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胎产心法-卷之下-心痛即胃脘痛论
人之胃脘,居于心下,产后或伤寒气及冷物而作痛,因痛近于心,俗呼为心痛。殊不知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行气,统驭脏腑。血气盛则泰然安宁,血不足则怔忡惊悸不安耳,岂可痛乎?若寒伤心经,为真心痛,与真头痛证同,皆 ...
分类:    2015-12-8 23:09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徐蔼辉曰:此“淋”字,与俗所云“赤淋”淋字不同。彼指赤带言,系女精;此系指小水言也。妊妇淋曰子淋。小便不出曰转胞。子淋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转胞频数,而溲少不痛。淋属肝经阴亏火炽;转胞因膀胱被胎压住。膀 ...
分类:    2015-12-8 23:09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一-慈幼敬心赋
医门治例,幼科最难。肠胃脆而多伤乳食,筋骨嫩而易感风寒。易虚易实兮,变如反掌;或补或泄兮,贵若转丸。咸多泄肾,酸甚扶肝。苦入心而寒凉损胃,辛走肺而燥热伤元。欲求中正。无过平甘。或病须于(1)瞑眩兮,勿犯其 ...
分类:    2015-12-8 23:09
胎产心法-卷之下-腹痛论
产后腹痛,先问血块。如有血块,只服生化汤,甚则调失笑散,其块消而痛自止。《尊生》亦用生化汤,稍久始调失笑散,下延胡一钱。若风冷乘虚入腹,或内伤寒凉之物作痛,得人按摩略止,或热物熨之略止,宜加味生化汤。 ...
分类:    2015-12-8 23:09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二十二节 妊娠滞下及下利
《本草纲目》:妊娠下利,用鸡卵一个,乌骨者尤妙。开孔去白留黄。入漂铅丹五钱搅匀,泥裹煨透,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服效是男,两服效是女。 沈尧封曰:曾试过,有效有不效。然利即不止,而腹痛必缓。 薛立斋 ...
分类:    2015-12-8 23:09
胎产心法-卷之下-小腹痛并儿枕痛论
产后虚中感寒,及饮食冷物,下攻小腹作痛,前已论之矣。又有因血虚痛及小腹者,亦服生化汤妙。至血块作痛,俗名儿枕痛者,亦用生化汤;不应,用延胡生化汤均可。冯氏用芎、归、益母、山楂、香附、陈皮煎服。甚者,加 ...
分类:    2015-12-8 23:09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二-小儿总治法
面赤发熟服凉惊,黄白发热用胃苓。身热便闭三黄下,瘦弱发热集圣灵。变蒸发热用拿法,惊风导赤吞泄青。泄泻胃苓用一粒,热泄玉露散同行。寒泄理中丸可服,泄渴白术散生津。痢疾保和同香连。疟疾养脾疟自平;咳嗽玉液 ...
分类:    2015-12-8 23:09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二-小儿初生脐风
初生三五日,大便血尝来。黑色为胎粪,鲜红实可哀。初生便呕吐,跑浆蓄(1)胃中。物尽吐自止,不止便为凶。 小儿初生十日内,少乳多啼常喷嚏。急看喉中有珠泡,手法刮去免扰虑。 不看撮脐风,撮脐粪少通。急用解毒药( ...
分类:    2015-12-8 23:09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二十三节 妊娠腹痛
《金匮》曰:妇人怀妊腹中 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 (三两) 右六味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金匮》曰: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 ...
分类:    2015-12-8 23:09
胎产心法-卷之下-腰痛论
产后腰痛者,由肾位系胞,腰为肾府,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或虚未平复,而风冷乘之,二者皆致腰痛。若寒冷邪气,连滞背脊,痛久未已,后忽有孕,必致损动,宜养荣壮肾汤主之。如产后日久腰痛,济阴大造丸治之。如 ...
分类:    2015-12-8 23:09
胎产秘书-上卷-胎形
一月如露珠,二月如桃花,三月分男女,四月形象具,五月骨节成,六月毛发生,七月动右手(是男于母左,是女于母右,)八月动左手(是男于母右,是女于母左,)九月三转身,十月始满足。
分类:    2015-12-8 23:09
沈氏女科辑要-卷上-第二十四节 妊娠腰痛
《大全》云:妇人肾以系胞,腰痛甚则胎堕,故最为紧要。若闪挫气不行者,通气散;肾虚者,青娥不老丸。总以固胎为主。 通气散方(《良方》)破故纸瓦上炒香为末,先嚼胡桃一个,烂后,以温酒调服故纸末三钱,空心服 ...
分类:    2015-12-8 23:08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二-小儿变蒸
小儿初生多变蒸,三十二日细推论。如蚕之眠添智能,遍身发热不惺惺。 变蒸休用药,三日自然安;外感惺惺散,伤食保和丸。 惺惺散内用人参,甘桔川芎白茯苓,细辛少许天花粉,防风白术九味行。
分类:    2015-12-8 23:08
胎产心法-卷之下-胁肋痛论
产后胁痛,乃败血流入肝经,其厥阴之脉,循行胁肋,故作痛。此证有虚实,宜分治之,不可误也。如胁下胀,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其血,芎归泻肝汤主之。如胁下痛,喜人按,其气闪动肋骨,状若奔豚者,此去血太多, ...
分类:    2015-12-8 23:08
胎产秘书-下卷-产后总论
凡病起于血气之衰,脾胃之虚。况产妇气血脾胃之虚弱,殆有甚焉。丹溪论:产后当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故治法:有气毋专耗气,有食毋专消食,热不用芩连,寒不用附桂。如中虚外感,见三阳表证之多,似 ...
分类:    2015-12-8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