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瘿瘤
瘿瘤,系因脾湿胃逆,甲木不降,肺气壅滞,阳不潜藏,气血结聚于脖颈所致。 【脉证机理】 平人脾胃冲和,肝胆调畅,清升浊降,肝血温升而不瘀,肺气清降而不滞,相火下蛰于水脏,上清下温,故瘿瘤不作。 由于水中缺 ...
分类:    2015-12-11 21:09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湿热两膝肿痛
陈××,男,十五岁。患两膝肿痛已四年,久治未愈。来诊时,面黄肌瘦,唇口红赤,精神萎糜,足不任地。舌质红,苔薄黄,脉象细数。以脉症合参,此风寒湿痹,迁延日久,邪气留连,经脉阻滞,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注于两 ...
分类:    2015-12-11 21:09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桃花汤(《伤寒论》)
赤石脂40~60克(一半入煎剂,一半为细末)、干姜6克、粳米1小茶杯,用水7盏,煮米熟去渣,加入赤石脂末,分2、3次温服。如服l次,泄利即止,可停后服。因本汤煮粳米加赤石脂呈红色稀粥状,故名桃花汤。 本方主用于 ...
分类:    2015-12-11 21:0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研究太阳病,头一段他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 ...
分类:    2015-12-11 21:09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5 讲阳明湿热发黄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阳明病篇,我们把热证讲过了,实证讲过了,这样的话阳明病的本证我们就都谈完了,我们下面要谈的是阳明病的变证,在我们的教材里,把湿热发黄证归属于阳明病的变证范畴,我们下面具体谈阳明湿热 ...
分类:    2015-12-11 21:09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梅核气
梅核气,系因脾湿肝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浊阴壅滞咽喉所致。 【脉证机理】 咽通六腑,喉通五脏,为清升浊降之道路。六腑为阳,而主气分;五脏为阴,而主血分。咽病者,病在气分,而偏于上;喉病者,病在血分,而 ...
分类:    2015-12-11 21:09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左臂疼痛
赵××,男,二十一岁。患左臂疼痛二月余,曾用西药镇痛及中药温阳除湿祛风等剂均无效。延余诊治。症见:左上肢举动困难,疼痛较剧,无红肿。无汗,恶寒,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浮紧。询其得病之由,因夜卧当风,风寒 ...
分类:    2015-12-11 21:0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2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个太阳病,就是指第一条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样的太阳病的证。那么假如它又发热汗出,这个汗出不是大汗出,得感冒也出现这个,身上潮乎乎的出汗并不太多, ...
分类:    2015-12-11 21:09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锻牡蛎30克、生黄芪30克、麻黄根30克,以上3药共为粗末,每次用10克,用水一杯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杯,去渣,热服。一日可服2次,不拘时候。 现在多改为汤剂煎服,其参考用量如下:生黄芪12克,锻牡蛎15克, ...
分类:    2015-12-11 21:09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46 讲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是阳明湿热发黄证。阳明湿热发黄证是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合,郁结在体内以后所造成的发黄。 上节课的最后我们谈到了治疗阳明湿热发黄所用的基本方是茵陈蒿汤,我们也提到了茵 ...
分类:    2015-12-11 21:09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蛔厥(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系因中土湿寒,木气郁滞,蛔不得安,上窜胆道,动扰不宁所致。 【脉证机理】 木生于水,长于土,而化火,为水火之中气。乙木生于癸水,长于己土,而生君火,其性升发,升则水亦随之上升,而化清阳,因而火 ...
分类:    2015-12-11 21:09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血痹
阎××,女,三十九岁,妊娠二月。近五日来,右下肢疼痛,继之咳嗽,痰清带血,咳引右侧肩背疼痛,胸闷痛,上气喘息,头目眩晕,尿少,食欲减退。于1956年3月7日住入昆华医院(即今省第一人民医院),经摄胸片等检查 ...
分类:    2015-12-11 21:09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柏子仁丸(《成方切用》)
柏子仁90克、党参(或人参)30克、白朮30克、半夏30克、五味子30克、锻牡蛎30克、麻黄根30克、麦麸15克,上药共为细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一日2~3次,米汤送下。 本方主治阴虚盗汗,症见阴虚烦躁、夜 ...
分类:    2015-12-11 21:09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太阳病证啊是表阳证,是迟早要发热的。不过开始得的时候,或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的时候,有的人一有病了头疼等等的看病的时候还没 ...
分类:    2015-12-11 21:09
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肠痈
肠痈,系因饮食不节,肝郁化热,内陷肠腑,蒸腐血肉所致。 【脉证机理】 因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或因劳累,或因急行奔走,或因寒温不适,内伤脾胃,肝气郁陷肠腑,郁而化热,蒸腐血肉,症见右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 ...
分类:    2015-12-11 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