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70条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这个汗出而厥,用四逆汤就可以了,这里用通脉四逆汤恐怕有脉微欲绝四个字,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里面是真寒,外面是无名之火,与366比较,那是下利脉沉而迟,它不 ...
分类:    2015-12-11 21:12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炒苏子(打碎)、炒白芥子(打碎)、炒莱菔子(打碎),或用同量,或依据证候所需而各选君药而加减用量,水煎服。 此方主治老年人中运力弱,湿滞生痰,或兼生气,痰壅气实而痰盛喘咳,胸闷懒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
分类:    2015-12-11 21:12
思考中医-第七章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解义 少阳这一章我们仍从篇题谈起,篇题的其他内容前面两章已作过讨论,这里仅就少阳的涵义作四方面的简述。 1.少阳本义 何谓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所以,若从字面来直接理解少阳的本义,那么,少阳应该 ...
分类:    2015-12-11 21:12
麻瑞亭治验集-上卷 总论-下气汤解析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 ...
分类:    2015-12-11 21:12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33 讲心下痞证(1)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关于脏结证没有讲完。 我们说脏结症是内脏阳虚,阴寒内凝,正衰邪实的一种征候,脏结症还有一条原文,这就是167 条。 打开讲义79 页,看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 ...
分类:    2015-12-11 21:12
名老中医之路-习医回忆(屠揆先)
常洲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屠揆先 【作者简介】屠揆先(1916~),江苏常州人。从事中医工作四十多年,擅内科,兼儿科,曾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医学刊物,发表过论文十多篇。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 ...
分类:    2015-12-11 21:12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71条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通脉四逆是阴寒下利最重的,热利下重,下重是指里急后重了,这几个药相当的好,这个白头翁这个药呀,这几个药都是苦寒,都起都起收敛作用,所以用白头翁,本草上就有,既治痛又治血,所 ...
分类:    2015-12-11 21:12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金沸草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甘草30克、半夏30克、赤芍30克,为粗末,每服9钱,加生姜3片、红枣1枚,水1盏半煎至八分盏,去滓温服。一日三四服。 今人多用本方改为汤剂服用,参考用量如下:旋覆花 ...
分类:    2015-12-11 21:12
思考中医-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进入三阴病的讨论,这里先来看太阴篇。太阴篇是《伤寒论》中条文最少的一篇,仅 8条原文。从这 8条原文看,它主要讨论太阴脾土的问题。而太阴肺金基本没有涉及。太阴篇 8条原文,而我这里又正好是 ...
分类:    2015-12-11 21:12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伤风咳嗽
伤风咳嗽,因肺气不清,外伤风邪,闭束皮毛,营卫失调,肺气上逆所致。 【脉证机理】 肺主皮毛而司卫气,以清肃降敛为性。中气不健之人,营卫失和,一旦外被风邪感袭,闭束皮毛,则肺气失于降敛,郁生上热,化生痰涕 ...
分类:    2015-12-11 21:12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34 讲心下痞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了。 我们上次课讲的是心下痞证。所谓心下痞证是指以心下痞这个症状为主证的一组证候,心下痞是一个自觉症状,它是指病人自觉心下,也就是上腹部,也就是胃脘部自觉堵塞胀满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如 ...
分类:    2015-12-11 21:12
名老中医之路-从师和交友厚积而薄发(董德懋)
中医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董德懋 董德懋(1912年~),北京房山人。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毕生致力予中医临床和杂志编辑工作,对于中医内科、儿科和针灸有较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中医基础学》、《 ...
分类:    2015-12-11 21:12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是虚胀虚满,这是阴寒下利,身体疼痛,它是表证,这个痢疾,常常外边在表证,一般表证不明显,如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 ...
分类:    2015-12-11 21:12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礞石滚痰丸(王隐君)
青礞石30克(锻)、沉香15克、酒蒸大黄240克、黄芩240克,将礞石打碎,同焰硝30克共入瓦罐内,盐泥固济、晒干,用火锻至石色如金,候冷取出,与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根据病人身体强弱服用30~50丸, ...
分类:    2015-12-11 21:12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肺热喘咳
肺热喘咳,因表邪入里,内伤于肺,肺失清肃降敛,相火上炎,刑逼肺金,肺热气逆所致。 【脉证机理】 平人脾胃冲和,燥湿不偏,肝胆调畅,肺金肃降,里气不郁,卫外密固,邪无由入,所以喘咳弗作。太阴以湿土主令,足 ...
分类:    2015-12-11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