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天南星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主要功用为祛风痰。临床应用时根据两种不同炮制品种而治症有所不同,今分述于后; 1.制南星(用生姜制过的):主用于因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中风仆倒、口眼喁斜、舌强失语、痰声漉漉以及惊风, ...
分类:    2015-12-11 21:3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43条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属阳明也,这个也是个错误叫我看,应该属胃,这个不是属阳明病的,阳明病头先讲那个,开始那个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就是太阳阳明与少阳阳明也 ...
分类:    2015-12-11 21:3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推论的意义
现代所谓盲肠炎病,以割去盲肠为惟一治法。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盲肠炎病,则系运动全身为惟一执法、治法。人身构造复杂极矣。但总不外左升右降,以成一整个圆运动的功能。大病将愈,每于半夜阳生之时,感觉 ...
分类:    2015-12-11 21:3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白芥子
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气豁痰、消肿散结。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苈子、半夏、陈皮、茯苓等 ...
分类:    2015-12-11 21:3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前人谓此方用大枣以和药力。这句话,与甘草和百药的话一样的无着落。甘草并非和百药也。人身十二经,皆根源于中气,中气左旋右转,经气左升右降。升降不乖,是为平人。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是为病人。经气的升降 ...
分类:    2015-12-11 21:3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皂角
皂角味辛咸,性温。为强烈的祛痰药。并有开窍搜风的作用。 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可用皂角(或配同量的细辛)为末,吹入鼻中取嚏,打嚏喷后,则肺窍通,气血较为通畅,然后针灸,用药较为易治。如吹鼻后无嚏,则 ...
分类:    2015-12-11 21:3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甘麦大枣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人秉造化圆运动的大气而生大气中有什么,人身有什么。大气有降沉升浮,人身有降沉升浮,而并不觉得有所谓降所谓沉所谓升所谓浮者,中气旋转,作整个的圆运动也。病者,降沉升浮分析也。原理下篇,气降则悲,气降则哭 ...
分类:    2015-12-11 21:39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白附子
白附子味辛,性温。有祛风化痰、逐寒湿的作用。常用于治风痰。 1.中风口眼歪斜:头面部受风寒侵袭,经脉拘急,风痰阻滞经络,口眼歪邪等症,可用白附子配白僵蚕,全蝎(牵正散)等同用,我常以牵正故方加白芷,荆芥 ...
分类:    2015-12-11 21:3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温经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后世治妇人病,统以四物汤为王。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谓男子以气为王,女子以血为王。不问内伤百病,皆用四物汤加减,即外感各病,亦用四物汤加减。名六物四合汤。无一点理法,一人倡之,众人和之,误人多矣。不知人是 ...
分类:    2015-12-11 21:3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温热药-硫黄
硫黄味酸,性热。大补肾阳,性虽热但不燥,且能疏利大肠,治老人虚秘(阳虚而大便秘结)。 内服可用于肾阳虚衰而致两足寒冷无力、阳萎,阴冷以及阳气暴绝、命欲垂微者,可配合熟地、山萸、巴载天、淫羊藿、肉苁蓉、 ...
分类:    2015-12-11 21:3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桂枝汤为治外感受风而病疏泄的大法。麻黄汤为治外感受寒而病收敛的大法。桂麻各半汤为治风寒两感的大法。麻黄其性疏泄。专通收敛。桂枝之芍药其性收敛,专平疏泄。芍药的作用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 乡村无医药之处 ...
分类:    2015-12-11 21:3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大承气汤核桃承气汤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整个的《伤寒论》,曰表病、曰里病、曰经病。表曰荣卫、里曰脏腑、经曰少阳之经。脏乃脾脏肾脏肝脏,腑乃胃腑与膀胱腑。胃腑之病最多,膀胱腑之病最少。六气(图)三阳与三阴平列。 《伤寒论》整个病证,实是三阴脏 ...
分类:    2015-12-11 21:3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44条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而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 ...
分类:    2015-12-11 21:3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方下篇-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大柴胡汤证呕而下利胸痞,与太阴吐而不利胸痞,明辨于下。吐而下利又加心痞,乃太阴寒证太阴之吐利,不发热,不出汗,胸痞不硬。今一面下利,又胸硬,又出汗发热,乃少阳之热利。利出而兼呕,乃少阳之热呕。呕无物有 ...
分类:    2015-12-11 21:3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45条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夜,大便因硬也。 脉象浮沉相对,浮为太过,属阳,沉为不足,属阴。阳脉微,指脉浮而按之微,即太阳 ...
分类:    2015-12-11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