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简介
本讲介绍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前人有“寒者温之”的治疗经验,就是说用温热药以治疗寒证。寒邪在表的用辛温解表药,已在‘发散药”中谈过。寒邪在里的则须用‘温热药’来治疗。因为祛除寒邪的药也能 ...
分类:    2015-12-11 21:4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炙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此方用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凉润之品,大补津液。因脉已结代,心已动悸,已现津液燥热之象。津液乃中气旋转之所生。必须中气旋转,津液方能复生。又必须津液滑利,中气方能旋转。此互相关系的实际上,学者能思维透澈, ...
分类:    2015-12-11 21:41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2条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分类:    2015-12-11 21:41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 ...
分类:    2015-12-11 21:4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时方中之二陈汤,陈半夏陈橘皮茯苓甘草,世皆认为治痰通剂。有以二陈汤治胸中痞塞短气。不见效者。半夏与杏仁之分也。半夏性燥,杏仁性润。燥药伤津,润物养津。半夏只可去痰,不可用以去湿。用燥药去湿,津伤而湿不 ...
分类:    2015-12-11 21:41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3条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它说阳明病本来它是自汗出,那么若在发其汗,这津液亡失太多了,小便又不利,那 ...
分类:    2015-12-11 21:4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酸枣仁汤证推论的意义
失眠除因胆经寒外,有胃气不降者,用法半夏五钱,党参五钱,红枣六枚。半夏专降胃逆,参枣补中气。胃气降相火乃降,相火降入肾家,故眠也。脉象平和,或右关脉大,无肝胆病证者,便是。 有因胆经热者,半夜手掌发胀 ...
分类:    2015-12-11 21:4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肉桂
肉桂味辛,甘,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的作用。其性浑厚凝降,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旧称“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 1.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则可发生男子阳萎,精冷,妇女 ...
分类:    2015-12-11 21:4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4条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这个脉迟是个不足的脉,这个在仲景里头说就是这个阴虚血少脉迟啊,那么也就是津液不足,汗出多,那个汗出多就影响那个津液虚嘛,但是还微恶寒,表还 ...
分类:    2015-12-11 21:4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祛寒回阳。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腹痛、腹泻: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痛, ...
分类:    2015-12-11 21:4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5条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前面这一节说的是太阳中风专属阳明的,这一节呢就说太阳伤寒。这个都可以说是太阳阳明了。脉浮,无汗而喘,这是个表实,脉浮为在表啊,这个无汗而喘,应该是在外在 ...
分类:    2015-12-11 21:4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吴茱萸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胃散寒、疏旰燥脾,暖肾治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1.胃痛吐酸:胃寒疼痛,吞酸,呕吐,胸满等症,可甩吴茱萸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常配合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等同用。如肝气郁而 ...
分类:    2015-12-11 21:4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6条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病,这是里热的一种证侯的,发热汗出者,那个热越于外,这个不能发黄 ...
分类:    2015-12-11 21:40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川椒
川椒味辛,性热。有温中祛寒,下气,杀虫等作用。因寒所致的胃痛、腹痛、腹中冷气攻胀等症。可配干姜,党参(人参)、饴糖(大建中汤)、高良姜,香附等同用。据动物实验报导,本晶所含的挥发油,小量时离体肠管呈持 ...
分类:    2015-12-11 21:4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37条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证,大便干的,这个证,他没说是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喜忘就是好忘,咱们现在说的那个好忘,可 ...
分类:    2015-12-11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