全身性恶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是一种被称为HIV的病毒所致。这种病毒的特点是:在人体外与其他病毒一样的方式就可将其消灭,但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如同进了保险箱一样任凭你用什么药 ...
2015-11-30 23:05
什么人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中医百科)
就世界范围而论,各地区的不同民族,在早期都是独立发展的,不同的生存条件和民族性格,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系统。但由于这些民族都必须经历某些相似的历史阶段,所以在早期,文化上的相同远远多于不同。大家都根据太阳 ...
2015-11-30 23:04
阴阳是不是迷信(中医百科)
一说起阴阳,有的人就会联想到旧社会专看坟地风水的“阴阳先生”,或者联想到在城隍庙给人看相、测字、卜卦的“算命先生”,甚至会联想到满口阴阳套话、装神弄鬼的“端公”、“巫婆”。于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阴阳 ...
2015-11-30 23:04
漫谈中医治法警句(中医治疗)
中医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或载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数量很多,可谓琳琅满目,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贵遗产。其中许多是关于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含义很深,语言形象生动。读之发人深省,令人难以 ...
2015-11-30 23:04
中医是怎样诊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 ...
2015-11-30 23:04
中医所说的“肾”与健康有何内在联系?(中医百科)
肾,俗称“腰子”。西医学说它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一个脏器,位于腰1~3椎左右两侧,形如蚕豆,其生理功能则主管尿液分泌排泄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倘若肾脏患病,一般均侵害其实质。因此,西医临床诊断有肾小球肾炎、肾 ...
2015-11-30 23:04
燮理阴阳治杂病使用对药临床经验(中医百科)
朱良春老师对药临床经验,我们已经整理发表了“顽痹诸症、慢性肾炎、心脏诸疾”见《辽宁中医杂志》和《实用中医药杂志》,今继将朱师培补肾阳法暨燮理阴阳法及其在疑难杂病中的应用,浅析如下,以飧同道。 1、培补肾 ...
2015-11-30 23:04
脾胃是生命的根本(中医百科)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 ...
2015-11-30 23:04
中医减肥(中医百科)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早在古医籍中就有记载,称肥胖者为“肉人”、“肥人”。认为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故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其治法有辨证施治、单方、验方、气功、针灸、耳针、药膳等,这些方法对肥胖的 ...
2015-11-30 23:03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医百科)
人在自然界中生活,是因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
2015-11-30 23:03
针灸治疗知多少?(中医百科)
1.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 针灸所刺激的穴位是与人体经络相通的,而经络又内连脏腑,外达四肢、五官,所以,针灸可以通过对穴位的针刺或艾灸,达到调整脏腑及全身各部气血的作用。 2.有那些常见病用针灸的治疗效果最好 ...
2015-11-30 23:03
中医对五行的认识(中医术语 )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 ...
2015-11-30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