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复制链接]
星河 | 2006-10-19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9 11:13a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哈   请楼上的朋友说说你对阴阳的认识,好吗.还有你能只用阴阳来解释人能看见东西这件事吗?只要你能解释的清,我服你

哈哈哈哈哈

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呀?

真逗
绿芸 | 2006-10-19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我来说一下  你听听  好吗
人能看见东西,在中医上外为阳,内为阴,所以外面的物体为阳,人的眼睛为阴.阳加于阴,事物乃成.看见东西这件事,必须有外面为阳的物体,还要有为阴的眼睛,且此阴阳还都应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阴阳要相交,要结合在一起.为什么晚上看不见东西那?在中医上实体为阴,功能为阳,所以眼球为阴,看东西的功能为阳,在黑夜里,只有眼球的阴,而无看东西的功能,阴阳不能结合,所以这件事就不能完成.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眼睛的功能为什么在夜里不能发挥那?因为眼睛的功能就是接受外界的光,如果没有外界的光的传入,眼睛也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你觉得说的有道理吗?不要太在意中医的阴阳.因为他只不过说明了中医的哲学思想而已.对中医而言,更重要的是人的物质构成,功能构成,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包括中医的药物药理学,当然中医预防学也很重要.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没有好的方法好的思路是不行的.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让人体适应内外环境.所以中医的理论也应适应现代人的思维.当然人如果适应不了怎么办?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中医有他的解毒排毒药.楼上的朋友,为中医的更好发展加砖抛玉吧.
星河 | 2006-10-19 1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9 04:51pm 发表的内容:
    发帖时间 2006/10/19 04:51pm

我来说一下  你听听  好吗
人能看见东西,在中医上外为阳,内为阴,所以外面的物体为阳,人的眼睛为阴.阳加于阴,事物乃成.看见东西这件事,必须有外面为阳的物体,还要有为阴的眼睛,且此阴阳还都应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阴阳要相交,要结合在一起.为什么晚上看不见东西那?在中医上实体为阴,功能为阳,所以眼球为阴,看东西的功能为阳,在黑夜里,只有眼球的阴,而无看东西的功能,阴阳不能结合,所以这件事就不能完成.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眼睛的功能为什么在夜里不能发挥那?因为眼睛的功能就是接受外界的光,如果没有外界的光的传入,眼睛也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这个文字,除了让我感到滑稽可笑之外,实在是无法评价的了。
下面引用由绿芸2006/10/19 04:51pm 发表的内容:
    发帖时间 2006/10/19 04:51pm

你觉得说的有道理吗?不要太在意中医的阴阳.因为他只不过说明了中医的哲学思想而已.对中医而言,更重要的是人的物质构成,功能构成,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包括中医的药物药理学,当然中医预防学也很重要.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没有好的方法好的思路是不行的.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让人体适应内外环境.所以中医的理论也应适应现代人的思维.当然人如果适应不了怎么办?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中医有他的解毒排毒药.楼上的朋友,为中医的更好发展加砖抛玉吧

通过这番表白,我相信真正的中医人士都已经看到了你对于中医知识的贫乏。
苏格兰场 | 2006-10-19 2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你真的确定你有好好看经典吗??好好看通了内经就不会有这些想法了。太多的人没有这样沉静的心去细细琢磨经典,所以才会在这里用现代文去解释揣度古意,实在是浪费古人将天的秘密传给我们,中医不是谁都可以学习掌握领会的,如果你一直不得其法,不明其道,劝你转行吧。急功近利在这里很难行得通的。
刘力红用了三句儒家言语很浅显的说了一下中医的学习状态,当然适用于任何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也只是浅学,或者根本没找到入门,但希望众位不要找错了门。
绿芸 | 2006-10-20 07: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可笑可叹啊.你对阴阳的理解怎么不敢说哪,不要用经书之语,不要动不动就古人言,内经曰.有真本事的话用你的语言将阴阳解释一下.最起码我有胆量说,错了我也知道错在哪,也好有改正的地方.人不怕错,就怕自以为是,不知道错,那就有点可怜那.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王子夫 | 2006-10-20 0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中华传统医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用经典之论来解答。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
    《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千金方·诊候第四》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本草纲目·十剂》说:“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动致颠殒,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原来,中华传统医学与天文、地理、人事之阴阳、术数、相法、禄命……有着重要的内在规律性。
     原来,中华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治未病。
绿芸 | 2006-10-20 08: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楼上的朋友说的不错,中医的最高是治疗未病.但这个最高只用在国家领导人身上,普通人是享受不起的,更是不原享受的.好了,能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说阴阳吗?
王子夫 | 2006-10-20 11: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讲阴阳离不开五行之“气”、“象”的解释,论五行之“气”、“象”也离不开阴阳的属性。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整过科学领域实践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础。
王子夫 | 2006-10-20 1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讲阴阳离不开五行之“气”、“象”的解释,论五行之“气”、“象”也离不开阴阳的属性。
  
   阴阳,用物质表示为“气”,用事物表示为“象”。
绿芸 | 2006-10-20 1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基础理论质疑

看了你的书后,当然只看了阴阳论,还觉得你说的不够全面,太简单化,你应说的更细点,

-=-=-=- 以下内容由 绿芸2006年10月20日 11:23am 时添加 -=-=-=-
你在你的书里阴阳互根中就有明显的错误,就是疾病和医生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而白天和 黑夜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你可以多看看中医基础教材和关于这一方面的书,你说的不是太好,提点建议,别介意.当然,也不要把阴阳当做中医的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