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订阅
古籍
下级分类:
经典类
|
中药类
|
方剂类
|
各家类
|
五官类
|
四诊类
|
针灸类
|
外科类
|
妇儿类
|
医案类
|
养生类
|
现代类
金匮钩玄-卷第一-中风
大率主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或虚挟火与湿;亦有死血留滞者,外中于风者;亦有中气者,当从痰治,顺气化痰。若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吐沫直视、喉如鼾睡、肉脱筋痛者,皆不治。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 ...
分类:
金匮钩玄
2015-12-7 18:16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诸蛇虫所伤皆可治
真有神效。重五日合。 以杏核七七个,每个磨开一窍,去仁,研真雄黄末填其中,次以腊封之,共置一瓦盒内,盒口更须固济,窖于向北静处檐下,七七日取出,要用则旋开一核,以津液调雄黄敷咬处,当不移时,毒瓦斯尽作 ...
分类:
是斋百一选方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阳证阴证辩(九)
凡治伤寒,须先辩阳证阴证。若病自三阳不能解散,而传入三阴,则寒郁为热,因成阳证。盖其初病,必发热头痛,脉浮紧,无汗,以渐而深,乃入阴经。此邪自阳分传来,愈深则愈热,虽在阴经,亦阳证也。其脉必沉实有力,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注门-鬼注
论曰鬼注者,忽因鬼邪之气排击,当时即病,心腹刺痛,闷绝倒仆,如中恶状,余势不歇,停积弥久,有时发动,连滞不已,乃至于死,死则注易旁人,故谓之鬼注。 治鬼注风冷,饮食不消,心腹胀满,攻刺心痛,大便不通, ...
分类:
圣济总录
2015-12-7 18:16
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邪热入厥阴而成消渴。成氏所谓邪愈深者热愈甚也。气上冲心。心中疼热者。火生于木。肝气通心也。饥而不欲食者。木喜攻土。胃虚求食。 ...
分类:
金匮要略心典
2015-12-7 18:16
金匮钩玄-卷第一-六郁
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即喘,寸口 ...
分类:
金匮钩玄
2015-12-7 18:16
丹溪心法-卷四-疠风六十四(附身上虚痒)
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阳明一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6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蛇伤
急取虾蟆烂捣罨痛处极妙,仍将绢片轻轻包定药,又以头垢敷伤处。
分类:
是斋百一选方
2015-12-7 18:16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三阳阳明证(十)
仲景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6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注门-气注
论曰气注者,邪气传注,蕴伏于肺也,肺主气而通行表里,若为注气所传,则其病随气游走,冲击掣痛,上喘奔急,饮食不下,是为气注之候。 治一切气注,大肠结涩,背膊刺痛,气注四肢,及食物不消,奔豚气逆,浓朴丸方 ...
分类:
圣济总录
2015-12-7 18:16
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
分类:
金匮要略心典
2015-12-7 18:16
丹溪心法-卷四-缠喉风喉痹六十五(附咽痛咽疮)
喉痹,大概多是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一方,射干,逆流水吐之。又方,李实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周遭(用新采园中者)。缠喉风,属痰热,戴云:“谓其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 ...
分类:
丹溪心法
2015-12-7 18:16
金匮钩玄-卷第一-癞
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气,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 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涎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散取恶物陈虫于谷道中出。取出虽有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乎阳明 ...
分类:
金匮钩玄
2015-12-7 18:16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蜂螫
于地上寻小竹或木棒儿正南北安顿者,取在手就地写十字,先从南划至北,次从东划至西,然后于十字中心掏一捻土,敷在痛处,立止,屡曾用之,殆不可晓,须志诚乃验。 又方,生芋头刮汁敷之,沈存中尝用之,出《笔谈》 ...
分类:
是斋百一选方
2015-12-7 18:15
景岳全书-卷之七须集·伤寒典(上)-两感(十一)
病两感于寒者,一日则太阳与少阴表里俱病,凡头痛发热恶寒者邪在表,口干而渴者邪在里。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表里俱病,身热目痛、鼻干不眠者邪在表,腹满不欲食者邪在里。三日则少阳与厥阴表里俱病,耳聋胁痛、寒热而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15
1 ...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 1973
/ 1000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