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1 讲阳明腑实证(1)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节课主要讲的是阳明的热证。阳明的热证包括了热在上焦,热在中焦和热在下焦,这些证候的成因都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使余热入里所造成的。如果余热留扰上焦,出现心中懊憹, ...
分类:    2015-12-11 21:10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臌胀
臌胀,系因阳败土湿,中气不运,金木郁而升降滞使然。 【脉证机理】 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是气之根。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有阳则升,是气升于水分。水从下升,而推原其本,实自上降,离中 ...
分类:    2015-12-11 21:10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瓜蒂散(《伤寒论》)
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分别捣筛为散,以后合在一起混匀,每用一钱匕(约3克左右),以香豆豉0.1升,热汤0.7升,煮成稀糜状,取其汁,用此汁调瓜蒂散,温顿服之。如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如服药后吐不止 ...
分类:    2015-12-11 21:10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阴寒浮肿烦喘
王××,女,七十岁。患全身浮肿,发热,身痛,喘息,烦躁,胸闷胀,大便秘结。病已多日,经治未效,延余往诊。症见:面青无神,舌白滑,脉弦滑。询其起病之因,系由风寒侵袭,兼有积滞。前医不分表里,以致表邪未除 ...
分类:    2015-12-11 21:10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2 讲阳明腑实证(2)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讲到了阳明实证,阳明实证中的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 构成三承气汤一定有两组证候,一组是全身毒热内盛的证候,一组是腹部的实证体征。如果只有热盛,而没有腹部的实证表现, ...
分类:    2015-12-11 21:10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三圣散(《儒门事亲》)
防风6克、瓜蒂6克、藜芦3克,上药各为粗末,每次约用15克,以齑汁3茶盏,先用2盏煎三五沸,取出齑汁,次入1盏煎三沸,再将第1次取出的2盏加入,合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尽剂。口不开者, ...
分类:    2015-12-11 21:10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少阳如经头痛
少阳如经头痛,多因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浊阴弥漫于上,清阳不展所致。 【脉证机理】 手三阳经自手走头,足三阳经自头走足,手足六阳经皆会于头上,故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上升而浊阴下降,则五官空灵,不病头痛。 由 ...
分类:    2015-12-11 21:10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痹证发黄神识错乱
何××,男,六十一岁。平素嗜酒,过去曾患风湿关节炎及风湿性心脏病。今发热,全身疼痛,面浮肢肿,小便不利.咳嗽心悸。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伴上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住某医院,经治疗效果不显,且病情日益严 ...
分类:    2015-12-11 21:10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3 讲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以表解的方式跟大家作了三承气汤的鉴别比较,随后呢我们又跟大家学习了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小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最后谈到了大承气汤适应证的一条原文,我们接着上次课往下看大 ...
分类:    2015-12-11 21:10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盐汤探吐法(《千金要方》今有改 ...
食盐少许,放于热锅中炒令变色(红色),乃加入清水,煮至将沸未沸之际,搅均匀。试尝其滋味不太咸,候温则可饮用,每次饮半碗,渐渐增量,饮二三次可自然发吐,以去病为度。如不吐,则用鹅翎(或公鸡翎)深刺咽部, ...
分类:    2015-12-11 21:10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瘰疬
瘰疬,系因脾虚肝郁,胃气不降,肺金不敛,胆火上逆,浊阴壅滞于上所致。 【脉证机理】 足阳明经行身之前,足太阳经行身之后,足少阳经行身之侧。足少阳胆,属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起目之锐訾,上抵耳后,循颈侧而 ...
分类:    2015-12-11 21:10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风寒湿痹
陈××,男,十四岁。患发热恶寒,头痛,身困.腰酸,恶心欲吐。初服桂枝汤后症状未减,次日出现舌苔微腻,恶寒少而发热增高,症似风温,又改服银翘散与葱豉汤合方,药后日晡发热如疟状。又服西药阿的平无效,竟转全 ...
分类:    2015-12-11 21:10
胡希恕讲伤寒论-概论
就说是这个书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寒 ...
分类:    2015-12-11 21:09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4 讲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例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谈到了阳明实证的腑实证的部分和脾约证的部分。阳明腑实证我们已经做过多次的复习和总结。关于脾约证,主要是胃阳盛而脾阴虚。脾有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所谓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一方 ...
分类:    2015-12-11 21:09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赤石脂30~60克、禹余粮30~60克,上药打碎,用水6杯,煮取2杯,去渣,分3次温服。 本方皆为石类质重之品,重可以固下焦,又皆具有甘涩之性,涩可去脱,重可固下,是甘温固涩下焦之剂,故有很好的涩肠止泻作用。凡久 ...
分类:    2015-12-11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