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复制链接]
聂文涛 | 2004-10-6 18: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这个贴子最后由聂文涛在 2004/10/06 06:41pm 第 1 次编辑]

欢迎难经难和我一起评论这篇报道!
因为我和难经难会持同样的观点。
难经难 | 2004-10-6 2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这是一篇混淆视听的文章,把西医和现代科技混为一谈。所以我不会理它。
聂文涛 | 2004-10-7 17: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难经难2004/10/06 09:32pm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篇混淆视听的文章,把西医和现代科技混为一谈。所以我不会理它。
难经难 | 2004-10-7 17: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不会无言以对吧!我不理会的是高强及他的观点,不是你哦。
聂文涛 | 2004-10-7 1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难经难2004/10/07 05:59pm 发表的内容:
不会无言以对吧!我不理会的是高强及他的观点,不是你哦。
首先不想和任何网友争高下。更不会有与难经难朋友争高下的想法。
然后,我解释:
我一样反对高强的意见,所以我说在对这篇文章的态度上我们会持一样的观点。下文是我的观点(海船是我的笔名):
http://www.yyxx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21&ID=10903&page=2
以下是引用海船在2004-8-30 12:32:50的发言:
我不希望这又是政治推动。因为我认为,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而不是用现代科学知识指导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高部长的主张实际上是为现代医学指出了一条可发展的出路。
难经难 | 2004-10-7 21: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可能我们的观点还是不同的。
你认为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可我认为现代医学是对中医的充实和完善,是中医的一部分。用数学术语说,一个是属于,一个是包含。
聂文涛 | 2004-10-8 1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难经难2004/10/07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可能我们的观点还是不同的。
你认为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成果;可我认为现代医学是对中医的充实和完善,是中医的一部分。用数学术语说,一个是属于,一个是包含。
区别已经不大,我们已经是少数人了。
所以,我干脆来支持你的观点。
三七生 | 2004-10-8 19: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有多少病与细菌有关?(其实更接近真实的问法是:内科病真的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吗?)
聂文涛 | 2004-10-8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4/10/08 07:32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有多少病与细菌有关?(其实更接近真实的问法是:内科病真的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吗?)
如同从我心里发出的一般问话。
感谢支持!
难经难 | 2004-10-8 2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碎的前列腺膜的探讨

下面引用由聂文涛2004/10/08 12:56pm 发表的内容:
区别已经不大,我们已经是少数人了。
所以,我干脆来支持你的观点。
当你看了我以前发的贴可能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为中医和西医定位
读了《中医药能否重回艳阳天?没必要硬去和国际接轨》后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借《中医在线》论坛说说自己的观点——西医是中医的一部分。
1.西医的物理诊断手段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中医诊断有“望、闻、问、切”。望就是用眼观察。以前用肉眼只能看到表面,现在借助X光或超声波可以看到体内,就是CT也还是脱不了望诊的范畴。
2.西医的化学化验手段是中医闻诊的一部分。闻就是用耳听用鼻嗅,以前用人鼻只能闻到口腔或疮口异味,现在借助化学化验可以闻到血内,尿内的异味,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现在的多普勒血流测量就是听的的延生。
可能有人会提出心电图或脑电图,其实这是切诊一部分,这部分与经络有关,要写又有一大段。各位如有兴趣可另篇再聊。
 中医治疗有“针灸、药学、气功”等。西药还是药,只是在化学成分上明确一些,但是其作用机理还是与中药(自然药)一样。化学成分明确一些只能使疗效稳定些。中药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皆可入药,当然包括青霉素、链霉素、伟哥
中医讲辨证用药,不仅要治表还要治本;而西医只讲治表。通俗地说就是西医只管结果,而中医要管结果,还要管种植、开花。这就是西医西药成果明显、确定、易复发的道理。
4 中医药学的基础是“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西医也不例外。“阴阳理论”就是平衡理论。西医知道人的体温是37℃,这是平衡点;高了要想法降下来,低了要升上去;心跳约72,也是平衡点;快了要降下来,慢了要升上去。西医还有许多平衡点,例如血液中各种成份的含量,尿液中各种成份的含量等等。所以西医制病还是没有离开“阴阳理论”,只是西医只知在一边加码去平衡天平秤,却不知在另一边减码也可以平衡天平秤。
由于西医总是孤立地看问题,所以“五行理论”同样包含了西医治病的方法——“一行平衡”。例如上面提到的体温。由于是一行,所以西医不知道体温为什么变化。这里提到一行和五行,由于不想越写越多就不做展开。以后有兴趣的时候再写一篇〈中医理论的数学模型〉。
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西医是中医这棵大树上面的几个分枝。当然西医也有创新的地方,例如:外科手术和免疫学。虽然中医也有一些手术和免疫的记载,但不成系统。
让我难受的是《中医药能否重回艳阳天?没必要硬去和国际接轨》这篇文章中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岳凤仙提出的观点高度明显不足。他们把中医和西医看成两个对立面。例如:
1贾谦向记者提供的一组关于人员、医院和学院的数据,把西医和中医看成两个平等体系在比较。事实上西医人员应该属于中医人员,只是专长某一方面。
2.中药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作用机理很清楚。西药作用机理清楚,亦是指在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若将其放到中医药学理论来衡量,同样作用机理不清。这是彻头彻尾的把中医和西医看成两个对立面。现在很多人在分析中药(自然药)的成份,这没什么不好,把这种做法说成中药向西药靠是不妥的。问题是在获得了中药有效成份后没有把单一有效成份的药性做出来。记得有一次想用黄连,但是服用起来又苦又麻烦,自然想到黄连素(盐酸小壁碱片),可是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黄连素的药性。黄连的性味归经是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那么黄连素片剂是不是还是这样呢?
正如前面所说西药也是药,同样符合四性五味的中药理论。如,大部分感冒药,克感敏、感康、白加黑等都属于辛温解表。对冬天的感冒疗效好,对夏天的感冒疗效就不好。分析好西药的药性为(中)医所用应该成为“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各自表述只会阻碍中医药的发展。
3“中医药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由于中医药包含西医药所以也就不存在接轨不接轨的问题。
最后提一些希望:希望今后药品的药性(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成为药品投放市场必须指标;希望(西)医学院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必修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