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复制链接]
绿芸 | 2006-10-17 1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哈哈哈   你呀  楼上的朋友  你也太损别人那    为中医加瓦加砖吧
空山灵雨 | 2006-10-17 1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6 10:13am 发表的内容:
楼上的朋友  你的有知之极,能否请回答   阴阳怎么转化?为什么阳病能及阴,阴病能及阳?请用大家能懂的话解释,好吗?在此恭听.谢.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嘛  例如:水极寒成冰,热则复化为水,极热又化为气.阳病及阴:高热不退,是否会导致神昏痉厥,是否会导致脱水,酷寒暴冷,是否会使人体温急速下降?热是否可以算作阳邪?寒是否可以算作阴邪?人体水液是否可以算是阴性物质,人体体温是否可以当成阳气呢?不然,还请楼主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阳病呢?又什么是阴病呢?
空山灵雨 | 2006-10-17 12: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中医基础理论质疑Z
   首先,中医对人体的构成说的不准确。M/p}
   既然说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后面又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还有精,为什么不一次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精气血津液哪?YyQV
   书上说广义的精是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和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故又称作精气。这里有两个问题:精是指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哪?还是精是指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中的营养物质?(可笑,不吃饭你哪来的精啊?)如果精是指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一前面说到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这里的气血津液又包括在精之中,依此看来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就是精和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这不就前后矛盾了吗?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吗?如果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除了气血津液,还应有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但前面为什么不说哪?如果不是,为什么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概念相提并论哪?如果精是指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中的营养物质:一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气血津液中的营养物质有何不同?二说明气血津液是有营养物质和非营养物质构成,非营养物质是什么?三精既然是包括在气血津液之中,为什么又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还有精?~FU8}6(物质如果不能转化,那还是物质吗?有些话没说那是你没看出来.注:精气学说只是一种符号,仅是一种说理工具,你若是看其不顺眼,那完全可以用方程式或洋文代替嘛.)em04
   气血津液的营养来源含混不清,既然说他们的营养都是从饮食中摄取,那么饮食中的营养怎么分配?他们各自吸收的营养有什么不同?6
   在血的一节里出现了脉。那脉是不是构成人体的物质?书上说脉具有阻遏血液溢出的功能,那和气的固摄作用有什么区别?既然脉是血府,是血液固藏的地方,那和经络有什么不同?kR5E5J(那你说河道算什么物质呢?你说河流为什么会发水呢?你说地球为何会有经纬度呢?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经络是沟通脏腑的通道,经络是能量的通道,经络是人体的电力网络)
   在血的运行一节里又出现了脉管一词,脉和脉官是一回事吗?如果是,为什么同样的意思要用两个词表达,让人含混不清?如果不是,脉管是怎么生成的?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吗?+D+P=I(自来水和自来水管是一回事?)
   津液,既然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的内在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藏于肾的生殖之精也包括在内吗?如果包括在内,生殖之精就属于津液,为什么前面把二者并论相提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果不包括,生殖之精就不是液态物质,那他是什么样的物质?{jGGVp(你们家水和粥是一种东西吗?)
   血和津液都有营养作用,他们有何不同?"Ub^
在血和气的关系时说,血是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血给气以充分的营养。母,有生之关系,意即血生气,为什么书上不提哪?如果血不能生气,用母这个字合适吗?在气的生成时说:气是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自然界的清气。没有提到血的营养。那么气是直接从饮食中得到营养还是从血中得到营养,亦或兼而有之?pA
既然人的功能发挥靠的是气,那人的形态保持靠什么?K
   书上说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之精气,由水谷之精气化生,故有津血同源之说,而气的生成也是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为什么不说气血津同源哪?/}@
   气有温煦作用,与阳有何区别?L;(那请问太阳和火又有何不同呢?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为什么没有他们的具体的含义解释?k=,l[r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
   阴阳的互根,这个根是指什么?T^d-a
男人是女人的另一半(阳电子,阴电子,或是粒子也可以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要发生反应,反应过后,就是能量或是物质)
   阴阳的互相转化,怎么转化?$v/sBk
生存还是死亡,这 是一个大问题?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为什么?7NC
着凉就会感冒,感冒就会发烧;发热就会出汗,汗出太多就会畏风,畏寒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怎么个及法??QR
如果你做人太阴损的话,就会连累到你的家人或朋友.如果你是一个好人,那么你身边的人都会得到你的利益,都会以你为荣
   中药中有补阴药,补阳药,他们补的是什么?为什么构成人体的物质没有阴和阳?:
补的就是体用;精不足者,补之已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功能)
   脏腑经络在人体中和平相处,靠什么协调?HW2GX
[color=#F20000]文字
靠天地啊,人秉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靠的是气,你十分钟不呼吸一下试试)[color=#D80000]文字
呵呵 胡言乱语 还请指教
绿芸 | 2006-10-17 17: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你好,阳病和阴病,简单的说,就是阳盛,阳虚;阴盛,阴虚.他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星河 | 2006-10-18 0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7 05:09pm 发表的内容:
阳病和阴病,简单的说,就是阳盛,阳虚;阴盛,阴虚.他们都有各自的临床表现.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阳盛,阳虚;阴盛,阴虚”---------应当“细说”一番嘛。

通过细说,才能让内行们知道你对于这些概念理解的准确度;通过细说,才能让外行们了解中医的语言。

不过,我看现在的“中医”们也没有几个能知道“阳盛,阳虚;阴盛,阴虚”是何物的了,因为学堂里的老师就不知道,调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迷迷糊糊。
绿芸 | 2006-10-18 0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哈哈哈  你呀   只要多看看中医诊断学就能明白了.好  我再细说一下.
阴虚,是阴精亏虚而形成的一类征候,如热病后期,久病耗伤,大吐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劳伤过度均可耗伤阴精导致阴虚病症:润养不足而致形体消瘦,皮肤干涩,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头晕目眩等;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而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失眠,舌红脉细数等.如果阴精亏损太过,则会形成亡阴症如汗出如油热粘味咸等,这里我就不太多说了,因此症临床遇的很少.阴盛的表现主要是指水液停留而形成的水,湿,痰,饮等的病症和寒凉的症状.这些凡是搞临床的人都知道.阳虚是感受寒邪,损伤阳气;房劳过度,耗伤肾阳;久病不愈,累及于阳;年高肾亏,肾阳日衰而出现的征候.如鼓动无力,机能活动减退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脉沉迟无力等,温煦不足虚寒内生的畏寒肢冷,喜热喜暖,尿清便溏,舌淡胖嫩等.阳盛的表现一是阳有温煦的作用,所以出现内热的表现;二是阳主功能,所以会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三是阳气的鼓动作用太过,会出现出血等表现.
   好了先不多说了,好好看看诊断书.八纲辨证.
   很高兴和你谈论中医的实际问题.
星河 | 2006-10-18 2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8 09:03am 发表的内容:
阴虚,是阴精亏虚而形成的一类征候,如热病后期,久病耗伤,大吐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劳伤过度均可耗伤阴精导致阴虚病症:润养不足而致形体消瘦,皮肤干涩,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头晕目眩等;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而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失眠,舌红脉细数等.如果阴精亏损太过,则会形成亡阴症如汗出如油热粘味咸等,这里我就不太多说了,因此症临床遇的很少.阴盛的表现主要是指水液停留而形成的水,湿,痰,饮等的病症和寒凉的症状.这些凡是搞临床的人都知道.阳虚是感受寒邪,损伤阳气;房劳过度,耗伤肾阳;久病不愈,累及于阳;年高肾亏,肾阳日衰而出现的征候.如鼓动无力,机能活动减退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脉沉迟无力等,温煦不足虚寒内生的畏寒肢冷,喜热喜暖,尿清便溏,舌淡胖嫩等.阳盛的表现一是阳有温煦的作用,所以出现内热的表现;二是阳主功能,所以会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三是阳气的鼓动作用太过,

嘻嘻,这种诠释符合中医的理论吗?

经云: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如果按你的解释,那么“阴精亏虚、出现内热、功能亢进、阳气的鼓动作用太过”这类“阳盛阴虚”的病症,该用汗法还是下法呢?

预料你是回答不出这个问题的。因为我觉得你对中医的概念尚缺乏了解。
绿芸 | 2006-10-19 07: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你呀,除了汗和下法外,其他的法不用了吗?阳盛阴虚之时,不是非用下法才愈.有时用下法反而病更重,为什么哪,是因为阳盛和阴虚哪个为主.如果阴虚为主,则用下法病更重啊.经上说的没错,不过看古文时有虚义词.这在医古文上讲的很清楚.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经上之意应是阳虚时,通过治疗后见到病人出汗,则表示病人病愈,见到病人下利,则病人的预后更危;阳盛时通过治疗后见到病人大便通畅,则表示病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病人出汗,则有亡阳的危险.这里的下和汗不只是指治疗中的下法和发汗法.好了,请楼上的朋友谈谈你对阴阳的理解和看法,好吗.
星河 | 2006-10-19 08: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9 07:38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经上之意应是阳虚时,通过治疗后见到病人出汗,则表示病人病愈,见到病人下利,则病人的预后更危;阳盛时通过治疗后见到病人大便通畅,则表示病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病人出汗,则有亡阳的危险.这里的下和汗不只是指治疗中的下法和发汗法

哈哈哈哈……

阴阳虚实,这点中医的入门术语都被你这位先生改头换面得面目全非了,可想而知由你这样的先生们翻译出来的“科学语言”是什么档次了啊。

我比较有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越是不懂中医的人士越想诠释中医呢?请先生来个现身说法如何?
绿芸 | 2006-10-19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哈哈哈哈   请楼上的朋友说说你对阴阳的认识,好吗.还有你能只用阴阳来解释人能看见东西这件事吗?只要你能解释的清,我服你.

-=-=-=- 以下内容由 绿芸2006年10月19日 11:37am 时添加 -=-=-=-
中医是一个大概念,我承认我不懂的地方特别多,所以我正在加倍努力的学.正是搞临床多了,觉得理论太欠缺了,回过头来再翻课本,就想把中医理论和临床能很好的结合上.楼上朋友的指教有对的地方.谢谢.不过,学任何东西,能学进去,很不错.但一定要出来.一定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多用几种思维去想问题.就象上面的阳盛阴虚一样.阳特盛而阴未虚的情况下,用下法是绝对正确的,但当阴特虚之时,你还能用下法吗?我的胆不太大,我是不敢用的,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滋阴泻火.而在临床上用此类药后,病人都有大便通畅,次数多,质稀的情况,且疗效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