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 发表于 2004-8-18 12:36:58

【连载】儒释道学医

    对了,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人,要学中医,我向他,推荐您了!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528&show=0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8-18 12:50:31

【连载】儒释道学医

1
昨天因为从事计算机的软件工程,而没有上网,实在抱歉,使您久等了,您真让给我感动
2
关于我的签名,那是两首歌的歌词:《少年壮志不言愁》、《醉拳》
3
关于电视机:它使得人们的感性思维增加了,但是理性思维减少了,人没有了理性思维,那就失去了人的伟大
4
关于酒,我是不善于喝酒的,请您不必担心
5
关于深夜工作的问题:曾有一位朋友告诉我 像我这样的年纪应该“一年当三年用”,所以我是日日不敢懈怠。不过我会注意身体的——如果一个中医医生,总是有病,那就说明此人不学无术
6
关于你我:我想,今后我们的讨论能否另开一个主题?这里我需要长期发贴,继续我的连载。
7
再次为您的执着感动中…………
=================
在另外的地方——中国健康网,有同样的回复,感谢您持续关注我的文章。
我会到您说的益民论坛看看的。

糖糖 发表于 2004-8-18 12:54:01

【连载】儒释道学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08/18 01:10pm 第 3 次编辑]

   
      我当然很愿意,只是,因为,我对您很尊敬,另一个主题,就以您来开辟、命名!而我写给您的文章,因为,攸关您的未来,您务必要重复地,再看看啊!
      现在,我还怕您,会太累了,只要您告诉我,您会看到,我所写给您的文章,会回复给我,我,就放心多了!

糖糖 发表于 2004-8-18 13:42:09

【连载】儒释道学医

   
      真的很抱歉,因为,这篇文章,很重要,可是,我又怕您,不知道,只好,再度违反了,您告诉我的规则!我向您致歉!
            
               您可知,医有五等么?
http://zy.dyjc.net/bbs/dispbbs.asp?boardID=21&ID=68&page=1

                     医有五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种人,只会念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于中医学术,实际上还是门外汉。平日,打听名医,好开什么方药,依样葫芦,拿去应诊,看病用方,与抄方无异,冀其有效,自不可能。
      二等医生,叫「用药医生」。这种人,正式学过,中医基本理论,懂得生理病理、理法方药,但是,一般的病可以治,病情,稍一复杂,就束手无策。因为,所学尚在皮毛,辩证自然不清,全凭自己,对症用药,头痛则白芷、川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胸无定见,幸中自少。
   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这种人,正式受过老师教训,学有师承,对于中医学,下过一番功夫,比较精,有点根底,会辩一点证,也能够综合分析,辩证论治。虽然,学有渊源,但是经验不够,所以,旁人能治的病,他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他也治不好,现在,所谓好医生,大致属于这类。
   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这种人,学验俱富,能够纯熟地,将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着复杂的病,不论,头绪多么繁杂,病情多么凶险,一经此人之手,辩证如理乱丝,轻拢慢捻,渐得丝头,用药如解死结,徐引缓导,切中症结,别人治不好的病,此人能治好许多,一方一药之投,看似平淡,而渐入佳境,在从容和缓之中,即愈大症。这种医生内里蕴藏了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堪称名医。
   最上等医生:旁人治不了的病,一到此人之手,往往着手回春,辨证分析,准确细微;论治方药,贴切对病。可惜,这种医林妙手,在今天,所见甚少!
   明了医有五等,习医者,学有方向,万不可,浅尝辄止!一边,投师访友,从人学;一边,钻研典籍,从书学;一边,勤于临证,从病学,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要敢于反躬自省,终可成为,四、五等医生。愿天下为医者,共勉之!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8-18 14:27:07

【连载】儒释道学医

^_^
在本版,我又发了一个帖子,请您参与讨论,您的文章我多读几遍又何妨?

慕容绍宗 发表于 2004-8-18 14:33:10

【连载】儒释道学医

蔡瑜萱女士你好,您的文笔很好,不愧是中文专业,就是您的句读方式很难理解,确实有的时候比古代汉语还难理解,请问在台湾的句读方式都是这样的吗?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8-18 14:35:02

【连载】儒释道学医

慕容先生何出此言?

医者父母心 发表于 2004-8-18 21:32:39

【连载】儒释道学医

久仰严世芸大名,先生既然见过此老,何不将您请他诊治经历细细写下来,以见其医者风范!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8-19 14:36:11

【连载】儒释道学医

7.4.3津液与气血之病机
血主,心火,今与上合之,五行齐备。愚读《中基》,无非阴阳五行,此宇宙之功,号曰“灵枢”,或称为人也。流水不腐户枢不杜,此其灵也。
水湿痰饮阻脏腑气机,又以心火气为最,号曰“水饮凌心”,固克之,今又凌之,如泰山压顶。阴水液反侮阳土,胃亦危。土本克水,四肢无土,亦易为水犯。
气能随血脱也能随津液脱。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津血同源一体,此赏彼亡,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为舟津液为水。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星期一23时51分
===================================
7.5内生五邪
五邪内生,乃气血津液之变,故不为病因而为病机。五邪之生,内属脏腑外属季节。

儒释道 发表于 2004-8-19 14:38:46

【连载】儒释道学医

回楼上的“医者父母心”
当时我的情况是:口干,略有骨蒸,拼命喝水也不见好
我因为是冒充病人去的,自然将病情说得十分恐怖,他的学生给我定的脉象是细数,舌干红,无苔 。但是严世芸先生只说了一句话:气功不要瞎练
后来我停止练功几天,就好了。
显然,在脉象细数 的时候,尽管舌苔等等也都有亡阴的现象,但是我的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虽然是亡阴,但是不严重——是阳的上升过快,导致阴跟不上补充而已。并非阴本身的亏虚。
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病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儒释道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