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三心集·杂证谟-痞满
经义 《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 《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脏气法时论》曰: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 ...
分类:    2015-12-7 18:32
金匮钩玄-卷之三 小儿科-夜啼
人参(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姜汁炒) 甘草(半钱) 竹叶(二十片) 作二服。加姜一片,煎服之。
分类:    2015-12-7 18:32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治小儿白浊
都下医者孙琳尝以此医一贵人,不数服而愈!淡豆豉不以多少,研细,入剥净大蒜逐旋同研可丸为度,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汤下。
分类:    2015-12-7 18:32
温病指南-序
温病之与伤寒。犹水火冰炭之不相入也。世以治温古无专书。袭治伤寒法治之。以温热之病。辄投以麻桂辛温之剂。抱薪救火是自焚也。或者穷而思变。则又易以防风通圣之属。杂苦寒攻下于温散之中。不惟苦燥伤阴且有下早结 ...
分类:    2015-12-7 18:32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唇生核
论曰唇生核之候,大概与唇疮紧唇相类,然其肿至于生核者,盖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脏腑俱有风热,风热之气,冲发二经,与血气相搏而为唇肿,外复为风冷所乘,血气凝结,聚而不散,故生核也。 治脾胃蕴积热气,复为风 ...
分类:    2015-12-7 18:32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泄泻
经义 《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湿胜则濡泄。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 ...
分类:    2015-12-7 18:32
金匮翼-卷八-疝症统论
昔人论疝,有专主厥阴经者,有专主任脉者,有兼言五脏者。主厥阴者,谓肝之脉环阴器,抵少腹,是厥阴之分,乃受疝之处也。主任脉者,谓《内经》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故任之脉,为疝之源也。兼五脏者,谓《内经》 ...
分类:    2015-12-7 18:32
金匮钩玄-卷之三 小儿科-口糜
戴云:满口生疮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 又方: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分类:    2015-12-7 18:31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八味丸
治小儿骨弱,至七、八岁不能行立者,只服八味丸一料自愈,功在泽泻耳。
分类: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凡例
·是书原本吴鞠通温病条辨。参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效秘传。薛生白温热赘言。及叶薛缪三家医案。王孟英五种章雅堂医撮诸书。略短取长删繁就简。书中但言见何证宜用何方。以期明白易晓。而于古人因证立方之奥旨。未能一 ...
分类:    2015-12-7 18:3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紧唇
论曰紧唇之候,其本与唇疮同,疮未及瘥,热积在胃,复为风湿所搏,故令口唇发肿,疮紧而痛,湿溃出黄水,久而不愈,谓之紧唇,脉经论足阳明之脉所生病,则曰唇紧者,盖阳明胃之脉侠口环唇,风热所客,则为紧唇之病, ...
分类:    2015-12-7 18:31
金匮翼-卷八-诊候生死要法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脏盛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 ...
分类:    2015-12-7 18:31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四心集·杂证谟-痢疾
经义 《通评虚实论》帝曰:肠 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 下浓血何如?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曰: ...
分类:    2015-12-7 18:31
温病指南-卷上-温病总论
温病与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有。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 ...
分类:    2015-12-7 18:31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治小儿初生不饮乳及不小便
葱白一寸,四破之,以奶汁二合,于银石器内煎,取一合灌之立愈。吴内翰曾氏外孙,初生移时不饮乳及不小便,皆惊以为恶证,亟取《外台秘要》检之,得两证,用此一方遂愈!
分类:    2015-12-7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