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复制链接]
五积散 | 2003-5-7 13: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邓老早有所闻,以嗜烟如命闻名与中医大。
普济 | 2003-5-7 1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关于剂量,有时可以自己尝尝,体会一下寒热的差别,比如干姜3克与黄连3克谁更胜一筹,一试便知。
金谷子 | 2003-5-8 2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诚然!
金谷子 | 2003-6-9 2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又有多位同网说到剂量。我从师处所见,及自己习用,结合临床、动物药理试验综合来看,古人记载,历代文献所述,历历分明,毫无疑问。
   为什么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问题呢?是否“但求无过”的大锅饭,养成了一批“果子先生”?是否心无定见、不敢用药、小量来试、反正无毒?
         悲夫!古圣救人命之学之于今!
竹楼语 | 2003-6-10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不知各位用大量之剂后,可曾回访患者?患者是否有后遗症?多长时间内有或者没有?
亦不知各位用大量之后,可曾遇到过马上有异常反应的患者?如口舌溃疡、出血、心慌、头晕、呼吸麻痹。。。。。。我听的这方面的事多,也曾亲历过,概为辩证不明之过吧。故不敢以几方之侥幸,而放之天下皆准!网上看病不能亲见病人,更应慎之,以免坏网络中医之名声,造千秋之罪业。
据我所知,东北医生爱用大量药,概跟地域有关。天津医生也是如此,令我愚钝不解。
关于剂量比例,也有一问。只要合比例即可,何必用超大量?如果用大量是为加强药性,那比例的意义又何在?请教诸位。
金谷子 | 2003-6-10 21: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地域之论不对,有偏。
当归芍药散、玉屏风小量就好用。
橘枳姜汤用橘皮一斤200g左右常一剂可愈。未见副作用。
各位有副作用体会者,不妨多交流,共提高。
志一 | 2003-6-10 2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所谓副作用,多为辨证不确所致。
金谷子 | 2003-6-11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很对!
一方有一方之治,一症有对应一方。
辨证精确,量比适宜,是不会有副作用的。
牵强套方套量,则难免误生变症。是所谓副作用。
说来易,行来难。我也是乐之者,而非知之行之者。
竹楼语 | 2003-6-12 2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因人、因时、因地治宜,是中医辩证灵活性的体现,错了吗?
散剂取其轻扬,自当小量。如换成汤剂也当常量才是。
陈皮200克?粳米吃300克也没事啊,呵呵
志一是厚道本份之人,此时怎么也糊涂了?网络中医肩上的担子重啊~~,你们是万代基业的奠基者,怎能不慎重呢??
我只是一个末学,常常辩证不明,故而用超大之量时更是甚之又甚,几乎不用。
如果你执意如此,我也只有祝你每证分明,没有患者跟你打官司,以至害了身家性命。
总之,用超大剂量时:1,必须如金谷子所言“辨证精确,量比适宜”!2,据于经验而不落经验之巢窠。如此或许可免难于人、己。
竹楼语 | 2003-6-12 21: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各人体质不同、所处地域不同,超大剂量方剂绝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前贤所言、个人经验来之不易,须我辈潜心学习。
然出方之人,当给出详细说明,如:所居何地。。。。。。
甚至在用超大剂量之方前,医者必须先尝,以免害人性命,涂添罪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