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伤寒大白-卷四-不语
不语之症,内伤外感皆有。外感不语,即噤口伤寒也,世有其症,无其书,故补注之。内伤不语,有舌强不语者,神志仍清,口亦能开,但舌本强硬,不能言语也。有口噤不语者,舌本无病,但牙关紧咬,口不能开而不能言语也 ...
分类:    2015-12-7 18:1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六 第二十四门-治恶疮十全膏
白蔹 白芨 黄柏 苦葫芦蒂 赤小豆 黄蜀葵花 上等分为细末,以津于手心内调如膏药涂之,只一上。
分类:    2015-12-7 18:10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尸门-飞尸
论曰飞尸者,其状令人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是也,此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疾如飞走,故谓之飞尸。 治一切飞尸鬼注,风痹身体皆痛,如针刀刺,呕逆痰癖,除五劳七伤万病,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
分类:    2015-12-7 18:10
丹溪心法-卷四-惊悸怔忡六十一
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痰迷心膈者,痰药皆可,定志丸加琥、郁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因是血少,肥人属痰,寻常者多是痰。真觉心跳者是血 ...
分类:    2015-12-7 18:10
伤寒大白-卷四-发
发 症,海藏分四条,一曰温毒,二曰热病,三曰时气,四曰伤寒。至吴氏书,改热病发曰阳毒,又增出内伤寒凉、阴症发 共为六条。然究其实,伤寒热病者多,阴症发 甚少。 即内伤寒冷抑遏,阳火不伸以致发 ,不过用辛温 ...
分类:    2015-12-7 18:10
格致余论-受胎论
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论,愚切惑焉。后阅李东垣之方,有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此确论也。《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乾坤, ...
分类:    2015-12-7 18:10
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六变辩(三)
六变者,表里寒热虚实也。是即医中之关键。明此六者,万病皆指诸掌矣。以表里言之,则风、寒、暑、湿、火、燥感于外者是也。以里言之,则七情、劳欲、饮食伤于内者是也。寒者,阴之类也。或为内寒,或为外寒,寒者多 ...
分类:    2015-12-7 18:1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六 第二十四门-治多年恶疮,疮口不干者
采冬瓜叶阴干,瓦上焙,碾极细贴疮,湿处三、二次便干,累效。
分类:    2015-12-7 18:10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尸门-尸注
论曰尸注者、尸病注易于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尸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满,喘急不得息,上冲心胸,傍攻两胁,或 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 ...
分类:    2015-12-7 18:10
丹溪心法-卷四-健忘六十二
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人事 【附录】健忘者,此证皆由忧思过度,损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虑过度,病在心脾。又 ...
分类:    2015-12-7 18:10
伤寒大白-卷四-温病
《内经》以冬月天寒,人伤而即病者,名伤寒。若伤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热,至春而病者,名温病。《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言太阳病,以不渴恶寒名伤寒,以渴而不恶寒者,名温病。然则《内经 ...
分类:    2015-12-7 18:10
格致余论-人迎气口论
六阳六阴脉,分属左右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在左,主血;肺、大肠、脾、胃、命门、三焦在右,主气。男以气成胎,故气为之主;女以血成胎,故血为之主。若男子久病,气口充于人迎者,有胃气也,病虽重可治; ...
分类:    2015-12-7 18:10
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表证篇(四)
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火燥,气有不正,皆是也。经曰:清风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 ...
分类:    2015-12-7 18:1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六 第二十四门-治一切恶疮已破,脓血不止者
蜗牛并壳肉烧存性,入轻粉少许,调敷之。
分类:    2015-12-7 18:10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注门-诸注统论
论曰诸注者邪气所注也,皆因精神衰弱,经络空虚,伤于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或感生死之气,或挟鬼物之精,初为中恶客忤卒死诸尸之类,虽或暂瘥,必有邪气伏于经脉,流传腑脏,深挟骨髓,经久不已,皆成注病,变状多端 ...
分类:    2015-12-7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