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复制链接]
学海无涯 | 2003-6-13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竹楼语   

   先生,你想说明什么问题呢?人家就这样用效果也很好,唱什么反调呢,好好学习一下吧。金谷先生能将心得谈出,难能可贵!
志一 | 2003-6-13 15: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回竹楼语君:
    这里探讨的超大剂量用药应该是指可用超大剂量的情况,并不是指所有的情况。用药对证需要辩证,用量合度也需要辩证。若辨证准确,当用超大剂量就该放胆用去;若辨证不确,即使小量使用亦可为害。药以治病本是用药之偏性纠人体气机之偏,毒与非毒全在对证与否。
    理论如此,还须实践检验,金谷子等君在这里交流的经验难能可贵,正值得我等学习体会。
心无所住 | 2003-6-15 19: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药不眩瞑,效必不彰。不要将眩瞑与副作用混为一谈。
眩瞑只是治疗中的一个过程(反应阶段),副作用则是一个治疗后的结果。
学海无涯 | 2003-6-16 17: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药不眩瞑,效必不彰。不要将眩瞑与副作用混为一谈。
眩瞑只是治疗中的一个过程(反应阶段),副作用则是一个治疗后的结果。  

给人一种胜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感觉!
心无所住 | 2003-6-16 1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观前五积散之痰饮病案,可知心中了了与心中无数原非一事。
玄隐子 | 2003-6-16 21: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关键故然是在辨证,但即令辨证准确无误,也还有其它一些问题,如个体差异等等。
有时还有一个灵机的问题,突然觉得此人用此剂量效佳,这就比较难以把握了
心无所住 | 2003-6-21 2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也有一个运气问题
眩瞑与副作用并非绝对分开,其中也存在一个处理的问题。我最近就遇到两个病例。其一患者主诉为全身怕冷痛疼,以下肢为中。药以麻附细辛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进退,渐加重附子与干姜比例。患者一日药后忽觉全身舒服诸痛若失,唯觉颈硬仰俯不利,双风池穴胀满不适。自在颈项周围拔火罐其色紫黑。按此反应当属眩瞑,若击鼓再进则病势当迅速向愈,然患者自以为是副反应,则自行停药,三日后诸症再复,以后再服诸药则不如向时之灵验矣。病人尚念念不当时诸痛若失之感觉,我只能说慢慢来。其二患者素有怕风,项背不适之症,1月前因受凉则诸证再作,表现为项背强硬,全身怕冷。因当时找吾不易,故求治于时医,遍服中医药品而不效,仅余向时所开之阿斯匹林尚可减轻症状。渐至左肘外生一小枣大之结节,耳后也有肿块不红不热触之有痛,双侧昆仑穴处有浮肿。不得已,乃找吾一治。药用小柴胡合麻黄汤加苍术苡米。报告云:服第一剂则宛若无效,服第二剂则全身酸困乏力外出活动时几欲跌倒,问敢不敢再服。嘱回家服第三服后即刻睡觉。第三天则诸症明显好转,精神体力增加已经不怕小风,再以前方减量服1周,精神体力倍逾病前,肘部之结节已分为两个豆大小块,耳后结节消失,踝肿减少3/4。此上两者皆是眩瞑一个因处理不当成为副作用并影响了以后的治疗,另一个则因处理得宜使其成为疾病治疗中的一个过程中,并成为以后治疗的一个转机。
志一 | 2003-6-21 2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方药对证即是眩眩瞑,不对证就是副作用,对证而过量当称为伤,伤气、伤血、伤精液等,如吃饭过量是伤食而不是饭有毒。
    但让患者接受眩瞑则不是容易的事情。
金谷子 | 2003-6-25 2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经方之剂量,就正高明!

所见略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