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下级分类: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
邓铁涛医话13篇
|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
方剂心得十讲
|
郝万山讲伤寒论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
|
麻瑞亭治验集
|
名老中医之路
|
思考中医
|
手穴手纹诊治
|
医林五十年
|
用药心得十讲
|
走近中医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人体使用手册
思考中医-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一、伤寒论说什么?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进入《伤寒杂病论》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这些问题前,应该首先弄清楚这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论题,通过书名来解决。 1.伤寒的涵义 伤寒 ...
分类:
思考中医
2015-12-11 21:1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苓术二陈煎(《景岳全书》)
带皮茯苓12克、生晒术3克、淡干姜1.5克(炒)、广陈皮6克、泽泻5克、姜半夏9克、猪苓5克、清水炙甘草1.5克,水煎服。 此方也是从二陈汤发展而来的,其健脾利湿的力量大于二陈汤,且能温脾化气。脾胃虚寒之人,中湿容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13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7 讲脾虚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到的是水气病,由于水气病,我们还有一个方证没有讲完,所以我们水气病的最后小结,我们等谈到肾阳虚,阳虚水泛证的真武汤证的时候,我们再给大家做归纳、作总结。 下面我们就谈 ...
分类:
郝万山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64条
下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麻瑞亭治验集-麻瑞亭小传
麻瑞亭,生于1903年,山东省安邱县人。15岁时,染病危笃,幸得其舅祖(清代名医黄元御第四代传人)李鼎臣全力救治,化险为夷。遂毅然拜李鼎臣为师,习医8年。 1931年,麻瑞亭随父迁居西安。1937年参加陕西省中医师考 ...
分类:
麻瑞亭治验集
2015-12-11 21:13
名老中医之路-从施今墨老师获得的学识和教诲
朱师墨 施今墨老师医学渊博,经验丰富,融通中西,推陈出新,兼以热心挹菁拔萃,提携后学,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师墨虽蒙殷切诱导,侍诊学习有年,但由于天分有限,努力有亏,自稽所获,只是粗 ...
分类:
名老中医之路
2015-12-11 21:1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姜半夏45克、胆星45克、橘红30克、枳实30克、杏仁30克、瓜蒌仁30克、炒黄芩30克、茯苓30克,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绿豆大。每次服6~9克,温开水送下。现在均把此方减量,作为汤剂服用。 此方为治热痰的常用方,功能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1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65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思考中医-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前面这一章我们讨论了伤寒的意义,伤寒实际上就是影响阳的收藏,影响阳体,然后通过这个影响进而波及阴阳的全面。在上面的讨论里我们已经描述到阴阳的变化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还太粗略,这一章我们将更具体地讨论这 ...
分类:
思考中医
2015-12-11 21:13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8 讲肾阳虚证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 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 ...
分类:
郝万山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麻瑞亭治验集-上卷 总论-阴阳五行
天地未分,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浮升之清气为阳,沉降之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清气浮升而亲上,是为天,浊气沉降而亲下,是为地。天地之间,化生万物,而万物皆阴阳之所变化,所以万物之生长、变化、消 ...
分类:
麻瑞亭治验集
2015-12-11 21:13
名老中医之路-万里云天万里路(邓铁涛)
邓铁涛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作者简介】邓铁涛(1916~),广东开平县人。幼承家学,及长又攻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曾悬壶于广州、香港及武汉等地。解放后曾任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 ...
分类:
名老中医之路
2015-12-11 21:13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29 讲阴阳两虚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太阳变证,下面一部分内容,我们讲太阳变证的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的第一组证候,是芍药甘草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这就是原文第29 条,打开讲义第62 页看原文29 条,“伤寒,脉浮,自汗出。” ...
分类:
郝万山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思考中医-第四章 治病法要
在正式地进入太阳篇前,我们要讨论“治病法要”这样一个问题。只有这个问题清楚了、把握了,做医生才有一个依靠处。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陈存仁编辑有一套日本人写的很著名的丛书,叫做《皇汉医学》。《皇汉医学》里 ...
分类:
思考中医
2015-12-11 21:13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66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13
1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 103
/ 103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