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心肾阳虚不耐燥烈
吕××,男,七十七岁,素性勤苦,虽处高年,尚在操持家务。近二月来,渐觉心悸、气短,且日愈加重。小便频数,涕泗交流。屡治无效,来求余诊。察其脉代,舌白滑。余诊毕,患者告曰:“诸医皆谓吾病系阳虚,但扶阳方 ...
分类:    2015-12-11 21:11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胃脘痛
胃脘痛,多因脾家湿旺,二木不调,贼克中土所致。 【脉证机理】 土分戊己,己土主升清阳,在脏为脾,戊土主降浊阴,在腑为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又为人 ...
分类:    2015-12-11 21:11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痞气丸(李东垣)
川黄连24克、厚朴15克、吴茱萸9克、土炒白朮6克、黄芩6克、茵陈(酒炒)4.5克、炮姜4.5克、砂仁4.5克、人参3克、茯苓3克、泽泻3克、制川乌1.5克、川椒(炒)1.5克、肉桂1.2克、巴豆霜1.2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 ...
分类:    2015-12-11 21:11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39 讲阳明病纲要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给阳明病篇作了一个大概的介绍。 阳明病的成因可以是阳明经脉直接感受外邪,也可以是邪由其它经传来。阳明经脉直接感受外邪,我们前面说叫正阳阳明,邪由其它经传来的,比 ...
分类:    2015-12-11 21:11
名老中医之路-治学之道在于学「问」(赵菜)
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教授 赵菜 【作者简介】赵菜(1910~),福州人。少年时,见家人病笃,中西药均罔效,后由名医精心诊治,始转危为安,因此对祖国医学极感兴趣,遂失志攻医。虽承师启蒙五年,实以 ...
分类:    2015-12-11 21:11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厚朴、枳实),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做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注意本方 ...
分类:    2015-12-11 21:11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病很多了,干呕就是不吐食,但是只吐涎沫,涎沫就是胃有停水,头痛,这个水气往上来,冲逆,口吐涎沫,是水的上冲都影响大脑,头痛头晕,这里没有头晕,我就根据这条,我 ...
分类:    2015-12-11 21:11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风水
刘××,女,十三岁。发热、咳嗽、呕吐,继之颜面眼验浮肿,血尿。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炎,治疗一周,见效不显,转余诊治。症现发热持续一周不退,咳嗽较剧且呕吐,尿短频,肉眼血尿。脉浮而数,舌质红,苔白而干。此系 ...
分类:    2015-12-11 21:11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0 讲阳明热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了。 我们上次课,把张仲景对阳明病篇的概说作了介绍,其实那些条文之中,比较重要的是阳明病的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的外证也就是阳明里热里实证,表现于外的证候,那就是“ ...
分类:    2015-12-11 21:11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胆胃病
胆胃病,多系脾湿肝郁,胆胃不降,甲木克伐戊土所致。 【脉证机理】 平人脾胃冲和,脾之清阳左升而善消磨,胃之浊阴右降而善食纳。脾气升则肝气随之亦升,胃气降则胆火随之亦降,肝胆调畅而不郁滞,气机畅利,所以胁 ...
分类:    2015-12-11 21:11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在太阳篇已讲过了,所以发热呀,小柴胡汤解热相当的好,咱们讲柴胡剂时说过,说柴胡证,但见一证必是,不必悉具,心烦喜呕,这个呕是柴胡剂的一个主要证侯,这四个证侯里头,往来寒热 ...
分类:    2015-12-11 21:11
名老中医之路-悬壶生涯六十年(赵炳南)
北京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赵炳南 【作者简介】赵炳南(1899~),回族,祖籍山东德州,生于河北宛平,现年八十三岁。西家境贫寒,只念过六年私塾,十四岁学徒,行医六十五载。他的专题论文很多,医 ...
分类:    2015-12-11 21:11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肾虚全身浮肿
孙××,男,八岁。全身浮肿已三月余,尤以面目及四肢为甚,求医殆遍,多以五苓散、五皮饮一类通套方剂施治。又兼西药利尿剂屡用,不但无效,反而病势日增。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请余会诊。诊见患者面青暗滞,精神 ...
分类:    2015-12-11 21:11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小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酒洗)12克、厚朴6克、枳实3枚(约9克),以上3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服第1次药后,当泻下大便。如服药后,未见泻下者,可将第2次药服下。如得到泻下者,则不可再服第2次药。 本方 ...
分类:    2015-12-11 21:10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80条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太阳伤寒应该发汗,大吐大下是误治,里面又没病,故极虚,是指胃说的,复极汗出者,这个虚人,尤其三阴 ...
分类:    2015-12-11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