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waihang在 2004/11/26 10:54am 第 1 次编辑]
“ 9 :大家都喜欢《伤寒论》,这很好。但是真正的“善本”伤寒论,乃是《桂林古本伤寒论》。《桂林古本》在“太阳病,脉浮”之前有大量的伤寒总纲,这才是真正的精髓。《成无己本》,也有很多的总纲,有《辨脉、平脉》等等章节,但是《桂林古本》的总纲比这个多出一倍多。大家的老师学伤寒,大多从“太阳病,脉浮” 开始的,伤寒的总纲知之甚少——就等于只学了一般的《伤寒论》。大家就更不如了——盲目中西结合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去研究真正的《伤寒论》原理了。还有些考试前才用功的败类,使得大家更不如大家的老师——连刘力红都只学了一半的伤寒!刘力红先生希望大家多读经典书籍,那是对,我看大家要是真要当严谨中医的话,不仅要多读经典,而且要多读好的经典——不是所有的古籍都是“经典”
"桂本成了善本,那不就是怀疑自1962年以来的文献考据家和中医大家的智商了,其实,只要反复读读宋本和桂本中三阴三阳病以外的条文,感受一下文气,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而且,看看文中方药制法也能辨出.回想当年为了手抄桂本,可谓是获如至宝,两周赶完,仿佛伤寒搞定,其实,桂本只能看看三阴三阳病以外的条文,其中的方剂也值得玩味.仅此而已.
仲圣的伤寒论架构的是阴阳,立意不可谓不高,既然万物之纲纪都涵盖其中,难为后人只有补翼之份,明此,则桂本中的温\燥\湿等也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故,读伤寒论当以宋本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