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新论

[复制链接]
查看4078 | 回复36 | 2003-12-16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                                                                                                    世界是一个整体系统 ,其内部含有许多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又包含许多孙系统,依次可以无穷地分下去。任何系统都在不停地做循环运动,不做循环运动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任何系统的循环运动都受其他系统循环运动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它也制约和影响其他系统的循环运动。
                                                      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                      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是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的一种朴素的特殊表述形式。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系统 ,其内部含有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阴性系统和阳性系统,他们相互制约有,相互为用;在其各自内部又含又阴性系统和系统阳性系统依次可以无穷地分下去;他们都在不停的做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极则变的循环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大系统,其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系统组成。五行系统之间循环相生,循环相克。五行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异常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四个系统的循环运动也随之变化,同时他也受这四个系统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是整个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发展。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是阴阳变化发展的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的特点是生、长、化、收、藏。阴阳是五行的根本。只有阴阳的循环运动才有五行的循环变化。
五脏主卫气营血精    人有五脏脾肺胰肝肾,脾主卫,卫是保卫,护卫,是人体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理环境。肺主气的呼吸交换出入,是推动人体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源泉。胰主营,营是营养,胰主营养的消化和吸收,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提供最基本物质。肝主血的固摄和疏泄,使血液不断流畅,防止血液外泄。肾主精,精指元精,是人体的原生物,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细胞都由元精演化而来,是人生之本。
                            系统的函数表示
既然系统在不停的做循环运动 ,那么可以用函数来表示:f(x)=Asin wt                                                              
五脏卫气营血精是一个整体系统,各自只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变皆变,一动百动。  五脏在不停地做循环运动,卫气营血精也在不停地做循环运动,产生的同时也在消耗,不断的产生不断的消亡,而且卫气营血精会宗于脉,心脉的大循环把它们运到四肢百骸各司其职。
匿名| 2003-12-16 11:16:13

中医新论

请教先生:阴阳学说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转化来解释,是不是形象些呢?
jinsir | 2003-12-16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下面引用由袁建章2003/12/16 10:36am 发表的内容:
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                                                                                                    世界是一个整体系统 ,其内部含有许多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又包含许多孙系统,依次 ...
人有五脏脾肺胰肝肾,脾主卫,卫是保卫,护卫,是人体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理环境。肺主气的呼吸交换出入,是推动人体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源泉。胰主营,营是营养,胰主营养的消化和吸收,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提供最基本物质。
新“五脏理论”!
胰是什么年代加入五脏的?心是什么年代减去的?
匿名| 2003-12-16 11:35:26

中医新论

昏!!心呢????心上哪去了??
以胰代心???
有什么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真象投了个炸弹,炸得人头晕目眩。。。。。。。。
袁建章 | 2003-12-16 15: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矛盾论是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的一种特殊规律。至于心和胰的问题请你去问我的老师王全年吧,看看他的论著《走近中医》就知道了。
jinsir | 2003-12-16 1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下面引用由袁建章2003/12/16 03:53pm 发表的内容:
矛盾论是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的一种特殊规律。至于心和胰的问题请你去问我的老师王全年吧,看看他的论著《走近中医》就知道了。
那烦劳谷先生先转一小段,以解诸位之“渴”吧?
jinsir | 2003-12-16 2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对不起,打错了字,应该是袁先生!
特此致歉!
匿名| 2003-12-16 22:26:10

中医新论

下面引用由袁建章2003/12/16 03:53pm 发表的内容:
矛盾论是系统循环运动控制论的一种特殊规律。至于心和胰的问题请你去问我的老师王全年吧,看看他的论著《走近中医》就知道了。
第一呢,我没有看到过王先生的论著,只听说过,能否转部分来看看?
第二,王先生的观点再好,也是王先生的观点,如果袁先生的观点和他相同呢,那就只看王先生的著作就行了。
第三,在竹枝的眼里,一个有本事、能治病的民间中医,比任何博士或教授都要令人敬佩得多。
第四,就算华佗是袁先生的老师,袁先生也得拿点东西出来给人看,才能让人心服的。
言语得罪处,先生见谅。
能者方为师,竹枝信条也。
莫怪,莫怪。。。。。。
qimintang | 2003-12-16 23: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看了令师大作,观点比较标新立异
其论据实在太贫乏,太牵强,多是猜测,推断,可能是缺乏足够的资料,值得商榷的地方太多
坦率的说,至少令师目前还不能影响中医理论

已发表在《山东省中医药学报》2002年第一版。有掌声,但也不缺唾沫。终于有一个省级中医刊物采稿并于近期刊登。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265200
王全年
[摘要]人体脏腑演化,实际反映出生命演化最根本的规律。人类只能进化出五大类中空性的腑,也只能相应地进化出五大类实质性的脏。几千年的中医六腑概念是错误的,与进化论相违背。
[关键词]中医 脏腑 演化 定律
中医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重视尤加,但分歧也尤为突出。因此,对中医脏腑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新的方法。我们用进化论的观点,来探讨这类问题,找到了脏腑的演化定律,并解决了许多困扰中医界的疑难问题,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之所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探讨脏腑问题,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中医的脏腑概念,多有人为的感情色彩。往往以抽象的脏腑,代替科学的实体结构。这与一门学说的科学地位,极不相称。
2.以古人的脏腑概念,作为中医学理论演绎的根据,以理论诠释理论,难免漏洞百出, 以错纠错,使本来科学的中医理论体系,良莠不齐,鱼龙混珠。
3.古人的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热衷于形而上的争辩,忽视有形质的客观存在。他们不可能比现代人类的科学观察及认识,更让人信服。
4.进化论是一门科学,生命是进化的结果。人体的脏腑演化,不应该拒绝进化论所揭示
的生命进化规律而独树一帜。生命没有特殊,一切会找到统一的解释公式。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设法用运动的、进化的观点,来提示脏腑的演化问题。正如一个细胞的进化,有一个过程,一粒种子的生化,有一个根、茎、叶、花、果实的段程设计,脏腑作为动物内源性器官的演化,必定与所有生命演化所找到的共同规律,有一脉相承的进化模式。通过对动物进化详细的研究,我们对脏腑进化规律,作出如下探讨。论述如下:
一 内脏系统演化
人体在承载了动物演化形成的所有精华的同时,主要产生了多少内源性器官系统呢?
1、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或系统,无论在个体发育,或是种系进化上,都是最先形成的内脏器官或系统。
单细胞动物,只存在细胞内消化。全动物性营养细胞,只能以简单的伪足或胞口来摄食,并形成暂时的食物泡来进行消化和吸收。多细胞动物,如腔肠动物水蛭,已进化出了内、外两个胚层围成的囊,即消化环腔,相当于消化管,具有一定的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的功能。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口与肛门作用。到了线型动物,如线虫,已进化出了完全的消化管,有独立的口和肛门。且消化管能明显地分出前肠、后肠和中肠三大段。而到了环节动物,如蚯蚓,已发展成三胚层,进化出真正的体腔。消化管有了象样的肌层,能蠕动,提高了消化力。同时也为消化管的再进一步进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同时,消化腺体也逐渐形成,消化管的尾端与尿生殖道合二为一,直到哺育动物,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才完全分开。结论如下:
在所有内脏器官系统演化中,消化器官和消化系统,是最先进化出的器官和系统。
胃、肠、及胰、肝等消化腺体,构成了消化系统。胃,肠,两大消化器官,是首先产生的消化器官。其中,肠是最早演化出的内脏器官。只有当以流质饮食为生的动物,进化出以固体颗粒食物为主的动物,才在消化管的中端,演化出一个仓库类的器官――胃。而胰腺,肝脏,做为与消化密切相关的消化腺体,也无疑是较早进化出的腺体器官。
2、泌尿系统
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泌尿器官系统,是仅次于消化器官系统进化而来的内脏系统。
在单细胞和腔肠动物,生物代谢体液都是通过体表的细胞膜进行排泄。只有到了三胚层动物,才进化出了专门的排泄器官。而消化器官在两胚层的腔肠动物水蛭中,就已进化出来。在两胚层动物的线型虫中,已经进化出有完全意义上的消化腔。这些有力说明了,泌尿器官的演化,从进化论角度上说,是明显落后于消化器官的。在脊椎动物中,才进化出肾管,如文昌鱼,有了泌尿功能的肾及排泄管。到了硬骨鱼类,就进化出了膀胱。泌尿系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故可得出如下结论:
泌尿器官系统,从进化的时间先后看,是仅次于消化器官系统而演化出的内脏器官系统。
3、血液循环系统
生物进化出环节类动物,如蚯蚓,才进化出血和血管。并出现了有典型节律搏动的心脏。从鱼类开始,才有了静脉式的心,它有两个内腔,即一个心房一个心室。到了两栖类动物,如青蛙,已进化出了三个内腔的心,即两个心房、一个心室。到了爬行类动物,心才初步
具有了四个内腔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这又说明了,以心脏为代表的血液循环器官,是较消化与泌尿器官进化得晚的器官。心脏和脉管系统,进化得比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要晚。即:
血液循环器官系统,比消化器官系统和泌尿器官系统进化得都晚[1]。
4、呼吸系统
进化出鱼类,才开始用腮呼吸。水通过腮裂时和毛细血管相接触,进行气体交换。但鱼类早已演化出了象模象样的一个心房、一个心室的心脏了。到了鱼爬上了陆地,进化出肺鱼,才出现有实质意义上的肺循环,产生出昂贵的肺脏。当肺鱼演化成爬行类动物,早已心脏进化得两室两房,发达得很。因此,很容易得出结论:
以肺为代表的呼吸系统,是比以心为代表的血液循环系统进化得更晚的内脏系统。
5.淋巴系统
淋巴器官是随着动物演化,为适应生存而产生的一类具有防御功能的一类器官。它们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淋巴结特化产生的脾是主要的淋巴器官。
脾在种系发生史上是发生较早的器官之一。从原口类动物开始,在肠壁上就出现了一团多孔的组织,这就是脾脏的原始状态。鱼、蛙和龟的脾是一个长方形结构,它们在肠系膜内,贴近肠管,并与肠管平行。动物种类不同,脾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肠管前段,有的在中段和后段。而在有尾两栖类、爬行类(龟除外)、鸟类和大多数哺育类动物,它们的脾都位于胃的附近。人类的脾是一个长而略带卵圆形的实质性器官。脾的主要功能,在早期的胚胎,它能造血。而它也有破血功能,衰老的血细胞就是被脾产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二 脏腑演化规律
生命演化到高等的人类为止,它们只能或一共进化出多少类型的内脏器官呢?内脏在演化中,所遵守的共同规律是什么呢?
1.实质性器官
所谓实质性器官,即有内部实质结构的一类器官,相当于中医的能贮藏精气的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2] 这里的五脏,就是指这种内部有实质结构的脏器。以大致的演化时间先后来看,人类一共进化出五类实质性内脏器官:
胰、肾、肝、脾、肺。
2.空腔性器官
空腔性器官的最大特点,即没有内部实质结构的一类空腔性器官,相当于中医的传化物的六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3] 它们也一共进化出五类,是五腑而不是中医认为的六腑。以进化出的大约时间先后,动物在进化过程也一共产生了五类空腔性器官:
肠、膀胱、胆、胃、心。
3.脏腑自我进化律
每一个脏腑,都不可能停止进化的脚步。进化,是生命自我完善与适应的过程,每一个生命类型,都会在自己定义的范围内拚命进化,内脏器官也是如此。由于进化的原因,原来功能相同的同一条管状的肠道,进化出了大肠、小肠。而大小肠功能有所不同。心脏,演化出了心包,做为心脏演化的附属物。肾、脾脏,可以进化出多个。如人体的肾有两个,肺有左右两个肺,有的健康人还多长着一个副脾。但无论怎么进化,它们不会脱离原来内脏器官的基本状态及功能,不同的是,只是功能或状态进一步完善或递进。在此,我们大胆消灭了中医的“六腑”中大肠、小肠分而对待的观点。大小肠合二为一,为肠道。说明在动物进化的历史上,大小肠曾经是不分的,主要负责消化、吸收与排泄。随着生命进化的向前,肠道又进化出了以吸收为主要功能的小肠,和以排泄功能为主的大肠。但它们都以共同的相似性结构,框定在以“传化物”为主要功能的肠腑定义内。
4.剔除三焦腑
中医的六腑为:
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我们否定了“三焦”这一虚浮的器官。中医一直认为,人体胸腔、腹腔,组成了一个空腔性器官三焦。我们否定它的理由如下:
人体确实有一个内在的包罗所有内脏的大空腔,它就是胸腔、腹腔组成的一个大腔。问题是,它仅仅是个空腔而已,既不能叫腑,也不能称脏。
胸腔、腹腔与脏腑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人体内的脏或腑,在空间占有性上是独立的,排它的,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比如,不能说肝脏中包含着胆腑,也不能说心腑中包含着肺脏。所有的脏或腑,在空间占有上都是独立的,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正象太阳系,是个大的空间,内包含着九大行星,一个恒星。但太阳系只能算个空间概念,不能说太阳系是一个行星或恒星。空间与器官不能混为一谈的。混为一谈就违背了科学定义中的排它性原则。胸腔、腹腔组成的三焦这个大腔,不是一个具有与脏腑有完全对等意义上的脏或腑。所以,割去“三焦”,取消它为腑的资格,它仅仅是个空间定位的大腔而已。
5.还心脏为腑的真实身份
将心脏作为一个腑,恐怕这会招来中医界的大地震。
其实,中医理论大不必要那么霸道,无原则地护着心脏。把心脏奉为“君主之官”,供为人体中的皇帝,无非说它重要的不得了。请息怒,胃就不重要了?一个胃梗阻就不会结束了人的性命?肺穿孔,几分钟就会把人憋死。单细胞动物,没有心脏,不是照样生活的很好吗?干吗毫不讲理地对心脏一往情深?心脏没什么神秘的,它只是一个中空的器官,是脉管在一定位置膨大而进化出的囊状腑,有自律性收缩的功能。它充其量是个中空的腑,而不是实质的脏。
6.脏腑演化律
根据自然界反属性演化律,生命演化出的脏的数量与腑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有上必有下,有大必有小,有正必有负,有热必有寒,大自然处处演化出两类属性相反的阴阳性质。中空的腑与实质的脏,在一个最进化的人类身上,数目一定相等。
脏腑演化律:
(1)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进化出的脏腑有个极限数量,它最多只能进化出五大类实质的脏,也只能进化出五大类中空的腑。
(2)相表里的脏腑,一般先进化出中空的腑,然后再进化出实质的脏。
(3)在站立位置的人体上,相表里的脏腑,一般脏在上位,腑在下位。
也就是说,人类做为最高级的生命类型,他只能先后进化出五大类脏(显然不是五个脏):胰、肾、肝、脾、肺。也只能相应地进化出五大类腑(显然也不是五个腑):肠、膀胱、胆、胃、心。而且相表里的脏腑,一般是,先进化出腑,然后才进化出脏,即:先有肠,后有胰;先有膀胱,后有肾;先有胆,后有肝;先有胃,后有脾;先有心,后有肺。并且相表里的脏腑位置,站立体位秩序井然,脏在上位,腑在下位,即:胰上位肠下位;肾上位膀胱下位;肝上位胆下位;脾右后上位,胃左前下位;肺上位心下位。
7.演化与数字关系
我们经过大量的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生命演化留下的大量的痕迹,表达出的数学含义,具有重大的生命演化意义。人体是一个远远没有淘干秘密的金矿,其中,生命器官进化及生命个体发育所显示出的过程设定数量,会是一个发人深醒的问题。如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生命个体发育所表现出来的数字表达:
(1).完整细胞由内向外共演化出五层原生质[4]:
细胞核仁、细胞核质、细胞核膜、细胞质、细胞膜。
(2).上肢骨从上到下依次演化的骨序列是:
肱骨 1 块
尺骨、挠骨 2 块
上腕骨 3 块:舟骨、月骨、三角骨。
下腕骨 4 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掌骨 5 块:第一掌骨、第二掌骨、第三掌骨、第四掌骨、第五掌骨。
用数字表示,即:
1、2、3、4、5
一串漂亮的自然数。
大自然在用数字造人,将一段自然数完整地镶嵌在人类的上肢,正象一段段基因镶嵌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
当演化出五块掌骨时,数字不再变大,而是在五块掌骨的基础上,演化出同样五块第一指骨。除了大姆指演化出两节指骨,其余的各指均演化出三节指骨。
(3).下肢骨从上到下依次演化的骨序列是:
股骨 1 块
胫骨、腓骨 2 块
上踝骨 3 块:跟骨、距骨、足舟骨。
下踝骨 4 块:骰骨、外侧楔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
跖骨 5 块: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
用数字表示:
1、2、3、4、5。
同样是一串自然数之歌。
当演化出五块跖骨后,以此为基础,再演化出五块第一趾骨。除了大足趾演化出两节趾骨外,其余的四足趾都演化出了三节趾骨。与上指骨演化规律相同。
上肢骨和下肢骨雷同的骨序排列,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演化机理,具有相同的演化基因操纵排列,或许它们在生命的演化段上,有差不多相同的形成时间。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四肢骨是鱼类动物从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而形成的运动工具,鱼类的前后四鳍,逐渐演化成了适应陆地生存的前后四肢。这样看来,前后四肢确实具有大致相同的形成时间。
(4).脊椎骨从上到下依次演化的骨序列是:
颈椎骨 7 块
胸椎骨 12 块
腰椎骨 5 块
骶椎骨 5 块
尾骨 1 块
共有5大类骨。
反映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五大类骨进化形成的时间是不同的,但一共只产生出五大类骨,说明它极可能对应着动物五大演化主流类型:最原始单细胞动物、虫类动物、鱼类动物、爬行动物、哺育动物。其余的动物都是过度态动物或旁支动物。
(5).头盖骨五大块骨:
枕骨 1 块
左顶骨 1 块
右顶骨 1 块
左额骨 1 块
右额骨 1 块
恩格斯说过:“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的一个缩影”。人体内源性内脏器官的演化以及一切相对独立的骨胳演化,承载着所有动物演化遗留下的生命演化过程设计,应该是最合理的推论。
是的,人体的确保存着太多的数字5的演化痕迹,如五官、五指、五趾等。我们已经通过对动物、植物共同的生命演化所留下的痕迹中,结合宇宙元素演化律、五大自然力的演化律及宇宙基本粒子的演化律等,提出了“宇宙五程演化律”,揭示出整个宇宙所共同遵循的演化规律。并用这一规律,来反证生命统一演化的密码,修正并介定中医脏腑演化律。我们将在另一篇论文中,详细探讨这一定律所揭露出的生命演化奥妙。
本文结论如下:
1.人体只能演化出五类实质性器官,即五脏:胰、肾、肝、脾、肺。
2.人体只能演化出五类空腔性器官,即五腑:肠、膀胱、胆、胃、心。
3.五脏、五腑相表里关系:胰与肠、肾与膀胱、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心。
4.心脏是个中空的腑,而不是个实质的脏。
5.三焦只是内脏器官容纳的大腔,不是对等意义上的腑。
6.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在演化的过程中,一般规律是:先演化出腑,然后才演化出脏;脏在上位,腑在下位。
参考文献
[1]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遗传育种教研组编.生物进化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132
[2]李金华,等.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
[3]李金华,等.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
[4]王春澍,曾万德.药用植物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5-12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

难经难 | 2003-12-19 0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新论

晕!
黄帝内经没学完,又来个全年内经。我什么时候可以成为中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