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补药

[复制链接]
查看391 | 回复2 | 2015-11-21 23: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补药--《辞典》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 Bái Bǔ Yào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0枚,叶片长卵形,长3.5~13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齿,上面被稀疏短毛,脉上被淡褐色柔毛;叶柄长6~18厘米,暗紫色,被淡褐色卷曲的柔毛。花茎高约30厘米,方形,密被柔毛,花序有时分枝;花2~4朵轮生,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状,2唇形,带紫红色,上唇全缘,下唇2裂,外被短柔毛;花冠2唇形,长约8毫米,超出萼筒,上唇直立,下唇3裂;雄蕊伸出冠筒外;雌蕊细长。小坚果卵圆形,长约1.5毫米。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岩上。分布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补虚益损。
    【附方】
    ①治虚弱干瘦,头晕目眩:白补药一两。炖肉吃。
    ②治劳伤疼痛:白补药一两。泡酒服。
    【摘录】《辞典》
    白补药--《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 Bái Bǔ Yào
    【英文名】 Herb of Scape-like Sage
    【别名】翻天雷公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硬毛地梗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scapiformis Hance var.hirsuta Sti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硬毛地梗鼠草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略被倒伏的微柔毛。基出叶多数,叶柄长2.5-9cm。被疏而纤细长2-3mm极开展的多节硬毛;茎生叶2-4,单生叶或具1-2对小叶的复叶,叶片心形或卵圆形状披针形,先端圆或近锐尖,两面近无毛。轮伞花序6-10花,疏离,组成长10-20cm的圆锥花序;花萼筒状,长4.5mm,上唇半圆状三角形,下唇浅裂为2短尖齿;花冠紫色或白色,长约7mm,筒内有毛环;花丝长约1mm,药隔长2.5mm,上壁长1.5mm,下壁瘦小,互相分离。小坚果卵圆形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1250m的山地、路旁、疏林下或村舍除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虚益损;强筋壮骨。主肺病;虚弱干瘦;头目眩晕;劳伤盘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ihzwt | 2017-9-26 1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gopa7574 | 2019-6-1 2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有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