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古今医案按-卷八-脱肛
东垣治一女子脱肛。用糯米一勺。浓煎饮。去米。候温。洗肛温柔。却先以砖一片火烧通红。用醋沃之。以青布铺砖上。坐肛于青布上。如热则加布令浓。其肛自吸入而愈。 〔附〕一人大肠头出寸余。干即自脱落。随又出。名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1
何澹安医案-失音
咳逆咽痛音哑,脉象紧数,乃肺虚肝液亏也,甚为棘手。 川黄连 枇杷叶 橘白 人中白 知母 陈阿胶 紫菀 麦冬 生米仁 鸡子黄(生冲) ■ 肾水不能制火,必致克金,阴精不能化气,必致咳病燥,所以咳逆音哑,脉动无神,此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1
古今医案按-卷八-痔
一妇产后痔作。疮有头如赤豆大。或下鲜血。或紫血。大便疼。与黑神散。又多食肉太饱。湿热在大肠所为。以郁李仁去皮、麻仁、槐角各七分。枳壳、皂角仁各五钱。苍术、归尾、生地各三钱。大黄炒一钱六分。煎服。 震按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1
何澹安医案-肺痿
上膈及臂(膀)胀痛不仁,六脉弦数,坐卧不宁,此温邪入络,恐肺气痿伤,须用清通法(近时稍有痰喘。) 旋复花 羚羊角 法半夏 当归 白蒺藜 橘叶 代赭石 川郁金 炒苏子 秦艽 生米仁 桑枝 ■ 络不通气,痹右胸肋高肿,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1
古今医案按-卷八-瘴气
陈三农治制府王姓。感冒瘴气。寒热头疼。胸膈饱闷。眩晕恶心。脉数而洪。用藿香正气散。加浓朴、槟榔、羌、防、苏叶。一剂而寒热退。头不疼。减去羌、苏、防风。加草豆蔻、半夏、枳壳。恶心胀闷皆愈。 又治梧州方姓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1
何澹安医案-虚劳
气虚表弱,色脉少神,自汗属泄,法当培本。 炙黄 茯神 白芍 地骨皮 牡蛎 红枣 川石斛 枣仁 新会 女珍子 桑叶 ■ 表里交虚,形衰脉弱,病经三载,须气阴并补。 炙黄 茯神 山药 麦冬肉 丹皮 熟地 枣仁 五味 女珍子 红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1
古今医案按-卷九
叶杏林指掌赋曰。医学之传。首自黄农。女科之始。则由扁鹊。邯郸为带下之医。史迁所载。产宝着愈风之散。华佗所传。病机不等。巢元方之立论最详。精血攸关。褚侍中之遗书甚善。热入血室。脏燥悲伤。胃气下泄而阴吹。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1
何澹安医案-遗精
相火旺而兼湿热下注,以致阳举精泄,六脉弦滑。以滋清佐苦泄法。 鲜生地 莲须 赤苓 丹皮 米仁 川柏 龟板 萆 泽泻 甘草 ■ 精关不固,腰脊痿痛,六脉细软无力。宜涩精温补。 炒熟地 淮山药 川断 北五味 湘莲肉 制于术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1
古今医案按-卷十 外科
震于疡科幼科。素所未谙。故不敢选。今择其与内科有关涉者。略采数条。以作邻壁之余光。 疥疮 陈斗岩治金台僧嗣真。遍体生 。岁久。药罔效。陈曰。此太阴之经蕴风邪。风化为虫病也。初犹未信。翌日。僧持疮痂数片细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0
何澹安医案-淋浊
中气不足,便浊下注,以四君摄精治。 真西党 茯神 牡蛎 北五味 炙草 淮山药 萆 牛膝 炒白芍 又丸方,即前方加于术、米仁,湘莲肉。 ■ 久浊元虚,六脉无力,健中升清,自然安适。 制于术 萆 生米仁 牡蛎 冬瓜子 赤苓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0
何澹安医案-尿血
膈胀尿血,由厥阴气郁,膀胱络伤也。暂用破瘀导下法。 川连 制军 川郁金 泽泻 甘草梢 赤苓 归须 延胡索 蒌皮 琥珀屑 接服方 萆 淡苓 牛膝炭 泽泻 生藕 赤苓 丹皮 生米仁 莲须 ■ 腹膨便溺,下注尿血,由肝经热郁,膀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0
古今医案按-卷十 幼科-胎毒
东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岁。身生红丝瘤。不救。后四子至三岁。皆病瘤而死问何缘至此。翌日思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故生子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汝试观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0
何澹安医案-小便闭癃
外症已愈,小溲仍然不爽,脉象亦未柔软,大补不宜(阴囊溃烂。) 生洋参 丹皮 萆 龟板 甘草梢 制首乌 赤苓 米仁 莲须 ■ 命门气亏,兼之中虚气陷,清气不升,小便溺塞,诊得六脉沉弱,所以凉剂不宜多服。 西党参 升 ...
分类:
何澹安医案
2015-12-10 21:50
古今医案按-卷十 幼科-胎晕
江篁南治一儿产数日。常昏晕。一日五六见。医作惊风治。不效。江以大补气血之剂浓煎汤喂之。并饮乳母。多服渐减而愈。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0
古今医案按-卷十 幼科-热证
立斋治李阁老子。潮热。饮食如故。自申酉时甚。至子丑时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热渴饮冷。薛以为脾胃实热。传于肺与大肠。先用清凉饮四剂。结热始退。又用四物、柴胡、黄连数剂。其疮渐愈。彼欲速效。另 ...
分类:
古今医案按
2015-12-10 21:50
1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